湖南兄弟到河南賣辣條,如今公司成功上市,兩人坐擁百億資産

擔撲 2024-04-07 18:33:35

你有多久沒吃過辣條了?曾經的國民網紅小吃,這兩年似乎賣不動了,而作爲辣條一哥的衛龍業績也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衛龍發布的2023年財報中,來自辣條的營收出現了負增長。衛龍的整體營收還在增加,利潤也在增加,可是過去賴以生存的辣條卻出現了下滑。

事實上衛龍整體的業績在這兩年也是乏善可陳,2022年業績出現下滑,2023年雖然增長了,也是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而已。

2021年新消費熱潮來臨,前一年農夫山泉在香港上市,獲得了巨大的追捧,市值一度超過了6000億,還捧出了一個中國首富出來。

于是這一年衛龍也在籌備上市,並且拿了成立20年來的第一次融資,中信産業基金、高瓴資本、騰訊、雲鋒基金等紛紛認購。衛龍一次拿了幾億美元的融資,而當時投資機構給衛龍的估值高達近百億美元,折合600億的人民幣。這樣的高市值如今看來確實讓人不理解。

如今衛龍的市值已經剩下了100多億,可以說這些機構投資者是損失慘重。其實當年衛龍的利潤似乎也撐不起這麽高的估值,2019年利潤是6億,2020年的利潤是8億多,2021年的利潤也是8億多。

機構卻給了600億的估值,這等于是近百倍的市盈率,已經是科技公司的估值了。當然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有些事情也可以理解。畢竟當時大家都在搶購新消費熱潮下的優質公司。衛龍在快消領域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雖然市值只剩下100多億,但是創始人劉衛平兄弟依然賺到了百億左右,另外這幾年他們也從公司拿到了二三十億的現金分紅。

另外在上市之前,衛龍的實控人劉衛平跟劉福平兄弟也來了一次突擊分紅,9億的分紅進入了股東的口袋。這事也不是衛龍一家公司而已,當時農夫山泉在上市之前也是這麽幹。

這些公司上市,更多是被資本推動,因爲他們本身並不缺現金,上不上市問題都不大。所以上市之前,很多現金充裕的公司都會進行突擊分紅。因爲上市之後,又可以補充大量的現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劉衛平兄弟雖然是在河南創辦的衛龍,可是實際上他們卻是湖南人。辣條這個産品也是誕生于他們的老家湖南平江。很多年之前,當地鬧饑荒,有人就用面粉做出了辣條這個小吃,風靡了當地。

辣條當時在湖南叫做醬幹。劉衛平兄弟從小就跟著媽媽做這個東西,後來辣條開始在全國流行,很多人就跑到平江創業做辣條。可是劉衛平兄弟卻反其道而行,跑到小麥生産地河南去生産辣條。

這讓他們後來的辣條生産成本比其他人低了不少。最初幾年他們也是一直兢兢業業經營一個小工廠而已。不過劉衛平兄弟眼光獨到,後來他捉住了一個機會。

2005年的時候,央視報道了辣條的衛生問題。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可是沒有想到,在別人收縮的時候,劉衛平兄弟卻逆勢發展。他們開始投入資金建立新的生産車間,幹淨、衛龍、透明的自動化生産車間引起了媒體的關注。這個事情經過媒體的報道之後,引起了轟動。

2014年的時候,劉衛平兄弟又開始玩起了互聯網營銷。他們把辣條的包裝換成了簡潔的蘋果風格,甚至還學蘋果開了一個辣條旗艦店。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把衛龍跟辣條劃上了等于號,同時衛龍也改變了人生過去對于辣條髒亂差的認知。

隨後幾年衛龍也是迎來了快速發展。當然辣條比較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市場,因此現在衛龍遇到的問題也是正常的。

不過王石有一個理論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他說中國做生意總是要追求增長,要追求第一,要追求規模,其實這並不正確。

其實這個世界確實是如此,如果你一定要盲目追求第一,最終可能會自己原來有的一畝三分地都守不住。比如說很多房地産公司就是如此,你本來就是一個買房子的,可是房子遇冷了,于是大家紛紛去搞養豬、新能源汽車,最終紛紛都虧了錢,還連累了主業。

有的時候資本總是追求增長率,可是公司要追求的應該是穩健,在穩中求進才是做生意真正的法門。

0 阅读:179

擔撲

簡介:擔撲,就是有禮貌的隨便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