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一甲子攜手奮進三十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黔中大地書寫最美幫扶答卷

天眼新聞 2024-04-27 03:30:17

30年,在曆史的長河中彈指一揮間。

將時間的齒輪回撥30年,1993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定點幫扶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鎮甯自治縣、關嶺自治縣、紫雲自治縣。

30年風雨兼程,30年傾情相助,30年深情厚誼。

3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勇毅笃行,持續發力,先後選派優秀幹部挂職幹部340人次,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3.3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26個,爲安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了突出貢獻。

追憶——“三線建設”結緣 血脈相連六十年

安順,作爲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血液中流淌著航空産業的基因。上溯到上世紀60年代,安順便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結下了不解之緣。

安順“三線”記憶 安順市委宣傳部供圖

1964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原第三機械工業部)在安順建設航空工業011基地,廣大三線建設者以獻了青春獻終身的使命擔當和博大情懷,讓安順這片土地深深烙下航空工業的印迹,浸潤了航空報國的基因,譜寫了“三線建設”的壯麗詩篇。

011基地自建立以來,便承載著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在這裏,一代又一代的航空工業人不斷開拓創新,先後研制出多款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航空産品,爲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曆經六十年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産品單一到全産業鏈,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傾情指導和扶持幫助下,原雲馬飛機制造廠、原雙陽飛機制造廠、原602庫和原貴航飛機設計所等國有軍工企業邊生産邊建設,迅速形成生産力,先後共同研制生産殲6系列、殲7系列、殲教7系列,直至今天的山鷹飛機、FTC-2000G及多個重點型號無人機、“鹞鷹”系列無人機等多品種多機型航空産品。

如今,安順已形成較爲完整的航空整機、航空發動機相關零部件研制、生産、試驗試飛及使用保障體系,這些成績的取得,航空工業集團功不可沒。

“三線建設”成爲曆史潮流中的精彩一頁,當年的生産基地,在經過不斷整合、重組、發展後,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爲安順市新型工業化的一張靓麗名片,而“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則成爲瀑鄉安順的精神符號。

回首——用心用情用力 助推瀑鄉同步小康

4月12日,記者來到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茶葉生産車間內,剛剛采摘的茶青在這裏研磨、烘幹、炒制成春茶。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投資202萬元建設的産業項目,覆蓋了水井及鄰村2300戶。在普定,這樣的項目還不止一個。

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茶葉生産車間內工人正在晾曬茶青

走在水井村的鄉間小道上,不少村民正在蓮藕地裏耕種,這就是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的“荷花經濟”。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派駐水井村第一書記蔡定雍介紹,水井村自2016年開始種植荷花,已經從最初的100畝發展到如今的千畝荷塘,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初具規模。

“現在正是蓮藕耕種期,待到夏季,便會綻放出滿池的荷花,吸引衆多遊客前來遊玩。”蔡定雍說,爲了聚集人氣、打響知名度,水井村已經連續舉辦了7屆“荷花節”,累計接待遊客近80萬人次,參與經營的商戶300余戶,帶動從業人員784人,旅遊收入1555萬元。

普定縣水井村發展蓮藕産業及鄉村旅遊

3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充分立足安順實際,因地制宜,精准謀劃,以建項目、投資金、教技術等方式,幫助鎮甯、紫雲、普定、關嶺等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特色産業發展短板,推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巨大轉變。一批批具有安順特色的農特産品開始走向市場,安順鄉村有了發展新動能。

初春時節,走進全國文明村——紫雲自治縣猴場鎮小灣村的多元化水産養殖基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派駐小灣村駐村第一書記向哲飛向記者介紹,“該項目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投資300余萬元建設,目前養殖了25000尾鯉魚,15000草魚尾,年産值預計可達20余萬元。”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以産業幫扶爲著力點,自2017年定點幫扶小灣村以來,共投入資金1600余萬元。”向哲飛說,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幫扶下,小灣村先後建成了藍靛特色農産品加工能力提升、苗族藍靛文化廣場、猴場鎮小灣村多元化水産養殖等一批項目。2023年,小灣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0余萬元,年帶動務工6000余人次,脫貧人口收入達到了16334元。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早在2018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就投入幫扶資金20萬元,在鎮甯自治縣馬廠鎮凡旗村利用荒山種植中草藥前胡,該項目采取直補到戶的方式,在陶關組荒山實施中草藥前胡種植200畝,每年的冬季采收濕根售賣,每年農戶的收益根據種植面積從幾百至幾千元不等,最多的時候可達2萬元。

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白泥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已成爲遠近聞名的“水果村”。

關嶺自治縣花江鎮白泥村火龍果種植地

2015年5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定點幫扶白泥村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76萬元幫助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

2018年,實施通組路擴寬改造工程,解決經濟作物運輸難問題,帶動農村旅遊經濟的發展,同時實施枇杷種植300畝項目。

2023年,枇杷種植已擴大規模至1320畝,畝産200斤,實現産值66萬元……

“我們以種植大五星枇杷爲‘起點’,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特色産業,發展蜂糖李、火龍果、芒果、澳洲堅果等精品水果,累計種植水果4000余畝,實現經濟産值1400萬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向白泥村派駐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廖前進言語中充滿了自豪。

30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挂職幹部來到安順,走進大山深處、走入村村寨寨、走到群衆心裏,他們把安順當故鄉、把挂職當任職、把群衆當親人,做了大量促發展、惠民生、暖民心的大事、實事,通過造血式的産業幫扶,有力助推安順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面貌,與全國全省實現同步小康,書寫了30年幫扶安順的時代篇章。

展望——在建設現代化強國中勇擔使命心連心

如今的黔中大地,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安順新篇章。

2022年1月,國發〔2022〕2號文件提出支持貴州以裝備制造及維修服務爲重點的航空航天産業發展;

2023年5月,省政府批複同意《貴州航空産業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並印發《支持安順市建設貴州航空産業城的若幹政策措施》。

坐落于貴州航空産業城的上海速威特種合金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爲幫助安順圓夢,專門安排中航規劃總院專家團隊,幫助安順編制《貴州航空産業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

當前,建設貴州航空産業城的大幕已經拉開,安順正積極深化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企業的合作,在全力打造航空裝備制造戰略性産業基地、抓好大飛機産業配套清單落實、建設黎陽動力航空發動機備份基地、利用鍛鑄造優勢做大做強航空機加材料産業方面持續發力。

同時,安順結合一流旅遊城市建設部署要求,立足實際推動“兩城”聯動發展,促進“航空 旅遊”融合發展,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探索低空經濟創新發展,拓展航空教育培訓、應急救援、低空旅遊等新業態,實現安順一流旅遊城市和航空産業雙翼齊飛。

安順航空配套制造産業園建設有序推進 攝影/戴勝信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貴州航空産業城將由美好的藍圖變爲美好的現實,成爲安順以城帶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抓手。我們堅信,通過以城帶鄉、融合發展,我們一定能夠共同打造新時代央地定點幫扶的新典範,開啓幫扶安順的又一個嶄新的30年。”安順市委書記楊昌鵬信心滿滿、話語铿锵。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谌貴璇

編輯 王潇

二審 谌貴璇

三審 聶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