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外長會談,針對台灣問題,中方把話挑明,趙兌烈卻未明確回應

袁周院長 2024-05-15 10:38:57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韓國外長趙兌烈在北京舉行會談。從會談內容來看,趙兌烈訪華的目的非常明顯,基本是圍繞緩和中韓關系以及中韓經貿問題展開。

但需要強調的是,趙兌烈在這場雙邊外長會晤中,並沒有明確回應王毅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甚至在新聞稿中對這一段沒有任何描述。所以從較爲主觀的角度去揣測趙兌烈的回應,趙兌烈很有可能沒有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甚至作出了一些反其道而爲之的表態。

根據會後的新聞稿可以看到,王毅直接把話挑明地指出中韓並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沖突,雙方應該相互尊重,加強溝通、消除誤解,希望那個韓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涉台問題,爲兩國關系夯實政治基礎。

而趙兌烈的回應卻是避重就輕,表示韓國十分重視對華關系,期待雙方建立更加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韓國並不贊成零和博弈,因此希望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關系,共同打開中韓合作新局面。

過去在中外外交會晤的場合,每當中國提出台灣問題,對方必定會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但在中方和韓國的新聞通稿中,我們都沒有看到韓方有明確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的表態。這意味著韓國在此次中韓外長會晤上,並沒有帶來足夠的誠意,或者說韓國此次前來,最主要的目的或許是爲了穩住中國,防止中韓關系繼續往下墜。

從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就全方面地倒向美國,加強美韓關系,甚至推動美日韓三國同盟的進一步成型。當然,美國對此是來者不拒,但前提是韓國需要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發揮作用。否則美國就需要在美韓同盟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尤其是承擔來自朝鮮方面的壓力。

在此基礎上,韓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表現越來越出格、越來越強硬。比如從去年開始,韓國在涉及台灣問題上的表態,就稱韓國將會和國際社會一道,堅決反對任何單方面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尹錫悅更是表示,台灣問題就像是朝鮮半島問題一樣,朝鮮和韓國已經分別是兩個主權國家,以此類比所謂的中國和台灣是兩個互不隸屬的“主權國家”。

從這一層面來分析,趙兌烈在表態中沒有重申韓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很可能是基于尹錫悅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而不是遺漏。從一定程度上而言,這也反映了韓國的對外戰略並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尹錫悅政府依舊希望親美,只是基于經濟發展考量,也不希望中韓關系繼續惡化。

衆所周知,尹錫悅政府自去年以來,面臨經濟和地緣政治的雙重挑戰,而這一切都是尹錫悅政府全面倒向美國的對外戰略所導致。

在經濟問題上,受到中韓關系趨冷的影響,中韓經貿往來遭遇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最大降幅,降幅高達20%。除此之外,因爲受到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影響,韓國難以向中國出口半導體,韓國唯一繼續保持對華領先的領域也不具備優勢,這導致韓國的對華出口額暴跌,而另一方面韓國作爲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國家,對外進口依賴卻在不斷上漲,這直接導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出現了貿易逆差。

除此之外,在汽車出口、鋼鐵以及造船業,韓國的技術優勢已經越來越小,甚至已經被中國反超,這也意味著在全球貿易市場中,韓國的優勢産業會迅速遭到中國企業競爭,這將進一步損失韓國優勢産業的全球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韓國不得不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以保證韓國在全球産業鏈中有一席之地。

而在地緣政治問題上,尹錫悅政府做法更是慘不忍睹,推出所謂的“代償”方案,讓韓國企業家爲日本二戰時的罪行贖罪,這導致韓國國內民怨四起,充斥著大量不滿尹錫悅的聲音。

而在推動韓國加強與美國日本關系的同時,導致朝鮮不得不采取更爲強硬的措施,不斷發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進行回擊,這也導致朝鮮半島局勢的急劇惡化。

除此之外,韓國在倒向美國的同時,也就意味著韓國放棄了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策略,這也導致中俄與韓國的關系出現惡化。一言以蔽之,現在的韓國不管是在經濟還是地緣政治問題上,都出現了巨大的危機。

所以對現在的韓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但從趙兌烈訪華的表態來看,韓國尹錫悅政府更多的是想穩住中韓關系,而不是進一步發展中韓友好關系。畢竟,尹錫悅的外交政策依舊是親美日,積極融入美國印太戰略,比如前不久韓國主動申請加入奧庫斯聯盟就是最好的例證。

1 阅读:666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6:01

    台灣問題不用跟韓再挑明,韓若涉台就是找死!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