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108裏,堅持29年,徒步緬懷如何影響孩子們?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07 09:25:51

4月3日淩晨,2000多名甯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的師生們用了16個小時的時間,徒步往返54公裏,去祭奠緬懷安息在陵園內的三百多名革命烈士。這項活動起始于1995年,到今年已經在當地持續了29年的時間。所有參加遠足緬懷活動的都是去年秋季剛入學的新生,參加今年百裏徒步緬懷活動的學生當中,最小的僅11歲。

這些孩子是怎樣完成這次活動的?學校爲什麽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緬懷先烈?這樣的活動究竟會對孩子們産生怎樣的影響?讓我們回到4月3日甯夏固原的徒步現場去看一看。

甯夏固原:

一場徒步往返108裏的清明緬懷

4月3日淩晨5時,來自甯夏固原市第二中學和固原市弘文中學的2000余名師生,從固原市區出發,徒步前往位于彭陽縣的任山河烈士陵園。

任山河烈士陵園內安葬著391名在長征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距離固原市區27公裏。作爲學校的傳統,每年清明節都會安排新生翻山越嶺,爬坡過坎,用徒步的方式完成往返54公裏的路程。

從1995年開始,每到清明節前夕,固原市的廣大師生和部分單位的幹部職工都會徒步十余個小時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用這種方式來緬懷先烈,重溫曆史,接受洗禮,這份堅定與執著至今已堅持了29年。

高舉紅旗,相互鼓勵,師生們在經過近八個小時的艱苦行軍之後,全部安全抵達。

固原市弘文中學七年級學生 劉澤章:經過長途跋涉27公裏,最終來到了任山河烈士陵園。我體質比較差,所以我經常會落到後面。但是同學們會鼓勵我、攙扶我、拉上我,最終我來到了這個莊嚴而肅穆的地方。這次任山河之行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堅持就是勝利。

行程超百裏

中學生如何健康安全走完全程?

此次徒步遠足緬懷活動總的往返距離達到了54公裏,也就是108裏。這個路程比國際田聯認證的全程馬拉松路程42.195公裏還要多近12公裏,而且不像馬拉松比賽是在平坦的道路上進行,這趟路程需要翻山越嶺、爬坡過坎。這對于體力充沛的年輕人問題應該不大,甚至是耐力好點的中年人也可以做到。但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大多只有十三四歲,這個強度還是很有難度和挑戰的。

如何確保如此距離的遠足徒步不會對孩子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呢?據了解,爲保障此次清明節遠足緬懷活動順利進行,近段時間,學校方面充分利用早操、大課間、體育課等時間,對學生開展體能訓練,儲備體能,確保學生們能夠完成挑戰。

強體魄 增信心

師生們提前爲活動做准備

抱頭深蹲、高擡腿跑、鴨子步......3月25日下午,弘文中學七年級學生正在體育課上進行體能訓練。爲提高訓練質量,在遵循青少年身體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逐步加大訓練量和訓練強度。

固原市第二中學體育教師 徐海峰:我們對學生進行了集中的體能訓練,防止學生徒步任山河期間,發生體力不支情況。我今年也是第一次徒步走任山河,也跟學生一起進行訓練,加強體能,確保這一次徒步任山河之行,能夠順利走下來。

從一開始的30分鍾持續勻速走、12分鍾變速跑,到高擡腿跑、側身跑、後蹬跑,再到抱頭深蹲、蛙跳、300米負重跑。經過3周的訓練,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

固原市弘文中學體育教師 張甯:本次訓練,從學生剛開始跟不上隊伍到能跟上隊伍,效果是很好的,保證學生走任山河體力能跟上,不容易受傷。

固原市弘文中學七年級(13)班學生 張文傑:剛開始的時候我長跑經常掉隊,但是經過三周的訓練之後,我完全可以跟上隊伍。

據了解,3月30日前,學校聯合家委會代表查看沿途路況,修補破損道路,掌握路途情況,排除安全隱患,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全方位保障此次活動順利進行。

持續29年:

爲何能堅持?如何做細節?

盡管在活動之前學校爲孩子們進行了體能上的儲備,以確保不會出現因路途漫長而導致身體受傷,但是要辦好這樣一場有兩千多人參與的活動,僅有體能是不夠的。連續29年,面對學生的信心、家長的擔心和社會的關切,還有很多細節都要一一落實。特別是路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作爲主辦方,學校是否有完善的預案和足夠的人手?如何做到萬無一失?來聽聽固原市弘文中學校長任皓的答案。

固原市弘文中學校長 任皓:我們爲什麽能夠長時間去堅持,第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們的表現教育了我們,特別是孩子們對這個事情的認識,他們的態度。第二,這個活動對家長也是一個教育,尤其像孩子要挑戰一點體能,家長首先就受不了。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還可以,潛力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他們從剛開始的質疑慢慢轉化,開始支持了。第三,是對社會各界的認識,就像現在網上的很多評論一樣,大部分網民對這個活動是持肯定態度。他們在很多留言中說,學校要堅持做,像這種活動要多開展一點。

我們也是這個態度,只要是對學生全面成長有好處的事情,我們就要堅持。主要從三個方面,一個就是給孩子進行一些思想方面的動員,讓孩子知道我們爲什麽要走這段路,這段路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麽;第二就是進行體能訓練,這是他們能走下來這條路的最基礎的支撐;第三就是活動的保障,整個過程當中,我們會有醫療救援方面專門的組織,也有這方面的車輛保障。走之前,我們會對所有的學生,通過家長進行排查。如果身體有一些特殊疾病的,不能參加的,我們會給他做工作,讓他可以不參加,這是我們一個硬性規定。在參加過程中,路上有我們的校醫,有保障車輛,還有藍天救援隊的同志一路跟著,對個別實在堅持不下來的同學,我們也采取一點措施。

聽聽曾經參與

遠足緬懷先烈的學生們怎麽說

從啓動這項活動的1995年到目前,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共有畢業生2.3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其中考上包括“985”和“211”等各類本科大學的人數超過了2.1萬人,而先後參與過徒步紀念緬懷英烈的人數則超過了三萬人。

這項活動到底對學生們的意志品質和人生觀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來聽聽其中幾位曾參加過活動、今天已經工作學習在不同崗位上學生的感受。

高級工程師 殷佳欣:我在固原二中度過七年時光,有過兩次任山河之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108裏路不僅僅是緬懷,更是一種經曆。在清華讀書時,學校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爲祖國健康工作50年。工作後,領導講燒不死的鳥是鳳凰,泥坑裏爬起來的是聖人。這些精神都投射在那泥濘的108裏路中,讓我更容易理解老一輩人奮鬥的艱辛和青年人肩負的建設祖國的使命感。感謝固原二中和這條路,它像一粒種子不斷開花結果,不斷綻放精彩。

清華大學在讀博士 高強:我是弘文中學2010屆的畢業生高強,目前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是2008年參加的任山河徒步掃墓活動,距今已經有16年的時間。我博士期間所從事的是前沿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相關的課題,在科研工作中成功是一時的,而失敗才是常態。每當這個時候,我總能想起當年小小年紀就能徒步任山河的自己,于是又一次次打起精神,投入新一輪的實驗論證。

固原市團市委副書記 段文君 :1997年的清明節,那時候我們剛好是六年級,作爲固原二中第一屆預備班的學生,我們力排衆議徒步了前往任山河的這段路程。2001年的清明節,我們又再次踏上了徒步任山河的征程,只是這一次我們更加能夠體會到,要以吾輩之青春捍盛世之中華。

如何回應社會關切?

未來是否還要傳承?

這項活動從1995年第一次正式開始之後,29年間固原二中換了5任校長,弘文中學也換了3任校長,但活動始終沒有中斷。隨著這項活動近些年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後,來自社會和網絡上各種各樣的評價也紛至沓來。那麽,29年的時間一任校長接力著一任校長是如何堅持的?他們遇到了怎樣的聲音?未來是否還會堅持做下去呢?再來聽聽現任固原市弘文中學校長任皓的回應。

固原市弘文中學校長 任皓:作爲我們校長來講,在這方面是相通的。只要認爲對孩子成長有好處的,哪怕再難也會堅持去做的。所以我想這件事情之所以能夠29年一直傳承下來,幾任校長都是這種想法。現在我也注意到,隨著時間推移,活動在全國反響越來越大。網民們還有社會各界對這個活動的反應也不同,但絕大多數還是支持的。我們把這個活動作爲一個行走的思政課,就是要學生通過這個活動,從體能挑戰,意志磨煉,逐漸升華到對我們國家的熱愛,對紅色基因的傳承。通過這個活動,我想不僅是在孩子體能、意志、思想,主要還是在他們信念方面,能有一個很好的教育和培養。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莫凡

流程編輯 馬曉雙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