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功的背後:喜提太平天國,愁來軍閥遍地?

台台君說史 2024-03-31 12:06:46

插科打诨混說曆史,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來到台台君說史。

本期,台台君說說曾國藩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備受贊譽的人物。大多數人還是還在強調曾國藩之成功時,我則欲從另一視角談其一二。

且從湘軍鎮壓太平天國說起,曾國藩攻打太平天國並未施以奇策,始終穩紮穩打,步步爲營,以不取巧之法與太平軍隊交戰。

而曾國藩所率湘軍身爲進攻方,一路行來,卻在所紮營寨處大肆挖掘壕溝,于進攻方而言,實乃反常規之舉。

曾國藩何以如此爲之?首要因素,便是湘軍正面實難抗衡太平天國軍隊,在數次硬戰中,湘軍可謂慘不忍睹,以致曾國藩數度欲輕生。

其次,至關重要的是,湘軍擁有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而太平天國則欠缺行之有效的供糧之法,戰事拖延,唯有撤退。

故曾國藩得以如此一路戰勝太平天國,那湘軍糧饷又從何而來?須知當時各地籌備軍隊,清政府實難出資糧饷。

彼時清政府僅能給予一項政策,而錢財,則需自行設法。于曾國藩而言,亦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起初,曾國藩試過諸多辦法,先是在湖南、四川等地勸鄉紳捐資,即讓他們爲湘軍捐資,但當地豪紳並非易與之輩,成效甚微。

後又向朝廷求取 4000 張空白監生資格,售與當地豪紳,類似于現代之賣文憑,于當時稍解湘軍之困。

然 4000 張監生資格終有售罄之時,後來曾國藩上書朝廷,望能開“厘金”。“厘金”簡言之,即于交通要道設關卡,商人每過一次,需依貨值繳納一定費用。

此項收入後成爲湘軍主要糧饷來源。藉由厘金,湘軍終在經濟上壓制太平天國,進而演化成攻滅太平天國之勢。

然“厘金”亦給國內工商業帶來沉重負擔,更重要的是,其破壞了中央統一的財政制度。

自古軍權與財權集于一手,後果可想而知。後來,曾國藩亦知“厘金”之危害,遂上書望朝廷收回此政策,然天下豈有此等美事?以當時清朝之孱弱,欲收回實太難矣。

此亦成爲後世軍閥割據林立之重要緣由。

您覺得是這樣嗎?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