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江青參加程潛追悼會,程熙得知後,向周總理提出三個要求

憑窗聽雪 2023-06-06 11:28:00

引言-案件回顧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1968年4月9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潛在北京逝世,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當時的特殊背景,辦不辦追悼會,誰來參加追悼會,成爲一個敏感話題。

最後周總理一錘定音,肯定了程潛的曆史功績,批示一定要辦追悼會,並親自出現在追悼會現場。

只是追悼會上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江青,程潛之女程熙看到江青以後,心裏非常不舒服,追悼會結束後,她給周總理寫了一封親筆信,提出了3個要求,得到了積極回應。

.

辛亥革命元老

程潛,字頌雲。清光緒八年,也就是1882年的3月31日,他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裏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是最小的弟弟。

在家庭熏陶下,程潛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學習天賦,16歲時就一舉考中秀才,後進入長沙嶽麓書院讀書,准備走科舉出仕的道路。然而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清政府大廈將傾,被迫興新學、搞洋務。

程潛大開眼界以後,認爲強國必先強軍,毅然棄文從武,于1903年考取了湖南武備學堂,成績名列榜首。次年他被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在日本,他遇到了一生命運的轉折點。

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日本組織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後由孫中山出面協調,改組爲統一的同盟會。1905年,程潛通過華興會元老仇鳌的介紹,加入了新成立的同盟會,從此成爲孫中山先生的堅定追隨者。

1908年,程潛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參加四川新軍,任第十七鎮(相當于師)參謀。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他離隊來到前線,協助黃興與北洋軍進行炮戰,又奉命回到湖南組織革命軍。

說來也巧,此時的毛澤東正在湘鄉中學讀書,受到革命感召,毅然參軍,在湘軍二十五混成協第五標第一營中做了一名普通士兵,說起來他還是程潛的兵。而這也是程潛與毛澤東人生交集的開始,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們兩個多次會面,形成一段特殊的友誼。

在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中,程潛一直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但這些運動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孫中山逐漸意識到,民族資産階級革命無法救中國,遂在蘇聯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與新生的中國共産黨合作。

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程潛和毛澤東分別作爲國共兩黨代表出席。不久,程潛被任命爲軍政部部長,毛澤東被選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兩位湖南老鄉第一次見了面。

孫中山逝世以後,國共兩黨的裂痕開始顯現,掌握軍權的蔣介石小動作不斷,排擠打壓我黨幹部。在程潛的第六軍任黨代表的林伯渠提醒他,蔣介石野心很大,但程潛仍然抱有幻想,認爲孫中山威望極高,蔣介石還不敢公然否定新三民主義。

然而“四一二”的屠刀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程潛雖然沒有明顯的政治立場,但由于同情我黨,被蔣介石視爲隱患,蔣介石以“把持湘政”爲借口,解除了程潛的職務,第六軍也被遣散。

1931年起,程潛在國民黨各派系的相互妥協下,重新進入國民黨高層,晉升爲陸軍上將、總參謀長。他與蔣介石政見不同,因爲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所以他所在的這一派系稱爲“士官系”。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程潛呼籲國共捐棄前嫌,共同對付日本侵略者。毛澤東對此十分贊同,曾托人向國統區的民主人士致意,其中就有程潛的名字。

審時度勢,反蔣起義

抗戰開始後,程潛任第一戰區司令、兼河南省主席,卻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很快就被架空。在蘭封會戰中,國民黨幾十萬中央軍竟然吃不掉日軍的一個師團,眼看中原不保,蔣介石授意部隊炸開花園口大堤,企圖以水爲兵,遲滯日軍的行動。程潛則被調到大後方,任天水行營主任、副總參謀長,做了冷板凳,知道抗戰勝利。

1945年8月,毛主席親赴重慶參加國共雙方的談判,第二次與程潛會面。程潛見到這位當年湘軍中的列兵,已經成長爲共産黨的領袖,心生敬佩,主動前往寓所拜會,討論起眼下的時局。

9月20日,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回訪程潛,兩人談得更投機了,程潛透露說,國民黨准備搞“憲政”,用自下而上的選舉産生新政府。毛主席對此很感興趣,建議程潛參加副總統的選舉,並且給出了具體建議:“選舉搞成了,好主持和談;如果搞不成,你就回湖南。”

程潛沒想到毛主席這樣看重自己,就謙虛地說:“我可沒錢,搞不贏他們。”毛主席繼續鼓勵他:“你還有很多舊部,可以找他們想辦法嘛。”

果然,1948年初,在國民黨召開的行憲大會上,程潛宣布競選副總統,首輪投票中,李宗仁、孫科、程潛得票比較接近。蔣介石又耍起手段,暗中支持親近自己的孫科,程潛發覺後退出競爭,全力支持李宗仁競選上了副總統。

蔣介石非常惱火,但又不好發作,就把程潛打發回湖南,任長沙綏靖公署主任、湖南省主席,這倒稱了他的意,也爲日後的投誠起義打下了基礎。

1948年底,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大敗虧損,內部矛盾也開始爆發。李宗仁趁機在黨內串聯,逼蔣下台,還特意派人來找程潛,希望得到士官系的支持。程潛已經看出國民黨就像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一方面接受桂系的好意,一方面與我黨秘密聯絡。

我黨的地下工作做得是出神入化,當程潛請族弟程星齡與我黨接觸,哪知程星齡微微一笑,說自己是受中共湖南省委的委托來爭取程潛起義的。程潛大喜過望,卻不免有些疑慮,因爲作爲我黨談判前提的懲治國民黨戰犯名單中,程潛赫然在列。

毛主席聽說程潛的疑慮後,專門拜托故交章士钊轉告程潛,將其列入名單是爲了不使蔣介石起疑心,只要真誠與我黨合作,絕對既往不咎。

程潛放下思想包袱後,緊鑼密鼓地進行起義准備。1949年2月,陳明仁被任命爲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入駐長沙,這陳明仁是廣州講武學校時期程潛的學生,程潛看到時機成熟,親自宴請陳明仁,推心置腹,提出與共産黨合作的主張。

陳明仁因爲遭人誣陷,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被白崇禧拉攏過來以後,在桂系也是邊緣人物,也在考慮未來的出路,于是與程潛一拍即合,決定擇機起義。5月份,白崇禧好像覺察到了什麽,親自來到長沙,改組省政府,將程潛的部隊全歸陳明仁指揮,程潛害怕了,將家小送到香港,准備脫身之計。

在關鍵時刻,中國湖南省委再次找上門來,勸說程潛和陳明仁下定決心,及早起義。程潛馬上起草一封密信送到毛主席的手上,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和建議,毛主席立即寫了回信,囑咐程潛可以便宜行事,直接與南下的四野司令員林彪聯絡。

這封回信給程潛吃了定心丸,他與陳明仁積極准備,于8月4日聯合30多名國民黨高官通電全國,宣布起義,促成了湖南的和平解放。盡管由于事出倉促,和白崇禧的反制,約4萬起義部隊發生嘩變,但這次起義有很強的示範效應,加速了大陸解放的進程。

鞠躬盡瘁,哀榮備至

1949年9月,中共中央倡議召開新政協會議,包括程潛在內的進步人士接到邀請,到北平共商建國大業。9月7日晚,程潛乘火車到達前門車站,毛主席和周恩來、朱德一同到場隆重歡迎。

毛主席提起往事,幽默地說:“多年不見,您老的身體很健康啊。這次請老上司來,就是共商國是來的。”

程潛也感激地說:“托主席的福,我雖年近古稀,也一定爲國爲民發揮余熱。”在場的人都會心大笑起來。

9月19日,毛主席興致很高,親自到北京飯店看望程潛,並邀請他遊覽天壇,程潛欣然前往,與陳毅、粟裕、陳明仁等人一道,有說有笑地在天壇裏徜徉。其實是讓程潛在政協會議開幕前放松心情。

隨後毛主席找來當初居中協調的程星齡,向他征求程潛的職務安排問題。毛主席先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原打算請頌公(即程潛)招撫西南國民黨殘部,但是現在形勢發展得很快,不需要這樣的職務了。中央決定成立幾個大區,其中中南軍政委員會設在長沙,林彪是主席。頌公是革命老前輩,就屈尊他去當副主席,請你同頌公商量一下。”

程星齡有些受寵若驚,回複道:“程將軍承蒙主席優待,感激之情非語言所能形容,主席的工作安排,他一定欣然從命。”

毛主席仍然堅持說:“還是同頌公商議一下吧,明天再回複我。”

程星齡將這番話轉告程潛,程潛感慨地說:“這樣安排,已經超出預想了,我無不從命。”

在京參加完開國大典後,程潛乘車南下,到長沙赴任,毛主席親自餞行,還特意對程潛多加照顧,不但把他的行政級別定爲3級,還要求湖南方面每月爲他支大米5萬斤,由其自行支配。

這樣做不僅僅出自私人友誼,還有更深的政治考量,主席說:“頌公一生幾起幾落,始終沒有倒台,可見他不簡單。頌公資曆老,舊部多,能夠安排的人員都盡量安排。可能有人會向他尋求幫助,或者他想送點錢給老部下,我們都要提前想到,免得他囊中羞澀。”

程潛在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任上認真履職,協助土改工作和荊江分洪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績。1958年,毛主席到湖南視察,此時程潛是湖南省省長,由于當時有了一些政治風波,再加上他還兼任著全國人大的職務,就委婉提出:“歲月不饒人,北京、長沙路途,我還是辭去省長的職務吧。”

毛主席立刻聽出其中含義,爲程潛打氣說:“頌公可以半年在北京,半年在湖南嘛。爲了大局穩定,高級幹部不能隨意撤換,您是中央的人,德高望重,還是繼續擔任湖南省長爲好。”程潛受到鼓舞,又在湖南省長的位置上幹了十年。

特殊時期開始後,由毛主席批准,周總理執行,中央列出了一個受保護的重點人員名單,宋慶齡、章士钊、程潛等國民黨元老得以免收沖擊。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68年初,87歲高齡的程潛在家中不慎摔倒骨折,隨後送入北京醫院治療,可惜幾個月後,他並發肺炎,引起大出血,經搶救無效,于4月9日逝世。

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爲程潛是國民黨,不應該以國家的名義爲他舉行追悼會,周總理看不下去了,明確表示程潛將軍爲抗日戰爭勝利和湖南和平解放有很大的貢獻,不應抹殺,追悼會一定要辦。

程潛生前希望自己死後能夠用傳統土葬,然而早在1956年,中央就倡導火葬,周總理考慮到程潛的身份,破例同意遵從了他的遺願。程潛的家人怕總理爲難,不願搞特殊化,但總理一再堅持,最後按土葬進行。

1968年4月12日,程潛追悼會在八寶山舉行,江青突然出現在追悼會上,程潛的夫人郭翼青和女兒程熙,一看見她就氣不打一處來。郭翼青走到周總理面前,故意提高音量問道:“總理,程潛究竟算什麽人?我們到底是什麽家庭?”

周總理溫和而堅定地說:“頌公是革命幹部,和平起義功勳卓著,解放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們當然是革命家庭!”

追悼會結束後,程熙交給周總理一封信,提出了三個小小的要求:一是希望換一套小房子,因爲日常開銷太大,家庭經濟狀況難以負擔;二是希望能給自己安排工作,因爲家裏已經失去收入來源;三是請總理將父親生前寫的詩轉交給毛主席,以表達崇敬之情。

周總理看完,很理解程熙的難處,答應了第一條和第三條,對于第二條,周總理告訴她,她年紀還小,要好好讀書,至于生活來源問題不用擔心,國家會按月發給補助。程潛如果也能知道周總理這樣善待自己的家屬,當含笑九泉了。

0 阅读:91

憑窗聽雪

簡介:用筆記下生命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