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6集《江河之上》,才明白《江河日上》大結局爲何破案潦草

品書追劇吧 2024-03-13 21:31:00

一口氣看完《江河之上》播出的前六集,跟隨羅遠、耿念、林海岚的視角,了解了法律中有關環境保護的條款,看到三人辦了兩個案子(袁笑笑違法養金雕被判刑三年,下橫頭村楊一木等村民狀告當地運盛化工廠),普法了公益訴訟、缺席判決等法律術語,還一起來到七星縣,在縣法院破舊的倉庫裏籌建起環境保護法庭,這讓人充滿遐想,也對《江河日上》那看似潦草的大結局有些釋然了,原來如此。

鳳凰嶺市副市長戴崇光應該是個反派人物了,他那句“甯可毒死也不被餓死”已經給出暗示。

陳志強是鳳凰嶺祥發集團董事長,也是造成當地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而戴崇光與陳志強走得很近,還幫他通風報信,這股惡勢力如何被根除,將是《江河之上》一大看點。

當然了,還有馮學文這樣的無良律師,也是遲早要遭受清算的。

還有一個看點,戴崇光是耿念的偶像,一旦法官耿念看清了戴副市長的真面目,他將如何面對?

也就是說,《江河之上》已經開播的短短六集,就大體刻畫出了角色的正派與反面,這裏邊有掃除黑惡勢力的劇情。而《江河日上》與之不同,劇中衆多人物,有的毛病一大堆,可除了錢起被判刑十年,其他的都彎彎繞繞一大圈卻大團圓結局了。

看完《江河日上》的觀衆,想必會有意難平,那大結局未免也太潦草了吧?

王武之死,破案就這?如果僅僅是由于核汙染鋼材之事,需要動用海關部門才能解決問題,

那何必多次閃回王武生前的鏡頭?還口口聲聲“全是麻煩”。

鏡頭語言似乎是在暗示,另有隱情;公安局長趙馳也是給人一種很難以琢磨的感覺,讓人看不透,因爲他時常派下屬金波去辦理具體事務,讓人懷疑他是否懶政?

他對鄭寒江一上來就搬遷小吃街的舉措,一開始並不贊同,他跟錢起打交道,也是話裏有話,跟市環保局長朱天才應酬,更是真真假假。

這不得不讓人猜疑,趙馳的立場究竟是什麽,他會不會是個貪官?如果這樣,那就可怕了。

看過董化平小說《江河日上》的觀衆知道,原著小說中,齊江市委的一些人物是有些灰色的。比如,趙馳的辦公室張貼那幅《紅梅圖》是關澤霈所作,這可是畫家關山月的真迹,趙馳卻故意說是赝品;趙馳使用的茶杯,是景德鎮官窯的谪仙杯,價值不菲,他卻故意說這是仿品;趙馳跟人談及領導,不說領導姓名,只用方位代替,東邊指代市長李子平,西邊指代書記廖宇正。

無獨有偶,副書記兼秘書長的陳威,則給人一種官架子十足的感覺,

他是鄭寒江的校友師兄,那面部笑容讓人不放心。

李子平說過,如果扔進來一個炸彈,那會議室裏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在鄭寒江身體力行去清理爛尾樓附近的垃圾堆遺留時,下著大雨,朱天才等人只遠遠地撐著雨傘觀看,不願去幫忙幹活。看似累的累死,閑的閑死。

類似以上這些特寫鏡頭,好像都在給出暗示,這裏邊可能有個“大老虎”,很可能與王武之死有關,可追完大結局才發現,壓根就沒有“打老虎”的情節,重點在講解如何恢複生態環境、讓齊江水質變清,然後將鄭寒江主張並且探討的有效環保舉措推廣開去。

可以說,《江河日上》和《江河之上》開創了一種電視劇的制作新思路,劇集的目的是宣傳環境保護,把當地已經被嚴重惡化的生態環境拎出來,讓人們産生觸目驚心的感覺,

知道事態危險和嚴重危害性了,那就想辦法解決問題吧。

王組長就提供一個辦事的思路,他說不要在意這條死魚是誰送來的,拿去物證處查一下,這叫什麽魚,産自哪裏,魚嘴裏的黑色液體是什麽成分?

就是查出了這魚是岩魚,嘴裏的液體重金屬嚴重超標,王組長才帶隊調查溶洞、找到了南窪山,查出了暗管排汙,齊江被嚴重汙染是事實,終于藏不住了。

毀壞環境很容易,而環境治理和生態恢複,是很專業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來的,所以兩部電視劇中,都有大學教授這個角色。專業的問題,就交給專業的人來辦,可是這還不夠,畢竟環保與地方經濟發展會有一定沖突,這就要有權力機關來協調了。

于是,齊江大學環境保護專業的教授鄭寒江臨危受命,擔任副市長主抓環保工作,他一走進市委辦公室,工作作風就讓同仁們大開眼界,歎爲觀止,各種協作和矛盾得以展開。上下級關系,同事、同學關系,各種人情冷暖得以呈現。

《江河之上》除了夏未冬這個環境工程系教授,還有溫穎這位法學院教授。

溫穎是羅遠的母親,而無良律師馮學文知道溫穎,還跟曲和平副院長是同學,這關系就埋下伏筆了,將使得羅遠去艱難面對,看法官羅遠如何做出取舍吧。

有意思的是,黃志忠、梅婷主演的環保劇《江河日上》剛剛大結局,

央一開播了高偉光、陳數主演的《江河之上》,劇名只有一字之差,有觀衆打趣問,幹嘛都跟“江河”杠上了?

原因就是,劇情中都融入了大量的環境保護題材,用具體案例來诠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途徑和方法。

《江河日上》共24集,圍繞齊江的環境治理;而《江河之上》體量大一些,有40集,圍繞陵江、碧湖的生態環境整治問題,來展開劇情。

兩部劇一開場,有個共同點,出人命了,有命案要破,于是相關各部門展開行動,形形色色人物先後登場,故事展開。

《江河日上》是主抓齊江市環保工作的副市長王武突然跳江溺亡了,而且正好趕在中央環保督察組來視察工作的當口,這使得衆說紛纭,齊江市公安局和紀委聯合調查辦案,圍繞王武之死展開劇情。

《江河之上》是江石化工廠違規存放危險品,引發倉庫爆炸,使得去現場實地查看的法官羅遠和陵江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夏未冬都不同程度受傷,饒斌當場被炸死。

饒斌是夏未東教授的學生,他被人利用,署名出具了故意隱瞞環保風險的環評報告,結果悲劇了,他也付出生命代價。

羅遠指出,夏未冬還是向他問出了饒斌之死的問題,這是他不願回答的。

可見,《江河之上》是圍繞案件展開的,但重點不是破案,而是深入現場去調查取證,普及法律知識,宣傳環保知識。

《江河日上》更是如此,只是用王武之死來引出故事,同時展示了齊江市委工作人員的各種工作狀態,這方面不再展開,重點是講述環境保護的思路、方法、過程。

以此類推,至于劇中的家庭親情,也只是配合完善主角的人設,不應該做太多渲染才好。

《江河之上》耿念與妻子徐飛,已經遭到母親催生了;

林海岚一回家,就有丈夫幫忙拿拖鞋,做好飯、放好洗澡水等著她,挺溫馨放松的。

而《江河日上》大結局被人诟病的是,過于渲染鄭寒江妻子肖雪的病情了,有些偏離環保主題,

搞了半天,肖雪不是漸凍症,沒有生命危險,這不是過度消費觀衆的情緒嗎?

希望《江河之上》在這方面,不要步《江河日上》的後塵爲盼。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