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觀察主編推薦⑬|梅花獎得主馮冠博:用戲曲唱響貴州好故事

天眼新聞 2024-02-17 09:20:18

伴隨著久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貴州京劇院副院長馮冠博領銜主演的大型新編曆史京劇《陽明悟道》作爲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 31 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劇目,于2023年5月18日在廣東省友誼劇院成功展演,爲現場 1300 名戲迷們帶來了一場異彩紛呈的表演。

5月21日晚,馮冠博站上第31屆中國戲劇獎頒獎舞台,領受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梅花表演獎。聚光燈下的馮冠博手捧梅花獎神采奕奕,舞台候場中的他則是大腦一片空白,驚喜之余,感覺既真實又夢幻。這種真實感是因爲他實實在在地爲貴州摘下梅花獎,另一種感受則是因爲從他離開老家開封到貴陽唱京劇,再到獲得梅花獎的如夢似幻。

飾演陽明 真情打動觀衆

2022年夏天,貴州京劇院新編曆史京劇《陽明悟道》在貴陽上演,台上那個一襲素衣、長髯水袖的俊俏老生便是馮冠博飾演的王陽明,他以沉浸式的演出方式,演繹了王陽明被貶貴州的坎坷人生。

《陽明悟道》的成功演出讓貴州戲迷、票友大喜過望,這部從創作之初就被寄予厚望的京劇,毫無疑問地成爲近年來貴州戲劇創作的一匹黑馬。今年初,馮冠博憑借該戲對王陽明的精彩塑造,成功入選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名單。

備戰梅花獎,馮冠博感到壓力巨大。在他看來,新編曆史京劇《陽明悟道》不同于慣常的以講故事爲主的戲劇樣式,劇中的主人公“王陽明”是一位心學大師,該戲重點是講述“悟道”,因此使得該戲更像是一部“哲理劇”。如何讓其更容易被觀衆接受,成爲該戲是否成功的關鍵。

“瘗旅”“悟道”兩場戲是整劇的戲魂。在馮冠博看來,演這兩場戲累心、累神,大段念白頻頻出現,情感流露一環接一環,中心唱腔一段接一段,舞台上他所演繹的王陽明圍繞著“思”與“悟”用空靈的對話方式讓陽明先生的孤獨、寂靜、虛空、困頓的思想進行著一場跨時空的交流。因此,要在表演上突破程式化,用真情實感打動觀衆,與觀衆共鳴。

“劇中的唱詞大量采用或借鑒了王陽明的詩詞,使得該戲充滿詩意,並不枯燥。”事實上,這是馮冠博第二次飾演王陽明,因此在理解人物上,他也更有底氣。該戲在表演上注重人物變化的層次表達,從出場的抗爭被貶到悟道,再到傳習講學,境域、情感完全不同,他從身段、身形、聲音、聲線、表情、眼神等都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有不同的處理,使得劇中人物更加鮮活豐滿。

移居貴州 收獲成長空間

馮冠博出生在“中國戲曲之鄉”開封,因從小喜歡京劇,1989年,馮冠博以優異成績考上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從此走上學習京劇的專業之路。

1997年畢業時,擺在馮冠博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在中國戲曲學院攻讀大學,一條是回河南省京劇院工作。馮冠博選擇了後者。然而,此時的京劇市場著實不景氣,身邊同學、朋友紛紛放棄京劇在其他行業嶄露頭角,他守著每月180元的微薄收入,甚至産生了放棄的念頭。

但8年的學戲生涯讓他心有不甘,劇院沒有演出環境,他就跑到電視台給《梨園春》“趴活”,跑一天龍套能有50元收入,雖然收入不高,但能夠演戲就很開心。

好景不長,迫于生活壓力,馮冠博還是在朋友建議下離開劇團到上海“撈金”。上海娛樂業發達,仍沒有戲曲演出舞台,馮冠博只能找到一家藝術團,唱歌、跳舞、做管理,什麽都幹,就是沒有機會唱戲。

因爲喜歡,馮冠博就想踏踏實實地唱一輩子戲。2005年,馮冠博參加2005年全國青少年戲劇大賽獲得最佳表演獎,參加“第五屆CCTV青年京劇演員大賽”榮膺熒屏獎。在此期間,馮冠博結識了著名關(肅霜)派傳人、貴州京劇院院長侯丹梅,並在侯丹梅的邀請下前往貴州合作演出京劇《巾帼紅玉》。

這次合作,讓馮冠博跨越1500公裏從河南來到貴州,入職貴州京劇院。17年過去,馮冠博參與主演了《布依女人》《打金磚》《魚玄機》《黔人李端棻》《王陽明龍場悟道》《錦繡女兒》《陽明悟道》等多部大戲,藝術成就屢創新高,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貴州省首屆戲劇類大賽一等獎、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貴州省文藝獎、梅花表演獎等,頻頻攬入懷中。

貴州戲劇 傳承創新發展

一步一個腳印走來,馮冠博直言是充滿人情味的貴州給予自己豐厚的藝術土壤,他在一次次探索實踐中尋找貴州文化與國粹京劇之間的結合點,馮冠博的京劇之路也從貴州走向全國,一路高歌。李端棻、王陽明等一個個貴州人物形象在他的演繹下更加鮮活、立體。

立足于貴州文化滋養的創新表達,貴州京劇院培養了諸如侯丹梅、馮冠博等一批優秀京劇演員,不僅讓貴州京劇重獲新生,同時也讓貴州在全國京劇版圖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貴州的人情味,體現在山山水水和淳樸的人文風情,從陽明先生的貴州悟道中,就能看出民族文化給予他在思想上的轉變。”正如王陽明西行貴州感悟真理一樣,馮冠博的貴州之旅也讓他找到了自己的京劇發展之路。

對馮冠博來說,貴陽是他生活最久的城市,他沒有感覺自己是異鄉人,反而在貴州找到了學戲的初心,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家。

“龍場是陽明心學的發端之地,也是陽明心學長思頓悟修成正果之地。”在馮冠博看來,作爲一名貴州文藝工作者,參演此劇,踐行知行合一精神,弘揚傳統文化責無旁貸。

“榮譽越多,壓力也就越大,責任也就越重。”回到貴陽,馮冠博著手對廣州之行做總結,作爲貴州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他希望將自己參加梅花獎的經驗向貴州戲劇界分享,激勵全省戲劇工作者勇于創新,大膽前行。

“貴州紅色文化豐富,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多彩,爲戲劇創作提供了充足的養料。”通過排練京劇《陽明悟道》,馮冠博似乎看到了未來貴州戲劇發展的方向。他堅信,在貴州戲劇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帶有濃濃貴州意味的好故事將被唱響,並將走向更高舞台。

馮冠博以老生大文戲造型、新編唱腔,生動诠釋了鮮活、厚重的陽明先生形象。

飾演陽明,用真情實感打動觀衆,與觀衆共鳴。

來源 |《貴州全域旅遊》雜志

文 | 趙相康

圖 | 貴州京劇院提供

編輯 | 徐婕妤

二審 | 張 芬

三審 | 趙 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