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I,巴菲特爲何“投資理念不會有任何改變”|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5-05 18:30:18
耐心資本賺取的是時間的玫瑰,而非短期的波段紅利。 ▲資料圖:巴菲特。圖/新華社 文 | 陳白 當地時間5月4日,一年一度的“投資界春晚”——202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舉行。伯克希爾-哈撒韋董事長兼CEO沃倫·巴菲特如約與四萬余名參會股東,其中包括數千名來自中國的投資人面對面交流。 與往年的股東大會不同,陪伴在93歲的巴菲特身邊的,不再是查理·芒格,而是伯克希爾公司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和阿吉特·賈恩。他們在6個多小時的交流中,共同回答了各界投資人34個問題,涉及科技股、國際市場、能源投資、生成式AI、保險業務、人生最高價值等各個方面。 本次股東大會開始前的短片是對于2023年9月辭世的芒格的致敬——往年,這一盛會都由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共同出席並回答投資人的提問。而芒格和巴菲特投資組合中最爲中國人所熟知的,就是伯克希爾對比亞迪的投資。 在本屆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面對的第一個提問就與這一經典投資案例有關。而巴菲特的回答再一次提到了芒格給他的忠告,“查理常常都會跟我講‘你要三思而後行’,比亞迪和好市多(Costco)就是這樣的案例。” 在伯克希爾2008年選擇投資比亞迪時,比亞迪剛剛開始宣布造電動車。當年比亞迪的淨利暴跌30%,股價暴跌近50%,現金流甚至都一度出現危機,彼時幾乎沒有人相信王傳福所描繪的未來,除了芒格和巴菲特。即便是在巴菲特入股之後,幾年時間裏比亞迪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實質好轉,到了2011年左右,比亞迪更是陷入銷量下滑、裁員的危機。 到了今天,在2024年雷軍和一衆國産新能源汽車成爲流量中心時,已經不會再有人懷疑電動汽車的未來了。這也使得人們再一次歎服巴菲特的決策智慧和遠見。自2008年入股比亞迪後,盡管後來數度減持,但這一持有就是15年。如今,伯克希爾在比亞迪的獲利已超過30倍。 當然,不只是比亞迪,以價值投資聞名于世的巴菲特,從來都是長期投資者。巴菲特有一句廣爲人知的名言是“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由此,長坡厚雪的滾雪球概念,也常常被用來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 長坡厚雪理論更爲典型的另一個投資案例是可口可樂。巴菲特從1988年開始先後多次買入可口可樂股票,累計投資13億美元,然後一直持有到今天。而這筆投資已累計爲他帶來了超過40倍的收益。截至2022年底,巴菲特累計從可口可樂獲得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分紅,遠超當初投入的13億美元本金。 在伯克希爾,看不到我們在資本市場上所熟悉的講故事、炒概念的短期行爲,其所有的投資決策判斷,都是基于投資人對于産業未來和公司價值的深度洞察。 就連巴菲特自己都說,“這些每天關注股票價格的人反而賺不了錢。很多時候大家買了我們的股票都放在那裏,甚至不會看太多,這就是伯克希爾過去的故事。” 早在2007年巴菲特投資比亞迪之前,巴菲特曾經在致股東信中詳細談到了自己的投資邏輯。“伯克希爾公司致力于尋找的投資項目,是那種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他還總結說,“真正偉大的生意,不但可以從有形資産中得到回報,而且在其任何持續期內,不用拿出收益的很大一部分再投資就能維持其原有的回報率。” 而十余年後在2024年的股東大會上,面對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帶來的沖擊,巴菲特依然強調“投資理念不會有任何改變”。在判斷行業時的遠見之外,這種不會改變的堅持,和數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同樣是巴菲特之所以成爲“股神”的原因。 巴菲特的投資決策,其實也爲我們理解什麽是耐心資本,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參考維度。發現有價值的公司並在長期投資中分享成長的紅利,耐心資本賺取的是“時間的玫瑰”,而非短期的波段紅利。 當然,這本身對于投資者的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相比巴菲特,中國的風險投資成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撰稿 / 陳白(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趙琳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