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2天吃不上飯,卻在爭奪戰中7次擊退越軍,得到了軍委最高榮譽

曆年壹沫 2024-02-13 11:40:42

1979年,昆明軍區121團2連接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要在發隆西南的1307高地設伏,截斷越軍的退路。連長曾憲良立即部署,以1個排爲前衛,1個排突擊,1個排預備隊。

17日淩晨,他們開始行動,經過變化後,日出前占領了1307高地,完成任務。就在2連慶祝勝利之時,他們意識到形勢並未輕松——敵人發現退路被切斷,開始了瘋狂的反撲。

1979年2月中旬,中國爲反擊越南在中越邊境的武裝挑釁,發起了自衛反擊戰。昆明軍區第14軍第41師121團接到任務,要求殲滅老撾邊境發隆地區的越軍。

121團決定采取主力圍殲發隆守敵,以2連爲迂回阻組,占領發隆西南的1307高地,切斷敵人南逃的退路。2連經過9次實地偵察,確定了行動路線。2月17日淩晨,他們開始行動。

渡河後,由于敵情變化,不得不改變計劃,從另一處渡河點過河。這導致行動比原計劃晚了4小時。爲爭取時間,2連放下背囊,輕裝疾進。

2月17日的淩晨5時許,夜色還未完全退去,2連的戰士們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行動。他們悄無聲息地穿越了叢林,借助著朦胧的晨霧作爲掩護,首先搶占了1301高地。

稍作休整後,他們又繼續向前推進,占領了1307高地的一處突出部,成功完成了切斷公路的任務。然而,由于當時天氣惡劣,能見度極低,他們誤將該突出部當成了1307高地的主峰。

在確認占領高地後,連指揮員立即根據形勢變化,調整了部署。他明白,此時的2連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因爲他們不僅要守住這個關鍵的位置,還要應對可能到來的越軍反撲。

于是,他決定將分散的力量集中到防守的要點,以形成更強的防禦力量,同時,他也調派了部分兵力支援第一線作戰,以確保陣地不失。

就在2連部署完成之時,位于老道寨的越軍發現了他們的退路被切斷。這讓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于是,他們開始了瘋狂的反撲。上午7時許,敵人第一次派出一個加強班試圖奪取1307高地。

然而,他們很快就遭到了2連的射擊,死傷慘重。半小時後,越軍又增派一個排試圖沖擊,但結果依然失敗,他們損失了十余人。這並沒有讓越軍放棄,他們試圖繞到2連的側翼實施迂回攻擊,但很快就被2連識破,結果7人被擊斃。

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2連的指戰員們沒有絲毫慌亂。他們在連長的指揮下,鎮定應對,依托著堅固的陣地和精准的射擊,陸續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上午10時30分,越軍再次發動了一次更大規模的進攻。

他們派出一個排正面沖擊2連陣地,同時用一個班試圖從側翼迂回包抄。然而,他們再次失敗了,死傷了二十余人。此後,直到下午6點,敵人又發動了兩次小規模的反撲,但都被2連擊退,留下了十余具屍體。

就在2連以爲戰鬥已經結束之時,上午8時30分,越軍突然發動了更爲猛烈的第三次反撲。這次,他們計劃以一個排正面攻擊,一個班迂回包抄,試圖完全奪取1307高地。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越軍一度占領了1307高地的主峰,與另一路交彙,形成了夾擊之勢,2連陷入了極大的危機。

在這關鍵時刻,2連的指揮員展現出了出色的指揮能力。他果斷組織預備隊發起反擊。在重機槍和迫擊炮的掩護下,預備隊分兩路疾速反沖擊,很快就奪回了失地。

正面進攻的越軍被擊斃了11人,僅1人被俘,其他人則倉皇逃竄。1307高地重新被2連奪回,危機得以解除。

就在2連以爲戰鬥已經結束之時,上午8時30分,越軍突然發動了更爲猛烈的第三次反撲。這次,敵人計劃以一個排正面攻擊,一個班迂回包抄,試圖完全奪取1307高地。

激戰中,敵軍一度占領了1307高地的主峰,與另一路交彙,形成夾擊之勢,2連陷入了極大的危機。

就在這關鍵時刻,2連指揮員果斷組織預備隊發起反擊。在重機槍和迫擊炮的掩護下,預備隊分兩路疾速反沖擊,很快奪回了失地。正面進攻的越軍被擊斃11人,僅1人被俘,其他人倉皇逃竄。1307高地重新被2連奪回,危機解除。

此次戰鬥,2連充分發揮了作戰英雄主義精神,完成了阻擊任務。他們共斃傷越軍80余人,俘虜8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自身傷亡22人。

由于2連在團主力作戰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軍委決定授予他們“尖刀英雄連”的最高榮譽稱號,以褒獎他們頑強奮戰,完成使命的精神。

同時,這場戰鬥也讓2連汲取了寶貴經驗。由于後勤供應不跟上,部隊連續兩天沒有吃過飯,這成爲今後需要注意改進的問題。另外在行軍和指揮中也存在一些失誤,這也給大家提出了警醒。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這次艱苦卓絕的戰鬥經曆必將成爲2連官兵們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繼續辛勤工作的精神支柱。

這場發生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的戰鬥可以說是一場典型的戰例。短短時間內連續7次戰鬥,2連指戰員們頑強拼殺,以少勝多,完成阻敵任務。

正如當時軍委的評語所說,他們以自己的血肉和勇敢捍衛了國土,展現出了中國軍人的革命意志和愛國主義精神。中越戰爭打響了警鍾,捍衛國家領土完整不容侵犯。

這種精神在今天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因爲和平來之不易,需要每一位公民時刻警醒,始終准備著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1 阅读: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