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證實,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存在嚴重錯誤

知新了了 2024-03-15 09:58:23

根據我們觀察的角度,宇宙正以不同的速度膨脹。現在,使用詹姆斯·韋伯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科學家已經證實,這一觀測結果並不是由于測量誤差。

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伯和哈勃太空望遠鏡證實了物理學中最令人困擾的難題之一 —— 宇宙似乎在以令人困惑的不同速度膨脹,這取決于我們往哪裏看。

這個問題被稱爲“哈勃張力”,有可能改變甚至完全顛覆宇宙學。2019年,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測量證實了這個謎題是真實的;2023年,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進行的更精確測量也證實了這一差異。

現在,兩架望遠鏡一起工作的三重檢查似乎已經徹底消除了任何測量誤差的可能性。這項研究發表在2月6日的《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上,表明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可能存在嚴重錯誤。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亞當·裏斯(Adam Riess)在一份聲明中說:“消除了測量誤差後,剩下的就是我們誤解宇宙的真實而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亞當·裏斯、索爾·珀爾馬特(Saul Perlmutter)和布萊恩·p·施密特(Brian P. Schmidt)因1998年發現暗能量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暗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脹背後的神秘力量。

目前,有兩種計算哈勃常數的“黃金標准”方法,哈勃常數是描述宇宙膨脹率的數值。第一種方法是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微小波動。CMB是宇宙大爆炸後僅38萬年産生的宇宙第一束光的古老遺迹。

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天文學家利用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繪制了這個微波模糊圖,推斷出哈勃常數約爲每百萬光年46200英裏/小時,或約爲每秒67公裏/百萬秒差距(Km/S/MPC)。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被稱爲“造父變星”的脈動恒星。造父變星正在死亡,它們的外層氦氣隨著吸收和釋放恒星的輻射而膨脹和收縮,使它們像遠處的信號燈一樣周期性地閃爍。

隨著造父變星變亮,它們的脈動變慢了,這給了天文學家測量它們絕對亮度的一種方法。通過將這一亮度與觀測到的亮度進行比較,天文學家可以將造父變星連接到“宇宙距離階梯”上,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過去。有了這個階梯,天文學家就可以從造父變星的光被拉伸或紅移的方式中找到它膨脹的精確數字。

但這就是謎團開始的地方。根據亞當·裏斯和他的同事們對造父變星的測量,宇宙的膨脹率大約是74 km/s/Mpc:與普朗克的測量結果相比,這是一個不可能的高值。宇宙學被抛進了未知的領域。

諾貝爾獎得主、天文學家大衛·格羅斯(David Gross)在加州卡弗裏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2019年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不會把它稱爲緊張或問題,而是一場危機。”

最初,一些科學家認爲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造父變星與哈勃光圈中的其他恒星混合而導致的測量誤差。但在2023年,研究人員使用更精確的JWST來證實,對于宇宙階梯的前幾個“梯級”,他們的哈勃測量是正確的。盡管如此,向宇宙的過去進一步擠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亞當·裏斯和他的同事們在之前的測量基礎上,觀察了距離地球1.3億光年遠的五個主星系中的1000多顆造父變星。在將他們的數據與哈勃的數據進行比較後,天文學家證實了他們過去對哈勃常數的測量結果。

亞當·裏斯說:“我們現在已經跨越了哈勃觀測到的整個範圍,我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排除測量誤差是哈勃張力的原因。韋伯和哈勃的結合爲我們提供了兩全其美的東西。當我們沿著宇宙距離階梯爬得更遠時,我們發現哈勃的測量結果仍然可靠。”

換句話說:宇宙學核心的張力將持續存在。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9 阅读:2783
评论列表
  • 2024-03-16 00:11

    現在的宇宙觀基于物理學的認識,可現在的物理學是有很大缺陷的。能量用質量來解釋,真的就是能量的本質嗎?質量是物質的內蘊概念之一,用這個概念來解釋能量可不全面。甚至于宇宙之外是否質量的概念還能存在都是疑問,那麽能量是否也能存在。如果不能,那麽按質能方程最初的質量或者能量又是從何而來?

    用戶18xxx34 回覆:
    喲,物理學新流派的開創者!意識流!厲害厲害,想必諾貝爾獎、卡塞爾獎、沃爾夫獎閣下是指日可待了
    稀罕 回覆: 用戶18xxx34
    早就有了
  • 2024-03-15 21:01

    道者 規律也 付善出爲上 電磁力是宇宙一切變化的力量 宇宙 地球是一個變化兩點都變化的電參數 帶電體之間的力量是變化的電磁力 物體之間不但有引力 還有斥力 只是大小不同 二者相互依存 在一定範圍之內相互轉換 是電磁力人與人之間 國與國之間 人與環境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電磁力 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分爲引力和斥力及轉換宇宙法則是一杆稱 即平衡或是公平 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平衡

    空心菜V9 回覆:
    道家和佛門一向都非常重視智慧,我很喜歡,不過,至今還不能洞察宇宙和宇宙內生命的作用和意義,到底在爲誰服務。現在的觀點與千年前的觀點相差不大,進步甚微。
  • 2024-03-16 00:21

    有個屁用啊,洗洗睡吧,關心關心明天吃什麽吧

  • 2024-03-16 20:42

    地球人的小玩具能探測出浩瀚的宇宙?[呲牙笑]

  • 2024-03-17 06:25

    幾點思考,①宇宙有物質,否則不可能有宇宙,比如說存在以太。②宇宙太爆炸後,能量會減弱,暗能量也不會無故增強終會衰減。③以太很稀,但宇宙膨脹足夠大,邊際壓會增強,邊際壓大于膨脹力時宇宙收縮,壓縮至奇點極高溫後再爆炸。總結,宇宙反複循環不會消失,就象真空中兩球碰撞永無止境。

  • 2024-03-16 19:57

    你越把宇宙萬物 往你所謂的科學去想,你就越無法解開其中的奧秘

    瘋狂的磚頭 回覆:
    那我就成爲 科學家了嗎
    稀罕 回覆: 瘋狂的磚頭
    科學家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普通人可以口嗨[呲牙笑]
  • 2024-03-15 14:51

    娘的!這宇宙膨脹的速度咋這麽快呢?俺就說我們還是太渺小了,這宇宙大得嚇人。不過這也說明宇宙的奧秘還多著呢,等俺有機會,俺要親自去探索探索,看看這個宇宙到底藏著啥驚喜!

  • 2024-03-16 08:29

    繼續評論:先有物質,後有空間,恒星和行星間相互轉動才形成了時間。至于宇宙在138億年形成也只是人們的推斷。物質在沒有形成恒星和行星前,就不存在時間。要糾正一個概念:不是奇點以前沒有時間。時間是人爲定的,是根據恒星和行星的周轉確定的。結論在宇宙的空間和物質之間不存在時間。

    稀罕 回覆:
    空間時間是同時存在沒有先後,時間是意識存在的生物才能感知,因爲生物才知道自己存在還是死亡[呲牙笑]
  • 2024-03-15 10:51

    現在的宇宙觀基于物理學的認識,可現在的物理學是有很大缺陷的。能量用質量來解釋,真的就是能量的本質嗎?質量是物質的內蘊概念之一,用這個概念來解釋能量可不全面。甚至于宇宙之外是否質量的概念還能存在都是疑問,那麽能量是否也能存在。如果不能,那麽按質能方程最初的質量或者能量又是從何而來?

  • 2024-03-16 01:42

    如果時空和物質都源于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而且在那之前沒有物理定律,那也不能說明什麽都不存在呀。只能說明物理定律需要完善或者宇宙大爆炸是錯誤的。

    稀罕 回覆:
    138億年前的宇宙是前任,現在是繼承者[呲牙笑]

知新了了

簡介:專注于新知、科普及趣聞的傳播,日耕不辍,天天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