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緬懷丨楊筠松:風水祖師爺,把“帝王之術”風水堪輿從皇宮帶出民間

文化學人 2024-04-17 17:03:08

【編者按】清明時節,煙雨蒙蒙,南粵大地彌漫著敬意。我們推出“清明的緬懷”系列報道,深情追憶與廣東南粵大地緊密相連的傑出人物。他們或致力于科學研究,或深耕文化藝術,或英勇奮鬥在革命前線,爲國家和社會做出卓越貢獻。在這個特殊時刻,讓我們共同緬懷這些南粵大地的璀璨星辰,重溫他們的豐功偉績,感受他們的精神力量。他們的事迹將激勵我們不斷前行。“清明的緬懷”系列報道,將帶您穿越曆史長河,探尋名人足迹,共築新時代輝煌。——何媒矩陣、廬江書院

▲後人所繪的楊筠松遊覽山水圖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正是緬懷先輩之際。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裏,我們不禁想起那位傳奇的風水大師——楊筠松。他被後人尊稱爲“風水祖師爺”,名震晚唐,聲動千古。

楊筠松:風水祖師爺,人稱“楊救貧”,晚唐國師,把“帝王之術”風水堪輿從皇宮帶出民間第一人,出生于古窦州(今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又有稱今廣東高州市馬貴鎮一帶)。

楊筠松,一個名字背後,隱藏著無盡的傳奇色彩。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晚唐時期,黃巢起義的烽火連天,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身爲晚唐國師的楊筠松,原本應在皇宮中安穩度日,但動亂的社會現實讓他深感痛心。正是這場黃巢起義,促使他下定決心,將原本深藏皇宮的風水知識帶出民間,以幫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安甯與社會的穩定。

楊筠松的一生波瀾壯闊,他以卓越的才智和過人的洞察力,將風水堪輿這門“帝王之術”從皇宮的深宮之內帶到了尋常百姓家。他深知,風水學並非帝王的專屬,而是普羅大衆都應該掌握的智慧。于是,在動亂之中,他毅然決然地將這門絕學傳承下去,打破陳規陋習,讓風水學走向民間,爲民所用。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楊筠松的身影穿梭于山水之間,探尋著天地的奧秘。他運用風水學原理,爲百姓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找到安居樂業之所。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他的傳說,人們親切地稱他爲“楊救貧”,因爲他總能在關鍵時刻爲民解憂,指引他們走向富裕之路。

楊筠松的傳奇人生和卓越貢獻,不僅僅體現在他將風水學普及到民間,更在于他用這門學問爲人民謀福祉的堅定信念。如今,當我們站在清明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回望,不禁感慨萬千。正是楊筠松的智慧和努力,點亮了無數人的未來,也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風水學遺産。

楊筠松的著作有《疑龍經》、《撼龍經》、《立錐賦》、《黑囊經》、《三十六龍》、《青囊奧語》、《一粒粟》、《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葬法倒杖》、《天玉經·內傳》、《天玉經·外編》等。這些作品都是他在風水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其中《撼龍經》更是被譽爲中國古代測繪學之最,是龍脈風水最權威的經典之作,在風水學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時,《疑龍經》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三篇,介紹如何根據山水地勢尋找龍脈,對于風水學愛好者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然而,也請注意,由于曆史久遠,部分作品可能已經失傳或者存在不同的版本和解讀,因此在研究和閱讀時需要謹慎對待。同時,對于楊筠松的著作和風水學理論,也需要結合現代科學和實際情況進行理性分析和應用。

在曆史的長河中,楊筠松以風水祖師爺的身份,爲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他將原本神秘的“帝王之術”變爲民間智慧,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並運用風水學,從而找到自己的福祉。他的學說影響深遠,爲後世的風水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啓示,也使風水學成爲了一門獨立的學問,深入人心。

概括楊筠松一生的成就,可以說他是風水學的傳承者與普及者,是晚唐時期的一位傑出人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將風水學從皇宮帶向民間,讓更多的人受益于這門學問。他的貢獻不僅在于風水學的傳承與發展,更在于他爲人民謀福祉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楊筠松,一個名字,一個傳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風水學的曆史長卷,熠熠生輝,永載史冊。

【百科】

楊筠松(834年-900年),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後人也稱爲“楊救貧”。今廣東信宜人。唐代風水大師。

楊筠松精通堪輿術,唐僖宗時期被封爲國師,官至光祿大夫,掌管靈台地理事。其趁唐末之亂,隱居于沙河楊仙嶺,把官中風水文獻帶出,在贛州一帶廣爲傳播。楊筠松在贛州的時間長達26年的時間裏,主要活動于贛州楊仙嶺、甯都黃陂、興國三僚村。楊筠松在到達贛州後,憶及前悉的梓山鄉黃禅寺,而反道奔赴黃禅寺。不期而遇隱居于黃禅寺的曾文迪,收曾文迪爲徒。還率其高徒曾文迪協助盧光稠擴建贛州城,爲虔州古城擴建選址布局。後楊筠松病逝于于都藥口壩。

楊筠松在三僚帶徒授業,三僚村後被稱爲“中國風水第一村”成爲“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世界風水文化愛好者朝觐的聖地”。楊筠松在堪輿學的基礎理論學說經過發展,逐漸演變、形成風水地理的“形法理論”,後世堪輿界尊稱楊筠松爲“形勢派”或“江西派”亦稱其爲“贛派”的風水地理祖師。楊筠松的諸多著作被悉數收入《四庫全書》,其中《撼龍經》更是形勢派風水鼻祖的代表作,此後的風水術中崇尚理氣的一派都推崇他的理論,在唐以後乃至清代的不少風水著作中都以楊筠松爲宗,可見楊筠松思想影響深遠。

楊筠松著有《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龍脈經》、

《二十四山》、《畫夾圖》、《四大穴法》、《立錐賦》、《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

《十二杖法》、《葬法倒杖》、《金剛鑽》、《三十六龍》等書;《總索》又名《黍米珠歌》其書出自楊筠松秘授曾(文辿)、劉(江東)、胡(矮仙)、豐(曲腳)四徒之《金國經了譚教家》演其義而著出,坊本多種擇善者錄之。劉江東即劉七碗,號江東,江西于都人,傳次子劉穎及女婿譚文谟。譚,二十八世孫敦素;以子尚幼,恐失傳,授孫婿劉基,信木有劉基之《跋》。

聯合出品:何媒矩陣、廬江書院

聯合發布:廣東省文化學會何媒工作室、《時代中國》雜志

策劃記者:何金德

1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