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農村網紅

娛樂硬糖 2024-05-08 14:07:17

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晖

“在農莊直播,拍師傅圍魚、抓雞、摘蔬菜,主要讓網友看到一切都是原生態。我再去談個餐館,食材打點折,讓他們配合直播,賬號火了的話一起做品牌。粉絲可以線上下單,也可以來農莊、餐館體驗。日常就發點農村生活視頻。”

表哥興奮地向硬糖君介紹自己的新項目。作爲一位城鄉結合部連續創業者,他再次把紅海看成藍海,將流行事物視作自己了不起的新發現。

在表哥看來,這個商業計劃“絕對能做”“基本沒難度”。面對硬糖君提出“怎麽做差異化”“流量從哪來”“農村網紅的變現模式”等甚至算不上細節的問題,表哥就反複表示:“我聽不懂,但肯定行得通。隔壁村有人賣點醬板鴨、黴豆腐都漲了十幾萬粉絲。”

對表哥來說,勝利的號角正從四面八方吹響。他向硬糖君展示短視頻裏的農村博主,哪怕粉絲剛破千的賬號,直播時也有上百網友圍觀,不時還有人下兩單。再向高處看,東北雨姐、小英一家人等百萬級農村網紅正傲立山頭。

一旦硬糖君提出任何質疑,表哥立馬就能搬出一個參照坐標,找出自身的相似之處,進而證明計劃的可能性。比如他說,東北雨姐走紅之前,也在本溪樸堡大橋附近開農家樂,“我們的起點是一樣的。”

“手機是新農具,短視頻是新農活”,這是新一批農村創作者信奉的致富經。但表哥這樣的野生創作者只算湊熱鬧的,更多的MCN機構正試圖下一盤大棋。

農村小夥VS返鄉青年

小英,是表哥最常提到的參考對象。這位純正的野生農村網紅,最初是被生活磋磨到大衆面前的。她辍學被迫嫁給丈夫上拉如,從此就有了做不完的家務、幹不完的農活兒,好好一個花季少女熬得面黃肌瘦。

在小英發出的五百多條短視頻作品裏,吃瓜群衆將看到一個艱難生活的女人、一個粗魯蠻橫的男人、兩個少不經事的孩子,一頭瘦出直角肩的牛,以及他們共同組成的邋遢生活。因此,小英剛有熱度那會兒,網絡討論大多聚焦在婚姻、戀愛腦、農村女性等話題上。

面對熱心網友的“勸逃”,小英會偶爾表達下現實的無奈,或是接受一些中肯的意見,如善待女兒大寶。徒勞過一次又一次,大家也就不再操心小英的人生,反而開始圍繞她的生活整活玩梗。

一個百萬農村網紅就這樣誕生了。而在小英之前,絕大多數農村網紅的創作思路,都是刻意回避農村生活辛苦的一面,通過散文詩般的影像給觀衆營造田園牧歌式的烏托邦。但這些同質化的鄉村詩畫逐漸進入倦怠期,短視頻用戶需要新的刺激,這讓帶有焦慮和苦情色彩的農村生活類視頻成功上位。

表哥“我行我上”的自信心,也正源于這一次內容“降級”。在他看來,普通農村小夥想要複制李子柒、打造田園牧歌相當困難,但只是記錄生活就簡單多了,“小英才初中畢業,我好歹是高中生,創作力總要強一點吧。”

但表哥不知道,他真正的對手並非小英,而是大規模的返鄉青年。某MCN機構運營阿時(化名)告訴硬糖君,傳媒、影視公司這兩年紛紛裁員,這就制造了大批下崗青年回老家創業,他們也普遍選擇了農村博主這一低成本賽道。

東北雨姐是這批創作者的精神領袖。被網友稱作“戰狼版李子柒”的雨姐,將鏡頭對准了東北農村生活。但不同于小英,她血氣充足且幹活利索,用時髦話說就是磁場強大。脆皮網友多看看她,也自覺有了使不完的牛勁兒。

雨姐的視頻真實但不粗糙,劇本、運鏡、文案都相當流暢,看得出是專業團隊打磨的效果。雨姐走紅後,網友也扒出她的嬌夫老蒯其實是編導出身。你以爲人家是直接開造,實際作品裏沒有一個多余角色。

就這樣,小英和雨姐分別引領農村網紅的兩大新流派,讓野生和專業的創作者都看到了自己事業的美妙前景。

來點勞動婦女,來點苦瓜農婦

表哥想成爲農村網紅或許只是一時興起,阿時的公司大力布局農村賽道則經過反複調研。MCN機構如此看重三農題材,主要有兩個理由:

首先,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影視、直播、短視頻紛紛借勢這股政策東風,發力三農題材創作。此後,李子柒因公司糾紛開始斷更,留出了一個巨大的空白市場,“複制下一個李子柒”的呼聲一直都在。

其次,在長視頻領域,農村題材這幾年也頗受歡迎。除《山海情》這種純農村劇,這兩年興起的“返鄉劇”俨然成爲新熱門類型。以阿時多年的從業經驗判斷,長短視頻的熱門內容相輔相成、互爲映照。“《春色寄情人》這種情感劇,女主也要回縣城帶貨滯銷山藥、直播賣鹵雞”。

數據顯示,僅2021年一年,短視頻平台的三農短視頻日均播放量就已達到10億。可惜的是,絕大多數創作者仍在圍繞傳統思路延伸,很長時間都沒能殺出一個現象級網紅。

在阿時看來,挖掘一個新的內容風向,是一個試錯、摸索、再試錯的複雜過程,“這樣循環往複大概需要一兩年,才可以真正把創作環境調整一遍。美妝、美食、時尚這些品類也有這種周期性,你看吃播也是三五年才玩出新花樣。”

據阿時透露,在2021年前後,不少MCN機構還是把三農題材當做任務去完成。“要跟平台一直保持密切聯系,肯定得緊跟對方的腳步。他們需要什麽品類背書,我們一般都會給予相應支持,捧捧場。”

比起極具不確定性的野生博主,MCN機構無疑更能助推産業規模化。2021年底,阿什所在公司火速采購了一批農村賬號。“自己不用養,穩定更新幾條視頻,平台判定狀態活躍就會給自然流量。熱度起來以後,我們可以投流,三五千塊錢就能跑出效果,不好的立馬淘汰。”

做農村博主,最棘手的還是人設打造。“我們做著做著發現,李子柒是無法替代的存在,你壓根複制不出來。團隊開始去琢磨、學習那些粉絲量一般但黏性很高的農村博主,發現大家都在另辟蹊徑地做人設。”

他們立馬加入了制造新刻板印象的隊伍。阿時總結,最容易火的農村博主是兩種,一種是對事有耐心,一種是對人有耐心。前者如東北雨姐,幹活一點不顯得苦,生命力都快溢出來了。後者如小英被困在上拉如的世界,情感複雜到誰都想吐槽兩句。

“相對來說,複制‘雨姐’‘小英’比‘李子柒’簡單得多。幹活利索的人挺多,我們直接在農村簽人,給他們提供專業包裝就行。打造苦瓜型農婦的話,最好還是走劇本模式,標准模板就是沒上幾天學、帶兩三個娃、老公既不經濟實用也不提供情緒價值,總結下來就是辛者庫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幹短視頻這種新農活也講究按節氣春耕秋種。阿時告訴硬糖君,他們發現農村題材在假期流量尤其好,一般選擇在勞動節、國慶節、春節等時間點投流、推新人,出爆款的概率能大大提升。蟄伏已久的雨姐,也是在春節期間憑借囤年貨、逛大集、起蛤蟆塘獲取了大批新粉絲。

財富在招手,時代在召喚

跟阿時聊完,硬糖君總結出一個經驗:如果你偶然點開農村博主的直播、短視頻,看到他們在雜亂狹小的房屋裏忙碌,別急著心疼或同情,因爲場景可能是假的,以及人家可能賺得比較多。

拍攝農村博主的日常成本究竟有多低?這麽說吧,在鄉下租個平房只需要幾百塊,哪怕搭建一個農家院也只要個把月。道具都能從網上采購,比如作爲標配的鋁制臉盆,幾十塊錢買來哐哐往水泥地上砸倆坑,完事兒。

從這個角度來看,硬糖君的表哥堅信自己能當農村博主也不無道理,賣點醬板鴨、黴豆腐一類土特産也確實有機會致富。電商平台就曾發布數據,中國有超過1700萬農村網商,農村主播多達10萬。

問題是,還有很多看不見的運營成本。阿時所在公司先後推過上百位農村博主,目前只跑出來三個百萬級網紅,絕大多數粉絲只有幾千。“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沒有團隊的話,就算有十幾萬粉絲都是爲愛發電、圖個好玩。”

現階段,農村博主變現的主要方式仍是廣告和帶貨。廣告就別想了,品牌的投放預算被少數頭部賬號占據,腰尾部幾乎分不到湯喝。帶貨則可以通過挂鏈接和開直播,前者操作簡單但收入微薄,後者要對接供應鏈難落地。也就是說,野生博主即便有了可觀的粉絲,要賺錢也非易事。

相形之下,MCN機構的變現能力更強、商業模式更多。阿時的公司設立培訓業務,跟縣城、鄉鎮進行合作,讓“明星”主播下鄉開展助農課程。“其實還是一些粗淺的運營知識,用新案例包裝下,就足夠下沉市場撈金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地方要求駐村幹部、青年農民學做短視頻、學開直播,市場需求擺在那裏。”

機構運作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賬號“一帶多”“舊帶新”的效果明顯。一個東北雨姐走紅,就有雨姐家大喬、雨姐家大寶貝、雨姐家佩斯、雨姐家時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每當雨姐直播,這些“配角”就充當助播站在身後,他們的人氣也會疊加到直播間。

談及未來規劃,阿時表示公司正在考慮拍攝農村題材短劇。“我們現在就在策劃一個穿越題材作品,大概就是女主穿越回去當村長,一改重男輕女的落後習氣,帶著農村女性沖出山村、走向廣闊世界。”

無論短劇的成敗,阿時都覺得農村題材還可以再火個兩三年,因爲實在太符合主流情緒。他調侃道,年輕人想回家種地,因爲種的麥子不會在淩晨突然發通知說,第二天想結芒果。

“只要還有人漂泊都市,鄉村都是一個回不去的遠方。”

0 阅读:3

娛樂硬糖

簡介:有溫度的泛娛樂産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