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5歲讀大學,26歲成爲名企職業經理人,今在西班牙做全職媽媽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5-20 15:39:10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867位真人故事

我是何芳,15歲讀大學,19歲踏入社會,曾是一個馳騁職場的事業女性。生了二胎後,我給自己的人生來了個急刹車,回歸家庭做了全職媽媽。

可很快,我就有了抑郁傾向。夜深人靜時,我時常感到自己被抛在一條長長的黑暗隧道裏,看不到前面的方向,也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裏。

爲了自救,我通過學習,成爲一名人類圖生命教練,不單自己走出迷茫,還幫助了很多人去探索自己的世界,活出獨一無二的人生。

如今我帶娃定居西班牙,過著簡單的生活,快樂又無憂。

(我在巴塞羅那)

1978年,我出生在湖北仙桃,著名的體操之鄉。家裏有一個比我大三歲的哥哥,爸爸是一名數學老師,媽媽是一家招待所的服務員。

我4歲就開始讀小學,不是因爲天資過人,而是那時我們鎮上沒有幼兒園,只有一家小學,父母和學校的老師挺熟,爲了有個看管我的地方,學校破格讓我進去了。

大人們對我沒抱多大希望,覺得我能學多少算多少,反正年紀小,不行就留級。沒想到,我成績不錯,沒留過級,以致我後面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比別人早踏進幾步。

這種錯位的人生,讓我有著充滿童真,不想長大的內在。

15歲的時候,我考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讀國際貿易專業,別人在讀高中的年齡,我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

(我和哥哥)

大學期間最大的收獲,就是英語學習,那時我突然對英語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完全不是爲了考試,就是一天到晚很喜歡去圖書館,看各種英文雜志、英文書。

每次像一只幸福的小鳥,在知識的天空自由飛翔。後來,我毫不費力就以優異成績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

大學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貿公司當業務員,當時才19歲,就開始走南闖北。

我曾拿著幾十萬的彙票,坐著綠皮火車,到溫州、泉州、河北等地的鄉鎮工廠驗貨發貨,跑各大集裝箱碼頭,辦理報關手續,就像《繁花》裏的汪小姐一樣。我覺得挺好玩的,也滿足了我喜歡到處闖蕩的願望。

(80年代全家福)

後來慢慢覺察到,如果繼續在外貿這個行業做下去,我只能一直是個業務員,不會有太大的提升。南來北往走了一圈,我也玩夠了,于是決定突破舒適圈。

于是,我一邊工作,一邊在武漢大學讀在職工商管理研究生,視野再次被開拓,也讓我順利地得到了第二份工作,應聘到某大型集團,開始了我職業經理人的生涯。

那時企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朝氣蓬勃的企業文化感染了我,也培養了我專業的職業精神。隨著業務越來越熟悉,我的職位不斷提升,直到成爲職業經理人。

當時我才二十幾歲,按照職位薪水和社會上的一些標准,要找個年齡相仿的男朋友,好像比較難匹配,以至于有人給我介紹40多歲離異的處長級人物,讓我再次領略到人生的那種錯位感。

(2008年懷上老大)

隨著職位提升,工作慢慢到了瓶頸期,我一直都不是那種安安分分的人,“世界那麽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我了解到MBA,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學科,這樣的學習方式,求知欲旺盛的我又怎麽會錯過這樣的機會。于是義無反顧地辭掉工作,來到了上海的長江商學院學習MBA。

很幸運遇到一批優秀的教授,曾有一位老師問我們:你來讀書的目的是什麽?你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麽?你最熱愛、最願意做的事情是什麽?

我一下懵了,好像一直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幹嗎。所以工作上多次轉行、轉方向,每次都轉向一個全新領域。

(2013年在美國出差,坐直升飛機)

不過,有一份工作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那是後來我去的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它不單是語言培訓,更是一個通過文化交流,以文化來拓展視野的公司。

我當時負責一項全新的業務,從國內向美國輸送“互惠生”,就是讓18到26歲的年輕人,通過合法簽證,去到美國家庭,一方面幫忙帶孩子,一方面可以去社區大學裏學習,了解美國社會。是一個性價比超高的項目。

當時很多條件不錯的家庭,可以直接通過正常留學方式,送孩子出國,聽說需要孩子去別人家裏做保姆,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我仍然帶著滿腔熱情,去開展這項業務。

經過努力,我送出去幾百個女孩,她們得到家庭的支持,願意挑戰世俗思維的桎梏,願意以一個新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去選擇自己的人生。現在她們大部分人都過得很好。

(出差美國,在哈佛留影)

那時我已結婚,生了二寶後,爲了兼顧家庭,36歲時我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媽媽。

移民西班牙,是源于女兒同學家長一句話。他們是上海本地人,家庭條件非常好,家裏幾套房子,他卻說:“如果你給了孩子一個幸福童年,你就不會有一個快樂晚年”。

我被震撼到了,他在上海擁有那麽好的生活,爲什麽還有這樣的想法?

後面我們慢慢發現,並清晰看到,一個普通家庭,在上海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是如何被金錢、地位和社會資源區隔開來的,按照我和老公的能力與思維方式,沒有辦法讓孩子成爲我們希望的樣子,也不願意孩子卷入這樣的洪流。

(生老二前的全家福)

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成爲“年輕的時候拿命換錢,年老的時候拿錢換命”。

生活應該有更多可能性,爲什麽不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開心一些?難道一切辛苦付出只是爲了房子、車子、金錢、地位嗎?我們決定換一種活法:移民。

選擇西班牙,是因爲這裏是一個能讓我身心靈放松的地方。我在2006年讀MBA的時候,作爲交換生來西班牙呆過幾個月,當時遊曆了很多地方,很是喜歡。

這裏的氣候宜人,特別是靠海的巴塞羅那。老公夢想的生活是能時常在海邊跑步,于是我們選擇了巴塞羅那。

西班牙人的口頭禅是“慢慢來”,我來到這裏也適應了這種慢節奏生活,連我的語言學習也不著急。

(一家四口在巴利島旅遊)

我來這邊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現在我的西班牙語還停留在蹦單詞的階段,不能完整地說出一個句子,平時大多用英語和翻譯軟件交流,但西班牙人都很友善,他們能包容並願意爲你提供幫助。

我們屬于投資移民,需要投資50萬歐元以上的房産,相當于人民幣400萬元左右,但房子性價比高于國內。

這裏的最低月收入1250歐元,折合人民幣1萬左右。在西班牙,夫妻兩人月收入3000到4000歐元,基本上算是中産,生活很舒服。

目前老公在國內開公司,經常兩邊跑。我在這邊全職帶娃,業余時間從事生命和人類圖教練。

(人類圖圖片示例,非作者本人)

生命教練是基于積極心理學而發展出的新型職業,在西方國家比較成熟。它的核心原則在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和獨一無二的寶貝,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障礙和挑戰,可以通過專業的陪伴和方法,幫你找回自己的能量,去走屬于自己的路。

人類圖就是通過一個人准確的出生時間、地點來繪制的一張圖,通過裏面的數字和連線來解讀此人信息。

我的工作就是通過這樣一張圖,以我的專業和個人特質,去支持每個有需要的人,幫助他們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這項工作和傳統的心理咨詢有一定區別,我通過人類圖,和你一起去探討目前的情緒狀態,分析你可能被什麽事或什麽人影響了,卡住了。我會讓你知道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別人與你的不同,然後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特質,學習接納自己。

(和寶貝們在巴塞羅那過當地的節日)

當你知道每個人都是那麽不一樣時,你就能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不會糾纏在一段痛苦的關系中。自然而然,你身邊就會出現更健康美好的關系。

我進入這個行業,完全是爲了自救。生完老二時,我有一些産後抑郁,由于剛從職場回歸家庭,導致我突然看不到前進方向,也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裏。

白天我盡心盡力照顧孩子和家人,晚上一個人躺下時,翻來覆去睡不著,心裏好像有一個黑瘤堵著,怎麽也抹不掉,很痛苦。我這麽陽光、活潑的一個人,怎麽會變成這樣?

我需要自救,于是開始各種學習。一次無意中搜到生命教練培訓,我覺得這個就是我想要的,通過學習,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麽,也通過幫助別人實現了自救。

(2023年全家自駕遊歐洲一個月)

我現在更加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長,不再希望她成爲我想要她成爲的樣子,她能成爲自己就好。

我有兩個女兒,老大來西班牙的時候正在讀四年級,老二四歲。剛來那會,我帶老大去一家國際學校面試,因爲沒做過多准備,面試完,老師直言讓女兒回去補一下英文再來。

我移民到這裏,就是不想讓孩子再去補什麽課,只想給她一個快樂自由的成長空間。這個學校的教育理念,好像與我的期待不符,于是我選擇了在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學校。

結果很驚喜,無論是校長、老師、同學,都給我們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他們什麽要求都沒有,就和我說,你們來上學吧!那裏的氛圍樸素、生動、充滿活力,我想這次來對了。

(老二在做手工禮物送給朋友)

老大去學校的第一天,就得到同學們送的禮物,是一張圖畫,上面布滿了同學們的簽名和一些祝福語,實在太暖心了。

老二上幼兒園,每天都是開開心心去,開開心心回。回來總是弄得灰頭土臉,髒不拉幾的,連親媽都嫌棄,但老師不嫌棄,和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老二當時上的是中班,剛開始她基本上不說話,一直在觀察,四個月之後,她就可以開口說當地語言了。

我在老二身上,真實體會到孩子是怎麽自主學習的。

孩子的大腦在發育和成長過程中,只需要讓他能夠進行主自學習,你就會發現他的大腦會激發出超乎你能想象的潛能,會帶來很多奇迹。

學習中文時,我選用了一套拼音繪本,用講故事和玩遊戲的方式,陪老二學習,她現在用拼音打字完全沒問題了。

(老大在表演鋼琴)

更神奇的是認字,我只是用了一套漢字識字卡片,帶她認識了不到100個字,平時就讓她跟著寫寫,然後給她讀各種繪本。聽多了她就開始自己講,自己看,現在已經可以看哈利波特的中文版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它是怎麽發生的,但我相信,孩子就應該以這種順應自然的方式學習。只要用心陪伴,不去逼迫孩子,反而能獲得超乎想象的驚喜。

老大的成長比老二挑戰更大,她來到西班牙的時候10歲,由于語言不通,朋友不多,成績也不好。慶幸的是,我從國內帶了很多適合青春期孩子看的小說名著,幫她渡過了那個困難期。

(過年寶貝們請朋友來家裏玩)

幾年後,她慢慢改變了在國內時的思維,我們看到了她身上的變化。

她發現班上有些孩子,經常會問一些她覺得很蠢的問題,但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沒什麽,一些成績不好的同學,每天照樣開開心心的,這在國內很少見。

她意識到其實人是可以有很多標准的,她學著去擁抱和感知這個新世界,開始主動去表達,向別人尋求幫助,漸漸交到了朋友。

我和老公在教育方面都達成一個共識,只要孩子能身心健康成長,學習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和孩子也有個約定,你可以慢慢從不及格到及格,從及格到良好,但你不要和別人比,只要自己一直在一條向上的曲線上就行。

(巴塞羅那的家)

我們就這樣陪伴她一步一步地探索和改變,現在進入初中四年級,成績在班上已算是中上遊了。

我和老公結婚17年了,在這17年的婚姻生活裏,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

我們是朋友介紹認識的,他比我大4歲。當初我們都算是大齡青年,感覺彼此三觀吻合,從認識到結婚,也就時三四個月時間,妥妥的閃婚一族。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和公婆住在一起,小家一下變成一個大家庭,各種人際關系,生活細節,都得去磨合,期間肯定少不了掙紮和痛苦。

一天晚上我和老公聊天,誰知他來了句:“我本來以爲和你結婚,生活會很幸福的,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樣。”

(和老公愛的合影)

當時我真想一頭撞牆,這句話不是應該我先說嗎?你當初的承諾呢?難道我爲婚姻付出的不夠多嗎?但是我心裏面有一個很清楚的聲音,我不能輕易放棄婚姻,還是得和他好好過下去。

于是我們開始學習,看能不能夠找到互相欣賞、把日子過下去的方法。

我們開始探討把一個家庭經營好,最需要的是什麽?然後把各自需要放棄的、妥協、磨合的羅列出來,最後找到了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慢慢度過了磨合期。

現在我們都很享受目前的生活,雖然老公公司在國內,但他現在只有一個月時間在國內,其余時間都在西班牙。

(爸媽來巴塞羅那看我)

作爲70後,我趕上了時代的紅利,但現在的大環境越來越艱難,我特別想做的事情,就是力所能及地去幫助更多人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不需要用任何標准和規範去約束自己,只要好好做自己,活出自己的生命潛能,你就能創造出美好關系,人生就會很富足。

這種富足不是以金錢去衡量,它是一種內心豐盈的感受。可以先踏踏實實地從身邊做起,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積極尋找你前行的動力和資源。世界這麽大,你總會找到願意與你同行,願意支持陪伴你的人。

不管環境多惡劣,我們每個人都有追尋夢想的權利和機會,不要輕言放棄,你的人生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中與這個世界互動的。

【口述:何芳】

【撰文:真言】

【編輯:醉紅顔】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