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問毛主席:你怕蔣介石嗎?毛主席的回答引得衆人大笑不已!

史海任我行 2024-05-20 17:32:10

毛主席與蔣介石之間的對手戲進行了很多年,最終的結果是毛主席取得了勝利,蔣介石帶著他的殘兵敗將躲到了小島上。

就此而言,蔣介石的能力顯然是比不上毛主席的,任誰也不會說蔣介石比毛主席更強大。

但這是我們後來人就結局産生的觀點,對弈過程中的人們可看不出這一點,于是就有了一個很有趣的采訪,一個記者當衆問毛主席:“你怕蔣介石嗎?”

對于這個刻意刁難的問題,毛主席又是怎麽回複的呢?

草頭將軍與反手毛

事情發生在1945年的九月份,此前由于日本的投降,中國的內政問題擺上了台面,于是就有了重慶談判。

談判是蔣介石主動發起的,他爲此連續發出三份電報,邀請毛主席到重慶共商國事。不過,談判並非是蔣介石的本意,實際上只是他的“緩兵之計”。

蔣介石寄希望于談判來拖延時間,一來給外界展示國民黨主動示好的姿態,並給共産黨埋設政治陷阱;二來也是爲了留足時間將南方的軍隊部署到北方去,爲全面內戰做准備。

另外,來自美國的壓力也讓蔣介石不得不這麽做,在歐洲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美國不希望中國爆發內戰,因而其示意蔣介石要與毛澤東談判。

蘇聯方面其實也是支持和平談判的,斯大林同樣連續發出電報建議毛主席去重慶,一方面是因爲他們不認爲共産黨能打贏,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蔣介石剛剛派人和斯大林簽署了協定,蘇聯方面還不想馬上翻臉。

種種情況都預示著重慶之行對于毛主席來說危機重重,因而盡管美國人一再表示會保證毛主席的安全,但這仍然是一個考驗。

正因如此,在毛主席抵達重慶後,著名詩人柳亞子才會驚歎說毛主席這是“彌天大勇”。

事實也的確如此,毛主席在重慶期間遇到了很多突發狀況,其中一些也蘊藏著危機,但好在沒有意外發生。

除此之外,一個記者的行爲也是整個事件中不尋常的插曲。當時,毛主席正在接受外界的采訪,其中一人突然問道:“請問,在與蔣介石交手這麽多次後,你怕蔣介石嗎?”

這無疑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看起來是重慶方面有意給毛主席一個下馬威,因而非常考驗作答者的應變能力。

讓人驚歎的是,毛主席的回答方式十分巧妙而幽默,只見他說:“至于我和蔣先生嘛,蔣先生的蔣字,乃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了一棵草,他不過是一個草頭將軍而已。

我這個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著的手,反手即反掌,意思是代表大多數中國民衆意願和利益的共産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

毛主席以其特有的幽默風格一下子就征服了在場的人們,大家都笑了起來,來自記者的刁難自然也被輕松化解。

對于蔣介石來說,這當然不是什麽會讓他感到愉快的事情,因而他的心裏已經盤算起來。對于毛主席應邀前來,蔣介石其實還是比較興奮的,于是開始反複思量談判的事情。

按照他的最初想法,應對之策只有四個字,即“誠懇”和“忍耐”,也就是盡力做好接待事宜,並做好應對中共過分要求的准備。

讓蔣介石意外的是,我黨在談判開始後誠意也給的很足,不僅表示要爲三民主義而奮鬥,還承認蔣介石在全國的領導地位,這就讓蔣介石十分高興。

可隨後的談判還是進行地很不順利,蔣介石的心態就變了,他對毛主席很不滿,相應地其方針也改爲“拘留”和“審判”。

扣押毛主席對蔣介石來說不是難事,但他卻感到投鼠忌器,忌的就是美國的蘇聯。

毛主席來重慶有著美國人在背後做擔保,還有蘇聯人的情面,如果蔣介石突然翻臉,不僅可能激怒美國人,蘇聯人也可能會賴在東北不走,甚至于出兵攻占新疆。

考慮到這些,蔣介石的思緒變得很糾結,不知道應不應該冒這個險。

思來想去,蔣介石終究還是放棄了放手一搏的想法,轉而采取了“授勳”、“禮送”的政策,給毛主席發了一枚抗日戰爭勝利勳章,又派張治中將毛主席送回了延安。

有意思的是,在送走了毛主席後,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裏寫了這樣一句話:“毛澤東這個人陰陽怪氣,綿裏藏針,不好對付。我料定毛不能成事,他不會逃出我的手掌心!”

從這一整件事我們就能看出,盡管在外人看來重慶之行充滿了危機,但毛主席從來都是胸有成竹。

至于蔣介石,他也很自信,只是他的自信在我們後來人看來多少有些灰色幽默了。

偉人何懼可憐蟲

後來的事情同樣有趣。等到內戰正式爆發,戰爭初期的中共以及解放軍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形勢,這不僅是因爲國民黨軍隊實力比較強勁,也是因爲中共的孤立無援。

很多人以爲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天然會親近中共,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便是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仍然將蔣介石政府視爲中國在國際上的代表,並給予他援助。

1947年的時候,斯大林還派米高揚作爲自己的特使抵達南京,希望能了解中國的現狀,以便蘇聯制定相應的對策,而米高揚隨後就帶回了蔣介石請求全面支援的信件。

對此,斯大林顯得十分矛盾,他當然知道支持蔣介石就意味著打擊了共産主義的盟友,但他同時又覺得把賭注押在中共身上不現實。

斯大林還是希望中共能回到談判桌上,與國民黨劃江而治,維持其與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均勢。說白了,蘇聯對中國的態度無關主義,其實全是生意。

對于蘇聯人的態度,毛主席是十分不滿的,他曾幾次表示想去莫斯科訪問,但都被斯大林拒絕了。

至于毛主席想要打過長江去的戰略藍圖,斯大林的態度也十分暧昧,說不上反對,但更不存在支持。

然而斯大林絕對想不到,僅僅兩年的工夫,形勢就以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方式發展了下去。

隨著解放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蔣介石在大陸的統治岌岌可危。這時米高揚又出動了,他再次作爲斯大林的特使在1949年的年初抵達中國,而這一次是爲了拜訪毛主席。

不久後米高揚就在西柏坡見到了毛主席,同在的還有劉少奇、周恩來等人。

毛主席在會面時的語氣充滿了對蘇方政策的不滿,而聽出了話外之音的米高揚也努力辯解,表示自己正是代表斯大林來聽取中共方面意見的。

隨後的交談中,毛主席意氣風發地對米高揚表示:“美國人不想直接卷入中國的內戰,把軍火大量供應給蔣軍,指望這些飯桶發揮作用。但這些可憐蟲實現不了其美國主子的願望,只能起到運輸隊的作用......這個形勢,在往昔的中國是難以得到的,我們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相比于之前回答記者提問的委婉,面對米高揚時的毛主席是相當直接的,他的話可謂一針見血並且霸氣之至,就這你能說毛主席畏懼蔣介石嗎?笑話!

據實而言,毛主席在戰略上對蔣介石是十分蔑視的,但在戰術上他又對其抱有尊重。

不久後解放軍進入上海,浙江各地也紛紛解放,毛主席還特意給粟裕、張震發了電報,要他們:“在占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築物。”

要知道,當年十年對峙的時候,蔣介石可是派人到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去扒祖墳,其麾下軍閥也沒少對革命軍人采取拆屋掘墳的報複手段。

正因如此,毛主席的格局與胸懷才愈發可貴,而他這麽做也是爲了快速穩定局勢和安定人心。

等到五十年代,毛主席爲了實現國家統一,還預備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

根據《國共合作史綱》,談判內容來說,毛主席有著十足的誠意,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解決兩岸問題的辦法,蔣氏父子也真的動心了。

只可惜,由于美國的施壓以及大陸局勢的變化,所謂第三次國共合作無疾而終。

仁者方能無敵

對于蔣介石,毛主席肯定是不怕的,那他會有害怕的事情嗎?這個還真有,只不過不是怕人,而是“怕事”!

由于母親信佛的緣故,其慈悲心腸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毛主席,讓他也養成了悲憫之心,因而毛主席的生平有三怕,一怕淚、二怕血、三怕別人喊饒命。

關于第一怕有一個十分動人的故事。那是在1948年的一天,毛主席乘坐吉普車准備前往西柏坡,而走到平山縣一個村莊的時候,他注意到村頭草垛裏坐臥著一對母女。

女孩的年紀只有七八歲,當時生了重病,而她的母親正哀痛地呼喚著。

這一幕讓毛主席生出恻隱之心,于是在讓隨車的醫生診斷後,毛主席命令將唯一的一支盤尼西林注射給了小女孩,救活了那個孩子的命。

盤尼西林在當年的珍貴程度不是黃金寶石之類物品能比的,那是救命的靈丹妙藥,軍醫攜帶的那支也是爲了在緊急情況下爲毛主席救命。

另外,由于盤尼西林高度依賴進口,一旦用掉很難補充,可毛主席還是毅然決定用唯一的一支救活了那個小女孩。

隨著孩子慢慢蘇醒過來,毛主席十分欣慰,那名婦女更是喜極而泣,她一再說:“救命的菩薩啊!”

對于這件事,毛主席後來是這樣說的:“吃了農民種的糧,就該爲農民治病。”

不僅是見不得窮人受苦,毛主席對動物也充滿了愛護之情。進入北京後,毛主席就住在香山別墅,與他同住的有不少將士,這些人在清閑下來後成天手癢癢。

也不知道是誰開了這個頭,使得一堆人熱衷于拿麻雀練槍法,這可讓香山的麻雀遭了殃。

一天,毛主席在意外看到警衛手中那一串滴血的麻雀後,表情頓時變得很悲戚,他後退半步,說:“拿走,拿開,我不要看!”

隨後,毛主席再次正色說:“麻雀也是有生命的麽,活得高高興興的,你們就忍心將它們都打死了?招你們了還是惹你們了?以後不許打,任何人不許打!”

至于這最後一點,也就是怕人喊饒命,其實也有典型事例。那是延安的時候,一個警衛戰士受不了苦當了逃兵,但不久就被抓回來了。

事情捅到毛主席那裏,大家一致要求槍斃這個可恥的逃兵,而那名士兵也嚇得連連求饒。

聽著那一聲聲求饒,毛主席的心裏很不是滋味,于是表示:“他還是個娃娃麽,快放了,別把娃娃嚇壞了!”

借著毛主席這句話,那名士兵不僅沒有受到處罰,還被安排吃了幾天小竈,情緒穩定後的他終于堅定了鬥志,再也沒有發生過逃跑的事情。

這三個事例其實都說明了一件事,毛主席是一個內心很柔軟的人,看慣人間疾苦的他總是能和勞苦大衆共情,能溫柔地對待良善而弱小之人。

也難怪毛主席會領導人民軍隊取得勝利了,畢竟中國人向來說“仁者無敵”,占據了道義制高點的毛主席和人民軍隊去反對不得人心的蔣介石和國民黨,易如反掌還真不只是說說而已。

結語

毛主席是一代偉人,而他的偉大並不僅僅是因爲領導建立了一個政權,畢竟古往今來有無數人建立過政權,其中不乏颟顸之輩。

毛主席的偉大,更在于他心懷天下與人民,真正是爲廣大人民群衆謀事業,而不是爲一家一姓打天下。

這一點是毛主席與蔣介石之間最大的區別,後者一心只想建立屬于他的蔣家王朝,而他也最終輸給了毛主席,即便他有著兩大陣營相繼支持也是如此。

這一結果充分說明了什麽叫“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讓那位記者的提問顯得可笑之至。

3 阅读: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