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情緒密碼,緩解考試焦慮?南京這所初中舉辦心理講座爲家長充電

揚眼 2024-05-10 21:35:51

孩子厭學有哪些成因?如何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5月10日下午,南京蓮花實驗學校初中部舉行“家長學校”活動,邀請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南京幸福合育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李公民爲家長們帶來一場生動又專業的心理講座。“非常接地氣,也很有針對性!”講座結束後,不少家長仍意猶未盡。

“情緒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爲,情緒幾乎決定著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講座中,李公民強調情緒在學科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情緒有思維反應,有行爲反應,也有軀體反應。“有一個高中學生在學校經常暈倒,一開始從每周暈倒一次,到後來隔三岔五就暈倒一次,最後幾乎天天暈倒,只好休學。孩子的父親以爲他生病了,帶著他四處求醫做各種檢查,最後發現孩子身體沒任何問題。我判斷他是情緒焦慮帶來的軀體反應,在我們的積極幹預下,孩子後來終于回到學校正常上學。”

李公民用“巴甫洛夫的狗”“華生的白鼠”兩個著名的科學實驗來闡釋心理學上的“條件反射”現象。巴甫洛夫每次在給狗餵肉末的時候都會搖鈴,以至于後來狗只要聽到搖鈴的聲音就會分泌唾沫。而在華生的白鼠實驗中,一開始小艾伯特對白鼠並不害怕,但是每當小艾伯特要接觸小白鼠時華生就在他背後敲打鐵棒恐嚇他,這時候小艾伯特就會被嚇哭。之後這種情況又重複了幾次。後來,就算沒有敲打鐵棒的聲音,小艾伯特看見小白鼠就會害怕地轉身爬走。後來華生又發現,小艾伯特不只是害怕小白鼠,他的恐懼開始泛化,甚至對小狗、白色皮毛大衣、棉花等等,凡是毛茸茸的東西都會感到害怕。通過這個實驗,華生證明了恐懼的情緒可以通過條件反射後天習得。一旦這種條件反射形成了,它便會在大腦中自動運行。

孩子出現厭學有哪些成因?據統計,厭學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作業量過大,補課過累,害怕作業完不成受到懲罰引起的消極條件性反射;厭惡老師導致師生關系惡化引起的消極條件性反射;父母監管過嚴、管教方法粗暴、參加課外學習量過大;同學關系不睦,人際敏感、孤獨導致焦慮情緒積累;家庭變故等等。

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家長應該如何幹預?李公民建議,首先,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厭學可能是在學習生活中無意間在大腦形成了過高的焦慮情緒,帶著這種情緒進入學習情境,就使得學習情境與高焦慮情緒産生了條件反射,自動産生厭學行爲;第二步,家長應該找出厭學的具體行爲表現,分析其中的行爲形成機制;第三步,運用技術手段使其獲得甯靜、輕松、愉悅的情緒狀態;第四步,使積極情緒與原有刺激情境反複伴隨,形成新的條件反射,替代原有的消極潛意識條件情緒;第五步,家長學會及時積極評價、肯定和鞏固新獲得的積極情緒和新的行爲系統。

不少孩子會出現考試焦慮現象,考試焦慮又有哪些成因呢?李公民指出,考試焦慮的成因之一:消極的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射,一想到考試就緊張焦慮,從而導致拖延、分心,考後自責後悔,從而增強循環,更加緊張焦慮。成因之二:錯誤的程序性知識自動運行。例如開考鈴一響,就催促自己快點答題;聽到同學翻卷子,就認爲自己答題太慢了;考完一科就迫不及待地與同學對答案;發現自己錯題了,考下一科就耿耿于懷等。

如何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呢?李公民說,首先,家長和孩子要從認知上調整,除了中高考,所有的考試都是“查漏補缺”。中高考考什麽?不僅是考知識,還考心態、考品質。其次是情緒調整,降低基礎焦慮的三大法寶:運動、深呼吸、冥想,掃描排查所有影響考試的刺激點,用積極的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取代消極的潛意識條件性情緒;最後,通過高效的學習方式,掌握正確的應對考試的程序性知識,並使之不斷鞏固、以達到自動運行的狀態。

通訊員 張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李海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