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有了個“小”CEO

字母榜 2024-04-25 14:18:47

美團剛剛有了王興之下的另一個CEO。

近日,美團再度啓動組織架構調整,成立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囊括到店和到家兩大業務線,以及美團平台和基礎研發平台。從業務一線成長起來的王莆中,被任命爲新板塊的CEO。

與此同時,美團不再設置到店和到家事業群。兩大事業群成型于2015年,管理層幾經更叠,最終融爲一體,交給王莆中帶隊。

王莆中生于1984年,曾擔任百度外賣負責人。2015年加入美團後,他的履曆集中在到家板塊,幫助美團外賣擊敗餓了麽,並帶領美團閃購在即時零售領域站穩腳跟。

依靠出色的業績,王莆中在美團內部一路擢升。2018年1月,王莆中升任高級副總裁,並成爲美團核心管理小組S-team最年輕成員。同年10月,美團成立到家事業群,王莆中出任總裁。

如今,王莆中獲得美團唯二的CEO職務。

王莆中挂帥的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板塊,主要包括餐飲外賣、到店酒旅、閃購、民宿、交通票務等業務。2023年,這一板塊貢獻全公司75%的營收,以及278%的利潤。美團共享單車、充電寶、出海等業務尚需要持續投入;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美團的業績。

讓剛滿40歲的王莆中管理這塊業務,並授予CEO的頭銜,足以證明美團對于這位年輕人的高度信任。

美團內部對于王莆中評價頗高。《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一位美團人士評價,王莆中聰明、風格務實,管理接地氣,對于業務發力的節奏有大局觀,“例如在外賣大戰中,什麽時候該搞供給,什麽時候發力配送,時機和節奏掌握得非常好,而不是對手做什麽,就跟什麽,或者大家覺得應該做什麽,就做什麽。”

把握時機和節奏、不跟隨競爭對手行動,是美團當下最需要的經營策略,或許也是王興對王莆中委以重任的關鍵原因。

美團當前最大的對手是抖音。過去幾年,抖音大舉進軍本地生活,在高額補貼和探店內容的助推下,用戶、商家和交易規模不斷攀升。

美團此前試圖在抖音擅長的賽道開戰,一方面加大補貼力度、降低傭金抽成,另一方面投入資金和流量培育內容生態。但一番激戰過後,美團只是暫時阻遏了抖音生活服務的攻勢,市場份額依然被後者攻下不少。

顯而易見,美團不可能通過效仿抖音成爲勝利者、徹底終結本地生活之戰。今年以來,美團頻頻走馬換將,最終將王莆中推上核心本地商業CEO的位置。

這場曆時一百多天的大調整,除了讓打贏過硬仗的王莆中“上位”,也預示著美團對抗抖音的新策略:不再圍繞價格、內容等貼身肉搏,而是借力到家業務的履約配送能力,爲到店業務保駕護航。

王莆中被任命爲核心本地商業CEO的另一層韻味是,美團有可能效仿其他大公司,走向“創始人+職業經理人”的二元治理結構。當年的何享健方洪波、馬雲張勇、黃峥陳磊、劉強東徐雷等組合,均帶領公司完成二次躍升,成就一番佳話。如今,美團也把一只腳踏入了同一條河流。

A

盡管王莆中能力出衆、口碑甚佳,但美團讓一位長期負責到家業務的管理者統管到店業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到家業務——尤其是外賣——仍然是王莆中的關注焦點。

比如,去年抖音小規模測試外賣業務,王莆中親自帶隊,前往試點城市之一成都一探究竟。又比如,美團此前在香港上線外賣業務,王莆中曾帶領管理團隊前去考察。

但與到家業務相比,美團到店業務的競爭壓力更大,更需要精兵強將。今年1月初,時任美團到店事業群總裁張川在內部信中坦言,這塊業務身處“一場殘酷並且煎熬的塹壕戰”。

過去三個月,美團啓動自2017年以來最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重心是到店和到家兩大事業群。除了王莆中接過張川職權、升任板塊CEO外,美團還對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大範圍調任和輪崗,並成立多個子部門。

不過,王莆中此番“上位”,不應被簡單視爲張川的替代者。放在更長久的視野下考量,他或許是自王慧文退隱以來,美團核心管理層長期調整的最終選擇。

王慧文

與王興一同讀書和創業的王慧文,在美團內部人稱“老王”,外界則將他視爲“二號首長”,僅次于王興。從早期的團購大戰,再到後來的外賣和共享出行之爭,王慧文帶領美團打了一場又一場硬仗,作爲王興副手的權力和地位也日益穩固。

但在2020年底,王慧文宣布因家庭、健康等原因退休,美團“二王”治理體系被意外打破。美團提前近一年公布王慧文即將退出日常管理的消息,以減少對公司股價和員工士氣的拖累。但此事的真正影響在于,美團遲遲沒有找到第二個“王慧文”。

與其他互聯網公司類似,美團依靠高薪積蓄大批管理人才,統率不同業務條線。但在2020年底,美團外賣基本上無仗可打;社區團購、共享出行等新業務虧損嚴重,前景不明。唯有到店業務,相對而言仍處于藍海、增長速度較快;美團從中挖掘和培養“王慧文”的機會也更大。

美團到店業務的諸員大將獲得了證明自己、更進一步的機會,卻出于種種原因,均未能達到甚至接近王慧文的高度。

當美團在2020年初宣布王慧文年底退休時,負責酒旅、民宿、門票等業務的副總裁郭慶被擢升至S-team,跻身核心管理層。但一年多後,郭慶被調去負責騎行事業部;酒旅事業部的管理權一分爲三,交給三位年輕人。2021年10月,郭慶宣布從美團離職。

美團S-team的另一位成員陳亮,同樣曾被外界看好。與郭慶相比,陳亮資曆更加深厚,不僅完整經曆美團從0到1的創業曆程,還把美團酒旅帶到行業第一,成爲整個公司的利潤引擎。

不過,2019年起,陳亮不再負責酒旅業務,主要精力轉向優選和買菜,也就是美團自己的社區團購和即時零售業務。但三年過去,美團優選戰績不佳,日均單量、GMV(商品交易總額)、單位效率、經營虧損率等多個指標均不及主要對手多多買菜。2023年2月底,陳亮從美團離職。

至于剛剛卸任到店事業群總裁的張川,雖然爲這塊業務的穩步增長立下不小功勞,但他並沒有太多打贏硬仗的經驗,資曆也遠不及王慧文、陳亮等人。

特別是過去兩年,抖音本地生活快速崛起,美團卻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應對遲緩乏力,直到2023年下半年才有所改觀。但這並不足以讓張川繼續留在這一關鍵位置上,也無法從根本上化解抖音對美團“現金牛”的攻勢。

相比之下,王莆中負責的到家業務盡管增速放緩,但仍然在恪守自身打法的前提下,保持顯著的市場優勢地位。無論是餓了麽還是抖音,都沒能真正威脅美團外賣。在到店業務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讓“禦敵”經驗豐富的王莆中統管,不失爲一種選擇。

B

王莆中獲得新任命後,美團曆史上首次擁有兩位CEO。美團以到家帶動到店、抵禦抖音攻勢的決心可見一斑。

美團從2015年起采取事業群制,幾經演變後,逐漸形成到家和到店兩大事業群,外加三大平台——美團平台、智慧交通平台和基礎研發平台,以及幾個事業部:點評、優選、買菜、快驢等。這些業務相對獨立,部分業務還會在財報中單獨披露經營數據。

不過,美團各事業群負責人的最高職務是總裁,而非CEO。以王興爲首的核心高管組成S-team,把握整個公司的戰略決策和行進方向。

由此而來的問題是,美團不同業務條線的資源調度和經營協同,有可能需要上升至S-team才能得到解決。特別是到店和到家業務,長期分別向兩個管理者彙報;當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發起進攻時,美團到店的戰鬥力並沒有完全釋放。

美團到店戰力受到拖累的表現之一是,面對抖音的淩厲攻勢,它可選的武器並不多。

抖音2021年起逐漸發力本地生活,兩年後已成爲不容小觑的重量級選手,覆蓋全國數百個城市的數百萬商家。抖音生活服務之所以飛速發展,關鍵靠的是供需兩端的高額補貼,以及不斷增長的到店視頻內容生態。

美團到店此前的應對之策是見招拆招,在抖音擅長的領域展開厮殺。

抖音補貼商家和消費者,美團也加大力度,2023年營銷費用比前一年增長189億元,營銷費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大幅增長的營銷投入,導致美團季度利潤從2023年第二季度的約77億元,逐漸下滑至第三季度的57億元和第四季度的44億元。

內容方面,美團2022年8月開始測試短視頻功能,2023年底又將短視頻入口放在APP

首頁底部Tab欄。今年3月,美團短視頻板塊還增添“劇場”頻道,彙集各類短劇。

但整體來看,美團的一系列跟進舉措並不能將抖音拒之門外,反而帶來了不小的成本負擔和經營慣性。今年初,張川在內部信中稱,美團到店關鍵在于“天天低價”,仍然打算圍繞價格與抖音搏鬥。

兩個月後,張川被調離,王莆中成爲到店和到家的雙料一號位。隨著業務陣型和組織架構調整的落地,美團對抗抖音的策略開始轉向:從到店業務的單打獨鬥,邁向到家+到店的協同作戰。

外賣等到家業務,一直是到店業務的關鍵流量入口。美團早年間花費巨資搭建線下配送網絡,除了給外賣、閃購等業務提供支撐,也給到店業務輸送流量。時至今日,到家業務依然是美團的流量中心,而到店業務則是利潤中心。

由數百萬外賣小哥組成的配送網絡,是美團真正的護城河。抖音此前多次傳出收購餓了麽的消息,盡管各方迅速否認,但仍然導致美團股價大幅波動;這也從反面表明,美團到店對于到家乃至整個公司的戰略意義。

美團此次讓王莆中統管到店和到家,兩塊業務有了更多互相拉動的機會。對于美團到店而言,它可以更方便地從到家場景導流,從而降低經營成本,爲消費者端的長期低價奠定基礎。與依靠補貼實現低價相比,這套模型可持續性更強,也讓美團有機會跳出與抖音生活服務的消耗戰。

C

王莆中成爲核心板塊的一號位,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王興會不會後退一步?

在互聯網大公司中,創始人開始隱退的重要信號,就是將核心業務交給值得信賴的副手。當年的馬雲、黃峥、劉強東等人,都在退下來之前對心腹愛將委以重任。張勇、陳磊、徐雷等人正式走上C位之前,都曾擔任核心業務的一把手。

如今,王莆中也具備了類似要素——以CEO的頭銜,掌管公司核心業務。考慮到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在美團營收的占比高達七成以上,王莆中履新之後的管轄範圍和內部話語權,甚至比張勇等人更勝一籌。

當然,與張勇等人類似,王莆中也面臨著帶領公司躍升的挑戰。面對抖音,美團在資金、流量、內容、用戶等方面均處于劣勢,王莆中想要贏得戰爭,注定不會輕松。

倘若經過一番經營,王莆中治下的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穩住局面、收複失地,甚至將抖音邊緣化,那麽他將真正成爲第二個“王慧文”,有朝一日接班王興也並非不可能。

另一方面,王興的角色也有了新變化。

王興

今年的組織架構調整後,王興的直管業務包括無人車、無人機和國際化。目前,這三塊業務均取得進展,其中無人車訂單超300萬個;無人機訂單超22萬個;美團外賣海外版KeeTa進入香港不到一年,拿下21%市場份額。

不過,無論是無人配送還是外賣出海,短期內都無法給美團帶來實質幫助,而是著眼于未來的探索。身爲公司掌舵人,王興把部分精力投入新技術和新市場,其實也與馬雲等人退休前的選擇不謀而合。

2022年3月,王興曾在一場內部會議上表示,自己暫時不會退休,“會與大家共進退”。畢竟,王興今年只有45歲,正處于企業家的黃金年齡,談論歸隱爲時尚早。

不過,隨著40歲的王莆中的“上位”,王興也可以選擇後退一步,給予對方更多施爲空間。

對于任何一家大公司而言,初代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的交接棒,從來不可能一蹴而就。創始人把接班者推上高位,除了要給予頭銜和權力,更要在不同維度上展現對後者的信任和支持;相對應地,創始人也要敢于急流勇退,主動減少在公司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多年磨合後,交接棒才有可能順利完成。

如今,王莆中邁過關鍵門檻,成爲王興之下的第二人。但接下來,王莆中能否擋住抖音的攻勢,王興是否會主動後退,都是未知數。美團史無前例有了兩位CEO;但至少在目前,真正的話事人依然是“興哥”,而王莆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晚點LatePost,《美團啓動上市以來最大調整:整合到家到店,集中禦敵》

獵雲網,《美團“謀”變,80後少帥上位》

Tech星球,《王慧文退休,誰來打贏美團的第三次命運之戰?》

鯨商,《美團“二號首長”王慧文回歸,能扭轉本地生活戰局?》

遠川研究所,《西線到處是戰事:美團苦守這一年》

1 阅读:303

字母榜

簡介:讓未來不止于大。關注商業巨頭的進化,生態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