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

大佛聊 2024-05-09 21:28:36

說說最近央行買債的事。

這股風最早是從CZ吹出來的,發文說是支持Y行下場增加國債買賣。

于是不少小作文說這是要開啓QE,開始印鈔大放水了,然後如臨大敵。

只能說,是也不是。

因爲官方對這種說法進行了否認,且一直在強調二級市場買債不屬于QE,更不是債務貨幣化。

像歐美日這些地區,通常是Y行直接買國債來增加市場的貨幣供給,就像老爸開支票,老媽來買單,自家印錢自家花,這樣家裏流動性資金自然而然就多了。

但咱們不一樣的是,Y行不能直接一級市場買債,更不能直接對財爸發鈔,只允許在二級市場買賣。于是這個債可以先賣給中間人,比如讓銀行去買下來,然後銀行再轉賣給Y行,經過中間人轉到手,來實現貨幣投放,效果是類似的。

因此自己發債自己印錢買是QE,但若是多個中間人,咱們這就成了流動性管理,叫貨幣鄭策工具儲備。

左腳踩右腳是“梯雲縱”,左手換右手就叫“左右互搏”。

換了個說法,其實意思都一樣,反正普通老百姓也看不懂這些專有名詞,您說不一樣就不一樣吧,反正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只不過讓中間人銀行來買債,對銀行的流動性也是一大考驗,因爲這本身就是沒什麽利潤可賺的買賣。

之所以要走這條路,是因爲難以避免。

工具箱的工具都用了一個遍,比如傳統工具降息降准,什麽酸辣粉麻辣粉,放出來已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再加上這些工具也是有下限的,銀行息差也要顧及。之前水是放了,但錢麽依舊通過儲蓄沉澱在銀行,根本達不到流通的效果,因此只能照貓畫虎,開辟一個新工具。

至于爲何是央媽來加杠杆,是因爲現在不管是居民端、企業端,還是地方上,杠杆其實都不太加得動了,有這個余力和實力的,就剩她了。

但這玩法也極容易上瘾,盡管有擴表,也有縮表,但調控不是說完全收放自如,當初老美和本子開始QE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資産負債表一飛沖天。

2008年,美聯儲資産負債表才9000億美元,但到2022年,就變成近9萬億美元,翻了差不多10倍。

本子更誇張的是,因利率太低,發出來沒人買單的債,自己都照單全收,因此到本子那成了QQE,目前日本Y行持有的國債超581萬億日元,占了總國債的53.86%,日本國債超半數都是被自家Y行買了。

相比之下咱們已經很克制,印的很少了。老美是印的多,但富了富人,本子也印的多,但依舊沒太大起色。

況且咱們遠沒到老美、本子那種大放水程度,現在僅是在試水階段,就算要買占比體量也不會太高,力度溫和,來試探各方反應。只不過往後,發債成本越低,上面發債融資的空間也就越大,有些必經之路還不得不走。

而學東西講究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也怕只學個半吊子,最終弄成了個四不像。

0 阅读:0

大佛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