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幻獸帕魯》,勝出的爲何是騰訊雲?

鋅刻度Znkedu 2024-04-02 17:34:09

AI落地效能比價格更有吸引力

撰文/陳鄧新

編輯/ 黎文婕

排版/ Annalee

雲服務賽道,又有了新的變化。

日前,騰訊雲成爲熱門遊戲《幻獸帕魯》多人遊戲專屬服務器的官方目前唯一指定合作夥伴,將爲全球遊戲玩家提供輕量級運營場景雲服務Lighthouse。

這意味著,2024年第一場“雲之戰”,塵埃落定。

《幻獸帕魯》,爲何成爲雲巨頭齊聚的“演武場”?明明阿裏雲的優惠更搶眼球,爲什麽最終花落騰訊雲?下沉市場,是AI落地的下一個“藍海”嗎?

降價並非“萬靈丹”

雲服務,進入大模型時代。

隨著互聯網玩家紛紛下場,大模型成爲雲服務的“主戰場”,百度有文心大模型、騰訊有混元大模型、華爲有盤古大模型、京東有言犀大模型、阿裏巴巴有通義千問大模型……

此背景下,大模型的博弈也從“演示”走向“實用”,成爲百度雲、騰訊雲、華爲雲、京東雲、阿裏雲等博弈的焦點。

一言蔽之,大模型很重要,但落地更重要。

于是乎,2024年第一款現象級遊戲《幻獸帕魯》,引得各大雲巨頭紛紛下場厮殺,檢驗擁抱大模型之後的革新成色。

公開資料顯示,《幻獸帕魯》于2024年1月19日上線,4小時內在線人數峰值突破200萬,跻身Steam曆史排行榜第二位;Steam同時在線人數最高達到201萬,爲史上同時在線玩家數量第二高的付費遊戲。

炙手可熱之下,《幻獸帕魯》的服務器過載,遊戲卡頓掉線的問題頻發,部分玩家不得不自行搭建服務器,于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浮出水面,令雲服務賽道各個梯隊的選手齊聚一堂,好不熱鬧。

這其中,騰訊雲與阿裏雲可謂勢在必得。

彼時,騰訊雲與阿裏雲雙雙在首頁顯著位置展示《幻獸帕魯》一鍵智能部署的教程,更是在價格上針鋒相對,迫使4核16G配置的服務器套餐不斷下滑。

對此,2024年1月末“觀網財經”報道:“騰訊雲4核16G配置、帶寬爲14M的服務器套餐爲66元/月,相當于打了2折,而阿裏雲4核16G配置、帶寬爲3M的服務器套餐爲32.25元/月,相當于0.75折,這一價格極具競爭力。”

事實上,邁入2024年,降價成爲阿裏雲的關鍵詞,通過降本增效的方式進行讓利,意在拓寬客戶群,從而維系穩定的規模增長。

不過,降價並非“萬靈丹”。

最終,騰訊雲稍勝一籌,成爲《幻獸帕魯》官方唯一指定合作夥伴,遊戲玩家再也不用糾結怎麽選,爲這場紛爭畫上了“休止符”。

部署效率成AI比拼的關鍵

其實,騰訊雲勝出,側面印證了AI能力比價格更有吸引力。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低價不是‘護城河’,2月初4核16G熱門配置方案都降至26元/月的水平,價格差幾乎沒有了,但阿裏雲宣傳的是‘1分鍾自動化部署’,而騰訊雲宣傳的是‘10秒搭建遊戲服務器’,誰更吸睛一目了然。”

不難看出,騰訊雲更懂遊戲玩家的心態。

無論是阿裏雲或是騰訊雲,都借助了AI能力省去繁瑣的雲服務器部署過程,零門檻上手毫無障礙,所不同的是騰訊雲更爲強調部署速度,這與其遊戲底蘊息息相關。

事實上,遊戲一直是騰訊雲的“基本盤”。

《中國遊戲雲市場跟蹤研究,2022H2》顯示,騰訊雲在中國遊戲市場整體用量規模(月均雲主機核數)占比42.8%,CDN用量(CDN帶寬)占比39.2%,雲遊戲解決方案用量(路數)占比44.4%,均位列第一。

國際數據公司(IDC)表示:“騰訊雲依托豐富的遊戲生態資源和先進技術能力,推出了多款遊戲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涵蓋遊戲社交、信息安全、防破解反外挂、雲原生遊戲開發、彈性伸縮、高可用、遊戲安全、數據運營、用戶增長等數十個遊戲重要場景。”

這麽來看,騰訊雲在服務器部署的流程優化、效率生成更占優勢,就不足爲奇了。

需要注意的是,遊戲只是騰訊混元大模型落地的一個縮影,不但在騰訊內部的産品和業務中接入了大模型,還通過“行業大模型+向量數據庫+實時數據提取”的打法向外賦能。

目前,騰訊雲已爲金融、文旅、泛互、能源、醫療等20多個行業提供了超50個解決方案,助力客戶構建專屬大模型及智能應用。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曾表示:“大模型需要基于産業場景,與企業數據融合,才能釋放出最大的價值。”

一言以蔽之,騰訊大模型走的是實用主義路線,琢磨怎麽解決實際的具體問題。

譬如,大模型創業公司MiniMax,通過騰訊雲完成技術底座升級,從而降低了至少20%的整體用雲成本,

再譬如,騰訊雲聯合敦煌研究院打造了文博行業首個虛擬人,已具備直播、講解導覽、舞蹈節目等豐富的技能。

這麽一來,騰訊雲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雲服務市場Top 3分別爲阿裏雲、華爲雲與騰訊雲,市場份額分別爲39%、19%、15%;到了第四季度,排名沒有變化,市場份額分別爲39%、19%、16%,騰訊雲的市場份額有所增加。

落地下沉市場難在哪?

其實,隨著大模型不斷落地生效,觸角勢必深入更多傳統産業,進而上雲的需求會不斷從高線城市走向下沉市場。

騰訊集團副總裁李強表示:“中國萬億GDP城市有24個,有大量的二三線城市,還沒有被開墾,下沉是騰訊雲未來非常重要的方向。”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在非一線城市,騰訊雲服務體系支撐帶動了夥伴服務客戶數同比增長27%,收入增幅比一線城市更高。

盡管如此,開拓下沉市場並非易事。

一方面,要求“千人千面”。

下沉市場的特征是中小企業偏多、實際訴求複雜,如若大模型主攻的是“全”,在落地時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但難以解決複雜的問題,從而提效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而,大模型在下沉市場更爲側重的是“專”,知道各個産業的Know-How,方能助力中小企業叠代,否則可能出現“大事用不了、小事用不上”的情況。

簡而言之,大模型要做到“千人千面”。

須知,不同産業對大模型的實際訴求不同,即使同一個産業的企業,實際訴求也可能大相徑庭:有的訴求是好用,對經營效率更爲看重;有的訴求是適用,不管之前解決了多少個問題,不能解決當下這一個就over。

另外一方面,算好“經濟賬”。

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産業裏面的,對雲服務的理解往往不深,有的以“上雲”爲終點,有的以簡單應用爲主,有的不願接受雲服務這個新鮮事物,有的擔憂被平台切了“蛋糕”……

如此一來,敷衍了事、淺嘗辄止、望而卻步等問題在下沉市場突出。

由此可見,大模型在下沉市場不但要做到降本增效肉眼可見,讓企業願意買單;還要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讓企業的投入産出比劃算,走一條共榮共生之路;更要打消保守顧慮,搶占客戶的消費心智。

對此,騰訊雲的打法側重本地化的服務和本地化資源的支持,倚重當地的合作夥伴,以2023年爲例,騰訊雲的交付、架構師、渠道經理等下沉到各個城市,舉辦了156場培訓,幫助1萬多位合作夥伴員工提升客戶拓展能力等,目前騰訊雲共有1.1萬家合作夥伴。

“下沉市場和一二線城市差異很大,本地的合作夥伴更了解客戶,他們在當地人頭也熟,長期做當地的業務,這些新業務的增長會比較快。”李強稱。

總而言之,雲服務正在走向下半程,比拼的是大模型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誰能做大蛋糕共享利益,誰就能擁抱更多的合作夥伴,從而完善AI的“生態雨林”,站到AI時代的浪潮之巅。

那麽,騰訊雲更有盼頭了。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4-04-03 16:32

    騰訊的品德誰不知道啊,免費才是最貴的。

鋅刻度Znkedu

簡介:每日一篇科技調查,走進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