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長九尺六寸,但愛“親親”,成聖後,中華讀書人“女人味”十足

曆史中的科學原理 2024-02-08 11:12:50

黃樸民、熊劍平注釋的《孫子兵法》中有這麽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西方崇尚的阿瑞斯是一個孔武有力的戰神,而東方卻崇尚手拿鵝毛扇、文氣十足的諸葛亮,對武力爆表、手握方天畫戟的戰神呂布不屑一顧。

這反映出中華文化中嚴重的重武輕文現象,諸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樣的論調比比皆是,這對于自古以來飽受戰爭洗禮的中華民族而言,是難以想象的。之所以出現這種“不合理現象”,主要原因在于一個聖人。

他身長九尺六寸,理應純爺們,但愛“親親”

《史記》中記載,聖人是66歲的叔梁纥和顔氏15歲的女兒在野外交姌生下來的。父母年齡相差如此懸殊,地點又如此“不登大雅之堂”,注定了聖人的不平凡人生。果然,叔梁纥因爲年齡偏大、用力過猛,導致孩子剛生下時,就一命嗚呼了,留下了年幼的母親和年幼的聖人相依爲命。

聖人成年後身高九尺六寸,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這樣的身高實屬“骨骼驚奇”,因此當時的人們都稱他爲“長人”,都將他當做奇人看待,這爲他後續的成聖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以他如此“高聳入雲”的身軀,往人面前一站,必定能嚇得衆人後退三舍,走武力路線必定能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從而成就一番偉業;再憑借著他先天自帶的“長人”光環,也必定能引領中華民族走入一條“純爺們”的康莊大道,屆時統一天下估計就沒有秦國什麽事了。

很可惜,如此“純爺們”的他,偏偏選擇了走“婉約派”路線,一言一行輕柔慢節拍,非常注重在別人眼中“美不美”(當然書面語是端莊),告誡衆人要學會“愛”,要愛“親親”,隔著紙張都能感受到“娘氣”。

比方說,《論語·雍也》中記載:“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直關注自己的外在儀表,一直以自己在別人眼中好不好看爲行動指南,這是純爺們該有的氣質嗎?

再者《禮記·祭義》引聖人雲:“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聖人提倡要愛,而且要先愛宗親,這是教民和睦的關鍵一步,由此可見,“親親”是聖人的又一重要思想。受聖人“親親”思想影響,《禮記·中庸》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提出“仁者,人也,親親爲大。”《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

且不說聖人的“親親”帶有非常強烈的自私自利情緒在裏面,在現實中根本就行不通,如果投放實踐必然拉仇恨。單說這“文質彬彬”、“親親”,是不是很“辣眼睛”?難怪聖人只要一出去推銷理念,就被各國可勁兒驅逐,原因之一就是:太娘了。

成“萬世師表”的聖人後,中華讀書人“女人味”十足

聖人因爲走錯了路,沒有依據自己自身的優勢走“純爺們”路線,反倒走上了“親親”、“彬彬”的“女人味”的不歸路,導致他走到哪裏,哪裏就驅逐他,甚至宋國的司馬聽聞他來了,召集殺手要砍他,足見他的學說在當時有多不待見。

聖人去世700年後,雄才偉略的漢武帝驅逐匈奴得力,高興上了心頭,就開始琢磨“文治”了,于是將目光放在了幾近消亡的儒家上,這麽一瞅,別說,還“別有新意”,于是一不冷靜就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隔七百年,聖人回歸,而且還是“王者歸來”。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政治家的漢武帝並非全盤照抄儒家思想,只是啓用了其中的“平天下”之戰略構想,對于“親親”、“彬彬”依舊未能采用,而是沿用法家思想中的刑罰觀來治理百姓。

准確說:漢武帝只不過借鑒了儒家思想中的戰略構想,對其他的思想並未認同。因爲“平天下”立意高遠、層次上乘,較法家思想中的刑罰“逼格”更高,本著誰的層次高就冠名于誰,才將儒家思想定爲“國教”。

雖然這是事實,但畢竟打出的口號是“獨尊儒術”,給曆代王朝統治者和讀書人一個大大的誤解:聖人就是“萬世師表”,他的儒家思想就是人類終極文明形態。于是他們皆傾盡全力研究儒學,以“親親”爲指引,重蹈聖人的“娘氣”十足。

這主要表現在曆代讀書人傷春悲秋、多愁善感;手無縛雞之力;喜愛逛窯子,與青樓中的妓女談情說愛;喜愛高談闊論,放諸于實踐中則一事無成,留下了“書生誤國”的罵名。

皇帝如果成爲喜愛“親親”的儒生,結局都非常悲劇,比如建文帝、崇祯皇帝,無不是“女人味”十足,導致被“純爺們”推翻。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