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安皇後陳氏:因爲勸阻明穆宗不要縱情聲色,險些就此被打入冷宮

樓哥看明史 2024-04-25 11:39:41

前言: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七月十三日,內閣首輔趙志臯收到了宮中傳出來的口谕:仁聖懿安康靜皇太後于今日午時不幸崩逝。當朝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對此極爲悲痛,甚至認爲是自己平時罪孽深重,這才連累了太後。

谕內閣: “今日午時,聖母仁聖懿安康靜皇太後上賓。乃朕積愆深,禍延聖母。不勝悲恸,谕卿等知。”—《明神宗實錄卷二百九十九》

陳太後畫像

這裏的仁聖懿安康靜皇太後,便是神宗皇帝的嫡母、明穆宗朱載坖的皇後陳氏。這位陳皇後深明大義,曾多次勸谏穆宗不要流連于美色之間,因此惹得龍顔大怒,被迫遷出坤甯宮。此外身爲隆慶朝唯一的皇後,陳氏死後卻不能祔享太廟。

從繼妃到皇後

陳氏,北直隸順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州區)人,生年不詳。其父陳景行,一位屢試不第的老監生。生母張氏倒頗有來頭,已故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張文質的孫女。

裕王繼妃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四月十三日,裕王妃李氏去世。裕王朱載坖,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由于世宗長子朱載基夭折,次子莊敬皇太子朱載壑也已去世且無嗣,裕王就是事實上的皇位第一繼承人。

裕王朱載坖劇照

然而皇帝對裕王並不感冒,當年七月初九日剛剛將李氏安葬于金山豐峪口,世宗就在閏七月二十日下诏爲朱載坖選妃。要知道此時裕王長子朱翊釴依然在世,朱載坖並沒有子嗣乏人的困擾,至少可以爲李妃服一年的不杖期。世宗如此著急爲他選妃,多少有些打臉的意思。

禮部動作很快,于九月初二日選定陳氏爲裕王繼妃。經過欽天監的推算,英國公張溶、禮部尚書吳山出任正副使,于九月初九日前往陳宅行納徵、發冊等禮。十九日,由裕王本人行親迎禮。至于陳景行,也父憑女貴,被封爲錦衣衛副千戶帶俸。

據史書記載,陳氏非常貌美,但她似乎運氣不佳,和裕王成婚多年,卻始終沒有一兒半女。裕王長子、次子相繼夭折之後,原本陳氏的宮人李彩鳳,在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八月生下第三子朱翊鈞,算是徹底穩住了朱載坖的地位。

穆宗朱載坖畫像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世宗駕崩,這位算計了一生的皇帝臨終並未頒布遺诏。不過沒關系,內閣首輔徐階可以自己寫。次日內廷傳出遺诏,命裕王朱載坖繼位。

子裕王仁孝天植,睿智夙成。宜上遵祖訓,下順群情,即皇帝位。勉修令德,勿遇毀傷。—《明世宗實錄卷五百六十六》

當朝皇後

當月二十六日,朱載坖在皇極殿(今故宮太和殿)即位。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正月十二日,禮部官員指出“自昔天子體元禦極必皆首立皇後”,請陛下趕緊冊立皇後。新天子對此從善如流,于三天後敕谕禮部,表示將冊立裕王妃陳氏爲皇後,讓他們盡快制定禮儀流程。

妃陳氏,昔荷皇考選配朕躬。兼四德以嗣徽,本二南而立則,可冊立爲皇後。俾闡化于女順,用肇慶于坤甯。—《明穆宗實錄卷三》

陳皇後劇照

二月初四日,嘉靖朝委屈巴巴的錦衣衛小官陳景行,被封爲固安伯,歲祿一千石,一下子飛黃騰達。五天後,成國公朱希忠充正使,大學士徐階充副使,持節冊立陳氏爲皇後。

然而也許當年來自于世宗的壓迫感實在太過強烈,朱載坖登基之後竟然放飛自我,在耽于美色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據說他老人家搜刮了老爹宮中留下的壯陽藥,結果白天都一柱擎天,以至于不好意思去上朝。

至穆宗以壯齡禦宇,亦爲內官所蠱,循用此等藥物,致損聖體,陽物晝夜不仆,遂不能視朝。—《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

陳皇後對此看不過眼,多次對皇帝進行勸谏。誰曾想朱載坖翻臉不認人,逼陳皇後遷出坤甯宮,離自己越遠越好。

紫禁城坤甯宮

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正月,雲南道試監察禦史詹仰庇在巡視皇城的時候,碰到了一位剛從內廷出來的太醫。詹禦史上前攀談,結果卻聽到了一條讓他倍感震驚的秘聞: “皇後遷于別宮,寢疾危困”。

詹仰庇,泉州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進士,以“直節敢言”而著稱。面對這麽一個勁爆新聞,詹大人要窮追猛打,問個究竟。結果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皇後竟然早在一年前就已經“移居別宮”,而且最近一直身體欠佳,皇帝卻對她不聞不問。詹仰庇對此憤怒異常,不顧同僚的勸說,毅然上疏爲皇後鳴不平,我們來看看他寫了些什麽:

入朝之際,嘗竊問大小臣工,亦無不憂憊泣下者,而事涉宮禁不敢明言。臣謂人臣之義,知而不言當死,言而犯忌諱亦當死。臣今日固決死,然願陛下一聽臣言,複皇後于中宮,時加慰問,則臣死賢于生。—《明穆宗實錄卷二十九》

穆宗朱載坖畫像

詹大人很清醒,抱著死谏的決心上了這封奏疏。好在穆宗並未深究,只是表示皇後因病才移居別宮,並不是因爲移居別宮才生病,姑念“爾不曉宮中事”,這次事情我就當沒發生過。

到了二月,禮科都給事中王之垣再次上奏,請求即刻請皇後返回坤甯宮。面對言官們鋪天蓋地的輿論攻勢,穆宗也難以招架,不得不給自己找一個台階,表示皇後病愈就會回宮。

戊寅,禮科都給事中王之垣等,複奏請還皇後于本宮調理。得旨待後疾稍愈,即還本宮。—《明穆宗實錄卷二十九》

兩宮太後並尊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縱欲過度的朱載坖駕崩,終年三十六歲,群臣爲其上谥號曰“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廟號“穆宗”。六月初九日,年僅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即位。

陳太後、神宗、李太後劇照

我們在前文說過,朱翊鈞的生母並非陳皇後,而是她的宮人李氏。穆宗即位後,李氏被冊封爲皇貴妃。換句話說,隨著新天子的登基,明代將又一次出現兩宮皇太後並尊的局面。

按照大明王朝嫡庶有別的規矩,只有嫡母才能加徽號。然而這一次不知是出于李皇貴妃,還是皇帝本人,亦或是大學士張居正的意思,居然爲兩宮皇太後一起上了徽號。

惟我聖母皇後恭儉安仁,作俪皇考。我聖母皇貴妃貞純慈惠,誕毓眇躬。聖善之德並隆,生成之功罔間。俾予沖子,獲嗣丕基,皆訓迪擁佑之力也。不有尊稱,曷彰令德?茲謹稽祖宗舊典,博采廷臣公議。恭上聖母皇後尊號曰仁聖皇太後,聖母皇貴妃尊號曰慈聖皇太後。庶兩盡于尊親,用並成乎孝養。—《明神宗實錄卷三》

兩宮皇太後劇照

和景泰朝孫太後與吳太後、成化朝錢太後與周太後、嘉靖朝張太後與蔣太後之間劍拔弩張的關系不同,雖然同時加了徽號,但是陳太後與李太後之間的關系倒還非常和諧。

兩宮皇太後關系好不好,其實還是和利益相關。比如景泰朝,吳太後的兒子朱祁钰,取代孫太後的兒子朱祁鎮成了皇帝,雙方關系能好嗎?又比如成化朝,周太後是皇帝生母,她一心想要取代錢太後,與英宗合葬裕陵並且祔享太廟,雙方關系能好嗎?再比如嘉靖朝,世宗以外藩入繼大統,差點要做皇伯母張太後的兒子,而稱親娘蔣太後爲叔母,雙方關系能好嗎?

神宗即位之後,將裕王元妃李氏谥爲“孝懿貞惠順哲恭仁俪天襄聖莊皇後”。隆慶元年(公元1572年)九月,穆宗莊皇帝、孝懿莊皇後神主祔享于太廟。換句話說,由于孝懿莊皇後的存在,無論是陳太後還是李太後,都沒有了祔享太廟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沒必要撕破臉皮去爭。早在神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就對陳氏這位嫡母極爲尊敬,每天朝見父皇、母妃之後,都會去偏宮向陳皇後問安。

初,神宗在東宮,每晨谒奉先殿、朝帝及生母畢,必之後所問安,後聞履聲辄喜。既嗣位,孝事兩宮無間。—《明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二》

孝懿莊皇後畫像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三月,神宗爲兩宮皇太後再上徽號,其中陳氏爲“仁聖懿安皇太後”,李氏爲“慈聖宣文皇太後”。

徽號字數風波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皇長子朱常洛出生,對于這樣一件值得普天同慶的大喜事,神宗自然也要對兩宮皇太後略作表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再上徽號。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兒子有些得意忘形,再加上內閣首輔張居正剛剛去世,無人可以制約皇帝,神宗這一次居然打算對兩宮皇太後區別對待。具體來說,給李太後加上四個字的徽號,而給陳太後的只有兩個。

接替張居正的大學士張四維嚇壞了,陛下您要幹嘛?當年世宗皇帝如此痛恨張太後,也沒讓蔣太後的徽號字數更多。這事要是傳出去,只怕內閣首先就要被言官們的口水淹沒,自己大概率也要引咎辭職。張四維不敢逢迎皇帝,將李太後的徽號增加的字數也減爲兩個,陳氏爲“仁聖懿安康靜皇太後”,李氏爲“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

四維等疏言: “皇上孝奉慈闱,以天下養。百順承歡,極隆無二。此天親固然,人莫得而議也。至于兩宮典禮,則有祖宗之家法,古今之通制,豈可違越?況尊稱大典,關系尤重。將告之郊廟,頒示四方。皇上睿智明達,倫制兼盡,豈可以非禮奉親,自陷于過舉?以幹萬世之公議耶?臣等謹遵聖谕,改擬二號進覽。所有字數,未敢增加。”—《明神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大學士張四維劇照

結語: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七月十三日,陳太後去世,谥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九月初二日,孝安皇後梓宮發引入葬昭陵,驸馬都尉侯拱宸(神宗妹夫)沿途護喪。當時從紫禁城到德勝門外土城的道路,都由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負責“填墊平治”,以確保陳太後一路不受顛簸。

王繼科,明代首封靖遠伯王骥六世孫,因爲對孝安皇後梓不敬,直接被彈劾下獄。王骥是明代第一位因戰功封爵的文官,其靖遠伯的爵位世代承襲,從未中斷,算得上是勳貴世家,但是也不可以冒犯皇室。

乙卯,湖廣道禦史畢三才題:靖遠伯王學禮子王繼科色服騎馬,不行回避孝安皇後梓宮。上命法司提問。—《明神宗實錄卷三百二》

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十月十九日,奉安孝安皇後神主于昭陵,神位于奉先殿。我們在上文說過,只有穆宗元妃李氏,才能祔享太廟,雖然她沒有當過一天皇後。而陳氏這位隆慶朝的正牌皇後,其神位只能棲身于宮中的奉先殿。

太廟

陳氏的一生其實相當坎坷,做裕王繼妃的時候,世宗不喜歡裕王,連帶她的日子也過得膽顫心驚。做了皇後以後,又因爲堅守本心,差點被打入冷宮。而在兩宮太後並尊之時,表面上看大家和和氣氣,但從神宗想給生母徽號多加兩個字來看,陳太後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樣順心。

等到崩逝之後,又因爲裕王元妃的存在,無緣祔享太廟。而到了《大明王朝1566》之中,又因爲存在感不強,所謂的裕王妃直接換成了李太後。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