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石窟,去過一個算及格幾個,全都去過太牛了

文傑聊旅遊 2024-05-05 05:19:43
前言:

凝視千年,鏡覺人間

石窟最開始源自原始古代人類爲了遁世隱修和宗教活動而開鑿的洞穴,人們在洞穴內進行雕刻、繪畫等藝術活動,用來表達宗教信仰,這種在自然洞穴中進行藝術創作的做法逐漸演變成爲石窟藝術。

最早石窟是印度的一佛教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也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在唐朝時期由于繁盛。

石刻用最古老的方式,留下最不朽的文明。我國中國現存的石窟群中最爲著名的四大石窟是大同雲岡、洛陽龍門、天水麥積山和敦煌莫高窟四大石窟。

雲岡石窟

“一坐千年,記住佛的永恒微笑”

雲岡石窟,原名爲“靈岩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開鑿始于北魏時期,曆經千年前後經過多個朝代的擴建,最終形成了如今這壯麗的景觀。

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現存主要洞窟有45個,大小窟龛共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教佛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

石窟中最高的佛像在第五窟(大佛洞)中,坐達佛高17米,伫立佛像腳下擡頭仰望,十分震撼。

8窟有雲岡石窟唯一的一尊“露齒微笑菩薩像”。

9窟,被譽爲了“世界建築博物館”之稱,在這裏可以看到希臘的愛奧尼亞柱、海王三叉戟等建築體。

12窟,又名音樂窟,窟內五彩斑斓,有整排的天宮樂伎、飛天樂伎。

20號窟,有雲岡石窟中最爲著名的一座大佛,林徽因也曾坐在大佛右膝蓋位置留下影像。

“如果你看雲岡石窟,就不能只看他的造像,還要看他背後的曆史。”雲岡石窟與其他石窟所不同的是,石窟中常能見到許多的二佛並座的造像,正是因爲雲岡石窟開鑿時正值北魏孝文帝和馮太後共同執政時期,因此有此景觀。

石頭老去,留下風的痕迹渡衆生。

敦煌莫高窟

“色彩流轉千年,依然熠熠生輝。”

莫高窟,坐落于甘肅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敦煌,它開鑿于十六國至元代時期,興盛于魏晉、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瑰寶之一。

石窟是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結合的綜合性的佛教石窟藝術,至今尚存492個洞窟,保存著曆代塑像2,400余尊,壁畫約4.5萬平方米,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敦煌雕塑

敦煌彩塑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像,計3000余身彩塑,包括圓雕塑像2000余身,影塑1000余身。

在第96窟有一尊九層樓大佛,高達35.5米,兩膝間寬度爲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也是我國室內第一大佛。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素“牆上博物館”之美譽,壁畫4.5萬平方米,以九色鹿、青鳥、翼馬和守寶龍這四大瑞獸爲代表,具有獨特的形象和寓意。

敦煌,這個名字就透露出了曆史的滄桑感和藝術的神秘色彩。余秋雨先生說,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都說敦煌莫高窟,一座劫後余生的藝術之窟,我想這裏更像是一座厚重的曆史書,每一座洞窟,每一幅壁畫,都記錄著千年文明的變遷,訴說著曆史的積澱。

麥積山石窟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山石窟位于秦嶺西端北側,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其山形極似農家麥垛而得名。

它建于公元384年,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至今年已有1600余年的曆史。現存窟龛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

石窟中雕塑壁畫各美其美,石窟造像面容身姿有北魏早期的“胡貌梵相”,後有西魏的“秀骨清像”和隋唐時期的“敦厚挺拔,珠圓玉潤”,記錄著時代審美的變遷。

麥積山石窟是古人在140多米的懸崖絕壁之上上開鑿的石刻和壁畫,被稱之爲“懸崖絕壁上的鮮活之塑”,其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淩空棧道通達。古人曾稱贊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镌石成佛,萬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133特窟是麥積山石窟最值得一去的,在石窟中有一座被稱爲“東方微笑”的佛像,曆經千年浮沉,這些塑像仍用慈悲溫柔的面容給予世人一隅甯靜。

龍門石窟

“拾階而上,擡頭與盧舍那莊嚴悲憫的眼神對視,會覺得我從遠方趕來,就是爲了赴這一面之約。”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龍門石窟共有大小窟龛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以其衆多技藝精美的石刻佛像聞名于世,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産的藝術瑰寶。

賓陽三洞建于北魏時期,據說是宣武帝爲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後祈冥福而建,著名的《帝後禮佛圖》原就在此洞窟之中。

萬佛洞中刻有一萬五千尊行坐小佛,故此得名“萬佛洞”。

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佛像標志,佛像高達17米,形象逼真且震撼人心,相傳此像是依照武則天的雕像鑄造而成的。

蓮花洞,因窟頂刻有一朵3m的巨大蓮花而得名,其主尊釋迦牟尼像,全身高5.10米,與其它佛像不同的是,此佛像爲立像,身著袈裟,似爲釋迦牟尼佛不遠萬裏,一路風塵,從遙遠的印度來到中國弘傳佛教。

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瑰寶,更是中國古代曆史的見證者。

結論:

朝代在變遷,造像在時光中風化,唯有信仰,千年間從未變。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無必然聯系,僅供讀者參考;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4

文傑聊旅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