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去日本參觀靖國神社,回國後被開除黨籍,16年後中紀委爲他平反

縱觀曆史2021 2024-04-30 15:27:46

1985年,原文化部副部長周而複代表中國訪問日本,沒想到,他竟然參觀了臭名昭著的靖國神社,這件事在國內産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周而複回國後被開除了黨籍。

一直到2002年,中紀委才爲他平反,周而複當年爲什麽要這樣做呢?

周而複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書法家,曾出任周而複出生于南京的一個書香之家,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光華大學中文系,和魯迅、茅盾等人相識並成爲好友。

在校期間,周而複和同學們一起制作橫幅,上街呼籲社會各界團結起來共同抗日,還在魯迅的影響下,創作了大量針砭時弊、抨擊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文章。

“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提出“對日不抵抗政策”,周而複知道後,氣得他一個文人不顧形象破口大罵。當晚周而複就寫了一篇文章,怒斥蔣介石是“民族的懦夫”,強烈譴責“不抵抗政策”。

蔣介石向來不在乎這些,被這些文人寫文章罵幾句也不會少幾塊肉,把他們抓起來還會壞自己的名聲,引起社會動蕩。

周而複也深感亂世之中,文人無用,1938年,他決心棄筆從戎,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投身于戰火之中。

周而複雖然是作家,但他並不是紙上談兵的“理想家”,來到延安後,他和戰士們一起開墾荒地、紡線制衣,體驗延安生活的辛苦和不易。

1939年的秋天,周而複來到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聶榮臻的帶領下,來到了抗日前沿陣地。

周而複將自己在延安的所見所聞,在前線戰場的所見所聞全部都寫了下來,向世人展現了最真實的延安、最真實的中共軍隊,當年白求恩的事迹就是在周而複的宣傳下,傳到世界各地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而複出任了華東局統戰秘書長,參與到上海改造的過程中,創作出了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

周而複筆鋒犀利,文辭激烈,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能傳達出強烈的情緒,不僅具有極高的曆史借鑒意義,也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激勵著每一個讀過周而複作品的人!

1985年,時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的周而複前往日本訪問,當時正處于中日關系緩和期,雙方的往來十分密切。

去日本之前,周而複正在創作抗戰小說《萬裏長城圖》,出于作者的專業性,他想要去日本的一些曆史地標參觀,其中就包括靖國神社。

周而複去之前,向中駐日大使館進行了彙報,得到了首肯後才去了靖國神社,沒想到這件事傳回國內卻變成了周而複不聽勸阻,非要前往靖國神社合照留念。

這件事在國內産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1986年,周而複被開除了黨籍。

一位擁有40多年黨齡的老同志就這樣被開除了,周而複一直在爲自己申訴,聲明自己是爲了創作收集材料才會去靖國神社,根本不存在拍照留念的情況。

2002年,中紀委經過詳細的調查後爲周而複恢複了名譽,這一年周而複已經88歲高齡了,總算等到了一個結果。

2年後,周而複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

2 阅读: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