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朋友的孩子在大醫院月入兩萬,我讓她分清這是平台不是能力

愛搞錢的蟲草 2024-04-19 09:55:38

今年過年回家,吃飯的時候母親問起我的收入,知道我的月工資只有五千塊,就提起了我小時候認識的一個他熟人的孩子。

他說,現在人家在重慶一家大醫院,一個月的收入有兩萬多塊錢。

我上個月的收入到手大概27700,如果算上稅前,應該有三萬多塊了。

考慮到這筆錢等到明年退稅,大部分都能退給我,所以說月入三萬也不爲過。

因此,我對母親的激勵其實並不怎麽在意。

不過,這件事卻讓我注意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大部分人都分不清,平台和能力的區別。

現在流行一句話,好工作和艾滋病一樣,都是靠著,血液,母嬰和性來傳播的。

說實話,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社會上那麽多三代煙草人,三代石油人,三代電力人,老百姓眼睛又不瞎,不是看不到。

但這些人拿高工資,真的是因爲能力嗎?我看未必。

筆者有個師姐,研究生畢業之後,如願的就職于騰訊這樣的大公司。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去年被優化,在家裏待了九個月,甚至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可是,這是能力的問題嗎?

就拿我母親說起的那個月入兩萬的小哥來說。

工作上,他和我幹的工作其實差不多,然而他的平台是中部直轄市某大醫院的管理崗,而我的職位只是東部某小醫院的專技崗。

在工作性質,工作內容,職位職務,幾乎沒有什麽區別的情況下,工資收入差了將近四倍。如果再考慮重慶和天津的人均收入,這個差距恐怕疊加購買力會拉的更大。

然而醫院這種單位,本身就是從醫保部門獲得的收入,同樣的崗位,在不同的醫院,就算能力有差別,也絕對沒有四倍這麽誇張。

所以說到底,還是分配問題。

分配的問題我們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根本解決不了。

就像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血緣,親情和性關系一樣,我們無法靠著這些變成三代XX人。

但社會是複雜的,好就好在,我們還可以自己競爭。

我之前提到過,我的月收入在三萬左右,這裏面工資的收入只占一小部分,其余的部分主要是寫作,依靠的是勤奮和能力。

我在三個平台寫作,月收入大概在兩萬左右,除此之外,最大的收入就是工資了。

雖然辛苦,但我的能力彌補了平台不足帶來的差距。

平台的能力到底能不能當做自己的能力我覺得要分情況,要看這種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能持續多久。

假如有一天,分配的規則被打破了,到時候又有多少人能適應這一切帶來的改變呢?

依稀記得,九十年代,曾經有一波停薪留職的浪潮,停薪留職,不是因爲單位待遇太好,而是因爲待遇不好。後來很多混的好的,最終都沒有回去。

就好像回到幾年以前,沒人覺得房地産會下跌一樣。

可這幾天,看到連地産標杆企業萬科都有了麻煩。

這年頭,這種事情變化的還少嗎?

0 阅读:23

愛搞錢的蟲草

簡介:每天一個小故事,講述兄弟們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