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短期機會在信創,長期機會在戰新

悲了傷的白犀牛 2023-12-27 11:02:06

中國移動當前正處于“移梁換柱”的階段,CHBN産品體系中,ToC基本見頂,這點是共識;ToH還在增長,但發展空間並不大;ToB正在快速增長,而且空間巨大;ToN能力和産品仍在沉澱中。

簡單來說,中國移動收入的頂梁柱正在從C上逐步轉移到B上。

- 01 -

要發展ToB,靠什麽呢?

標准答案當然是靠産品、技術、服務、和資源這些硬實力,但同時,我認爲中國移動要掌握好一個“勢”的問題,中國移動在ToB發展的“勢”在哪裏呢?我認爲當前勢在信創。

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五個方面精辟概括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高質量發展提了很多年了,自不用多說,那“高水平安全”指的是什麽呢?

過去很多年,由于曆史的原因,我們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長期處于模仿和引進的地位。國際IT巨頭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也壟斷了國內的信息基礎設施。它們制定了國內IT底層技術標准,並控制了整個信息産業生態。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中國國力的不斷崛起,某些國家主動挑起貿易和科技領域的摩擦,試圖打壓中國的和平發展。作爲國民經濟底層支持的信息技術領域,自然而然地成爲他們的重點打擊、攻擊的對象。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家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從何談起?!所以才有了國家層面定調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兩個大局”,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正是在這兩個大局的基礎上延申而來的。

何謂“高水平安全”?具體到信息技術領域,我認爲,高水平安全的核心就是自主可控。那如何做到自主可控呢?前提在于做到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創”。

從現狀來看,信創産業的生態體系極爲龐大。主要由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這四部分構成——

基礎設施:CPU 、服務器、存儲、交換機、路由器、各種雲等。

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BIOS 等。

應用軟件:OA、ERP、辦公軟件、政務應用、流版簽軟件等。

信息安全:邊界安全産品、終端安全産品等。

目前國內的信創産業中,芯片、整機、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是最重要的産業鏈環節。

- 02 -

信創之于中國移動意味著什麽?一是責任,二是機遇。

先談責任。

信創國産化是指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國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研發,取得核心技術和知識産權,並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這種國産化不僅僅是簡單地生産國內品牌的産品,更重要的是在技術和創新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推動行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客觀來說,信創國産化對國家而言意義重大,但對于數字能力服務商而言,則未必。因爲這背後意味著巨大的改造投入、龐大的工作量、額外增加的運維成本,甚至還面臨試錯成本和效率的降低。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雲服務廠商,它要匹配信創的要求,就必須要把自家資源池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全部替換爲國産化的産品,這是一筆巨大的成本,此外由于國內信息技術産業的起步相對較晚,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保證國産化技術/産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仍難一蹴而就,對于服務提供商而言,這必然會帶來額外的運維成本。

所以,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實現信創國産化改造並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一些實力不濟的中小廠商很可能不會走這條路,也走不了這條路。

這時候,就需要爲國家信息安全兜底的國有企業出手了。而有能力、有實力去兜底的國有企業並不多,中國移動是其中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信創國産化對于中國移動來說是一種責任。

- 03 -

再談機遇。

2023年,全球計算産業市場空間1.14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産業市場空間1043億美元,即7300億元。按照50%爲信創産業市場規模計算,2023年,中國信創産業市場規模突破3650億元,市場容量將突破萬億。

具體來看,國資委79號文等政策文件明確央國企信創替換的節奏和要求,以及相應財政預算、貼息金融扶持政策等資金扶持計劃的陸續出台,央國企信創建設發展迎來全面加速,信創産品采購步入常態化階段。

這是擺在中國移動面前的蛋糕,而且這塊蛋糕可能是“特供”的。

當前,國家層面正在推進國家雲建設,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的全國範圍內的雲計算平台,以此推動國家信息化的整體發展,提高全社會的數字化水平。

顯然,國家雲是實現自上而下的信創國産化的最有效的方式。而中國移動是國家雲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所以,信創在未來幾年對中國移動來說就是一次重大的機遇,而且是必須把握好的機遇。

尤其是對移動雲而言,當前,移動雲仍處于追趕階段,市場份額仍不高,尚未達到15%這個盈虧平衡點,更重要的是,市場競爭變得複雜和激烈,前面的巨頭阿裏雲、騰訊雲正在積極變革求進,而後面的字節雲、京東雲快速追趕,移動雲想要實現逆風翻盤,信創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抓住了,會上一個台階,形成競爭壁壘,抓不住,可能將面臨邊緣化的風險。

- 04 -

信創的盡頭是什麽?是戰新。

信創是解決當前國家信息技術領域安全問題的特效藥,是中國移動近期的機會所在,而國家要實現産業長期的強身健體,關鍵在戰新産業,而這也是中國移動長期發展的機會。

什麽是戰新産業?簡單來說就是戰略性新興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是“立足當下”、3年內要形成重大突破的領域,需要加快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此外還有一個概念叫“未來産業”,是面向5-8年需要實現底層技術突破、搶占技術制高點的必爭領域。未來産業會逐步向戰略新興産業轉化,可以理解爲未來的戰新産業。

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的技術圍堵一刻也沒有放松,密集打壓高科技企業、技術“卡脖子”問題愈加突出。我國整體科技實力特別是企業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尚未從根本上消除,很多行業和産品仍處于全球産業鏈價值鏈中低端。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資央企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應對大國博弈、把握發展主動權必須抓好的“責之重者”。中國移動作爲國家的可靠力量,關鍵時刻要扛起責任,一手抓加快補短、守住底線,針對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整合各類資源、利用豐富手段、攻克戰略必爭“山頭”、實現突圍發展。一手抓前瞻布局、制勝未來,在未來網絡、未來信息等領域,全力構築創新鏈,開辟制勝新賽道、前瞻國際競爭制高點。

而對于中國移動自身而言,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邁向世界一流必須抓好的“企之要者”。在引領産業發展的前沿領域具有強大的創新力、控制力是實現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的標配、是高質量發展的剛需,也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石,要牢牢把握住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大機遇,強化前瞻思維和底線思維,優化領域布局聚力技術攻關,兼顧産業寬度、産業高度和産業韌度,夯實建設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當前,中國移動基于鏈長創新多種合作模式,加速雙鏈協同發展。以“破風8676”芯片爲例,射頻收發芯片研發難度高,産業積累薄弱,應用需求迫切。中國移動積極承擔産業鏈鏈長作用,形成移動、N個整機廠家和1個芯片廠家編隊作戰,供需深度合作,共同定架構、定指標,走精打細算定制化路線,一次攻關滿足N家需求,把芯片到整機適配時間縮短近一半,大幅提升攻關成效。

不光是芯片領域,中國移動在未來網絡、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在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創新特區,,努力打造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如果沿著當前的路徑走下去,中國移動很可能會多個産業領域上“再造一個中國移動”。

- END -

0 阅读:112

悲了傷的白犀牛

簡介:TMT行業分析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