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二戰時期的第一位軍需部長:弗裏茨·托特

武器與戰爭 2024-03-20 02:08:59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第一位軍需部長———弗裏茲·托特。弗裏茲·托特是一位德國的工程師,同時也是納粹的高級人物、托特組織的創始人。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1891年9月4日,他出生于德國普爾茨海姆,家裏邊經營著一家小工廠。他曾在卡爾斯魯厄和慕尼黑高級技術研究院學習工程學,並參與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是作爲步兵,後來又轉爲空軍觀察員並獲得了一枚鐵十字勳章。戰後,他于1920年完成學業,加入了專門從事道路和隧道建設的土木工程公司賽格和沃爾納(這家國際建築公司,現在也很活躍,不過已經更名了)。1922年,他加入了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SDAR)也就是納粹黨,後來又加入了黨衛軍(SS)。1931年,他被任命爲希姆萊手下的黨衛軍上校,並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主題爲《百萬男性就業的提案和財務計劃》。

阿道夫·希特勒對這篇論文印象比較深刻。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他任命托特爲帝國高速公路公司的負責人,並承擔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系統的任務。後來,他成爲了納粹德國國家技術總局局長和建築監管總局局長。1938年,他創立了托特組織,將納粹德國的國有公司和私營公司聯合了起來。托特組織在二戰期間因強迫勞動而臭名昭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組織負責建設在納粹德國以及法國到蘇聯占領區的所有大型工程項目。所有的集中營都是由托特組織負責設計和建設。當時爲了滿足勞動力的需求,只靠集中營內部的囚犯還不夠,納粹還下達了一系列強制義務勞動的法律,最終要求所有德國人加入並聽從國家任意調遣的強制勞動。在1938年至1940年之間,短短兩年,有超過175萬德國平民被征入勞役團。在托特組織內工作的人,很少有人能夠活到二戰結束,許多人都因高強度的勞作而殒命。

這個組織還曾試圖建設一條類似于中國萬裏長城一樣的大西洋長城,將其稱之爲大西洋壁壘,主要是用于防禦西線的軍事設施。這條防線沿著挪威北部海岸直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裏,主要用于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這個長度和中國的長城比不了,但是放在歐洲,這距離可就不算短了。這個大西洋壁壘最終也並沒有建設成功,因爲在建設初期,一名法國間諜就僞裝成了個油漆工意外偷得了德軍整個大西洋壁壘的設計圖,並將其交給了盟軍,導致它的主要防禦工事早已被盟軍所知悉。

好了,我們繼續回到弗裏茲·托特本身。1940年,托特被正式任命爲帝國軍需部長,並監督托特組織在占領區的工作。但是,托特在納粹黨內部日益升高的地位使他與赫爾曼·戈林和馬丁·鮑曼發生了沖突。托特和戈林之間經常發生沖突,但是希特勒對于他還是給予了高度尊重,並于1941年任命他爲道路、水利、電力監察部部長。在托特視察過東線之後,他曾向希特勒抱怨沒有更好的裝備和補給,最好是結束與蘇聯的戰爭。

爲了獎勵修建高速公路和其他的防禦工事,弗裏茲·托特成爲了第一個獲得希特勒頒發的“德國勳章”的人。這種勳章,只頒發給極少數“爲德國人民提供特殊服務”的德國人。1942年2月8日,弗裏茲·托特在拉斯滕堡和希特勒會面結束後,搭乘轟炸機起飛時,飛機升空沒多久,由于發生意外爆炸而墜毀,機上所有人全部身亡。附帶一提,在托特出事當天,阿爾伯特·施佩爾原本也要搭乘此機,但由于身體不適而取消此次行程安排,繼而使他保住了性命。托特去世後,阿爾伯特·施佩爾接替了他的帝國軍需部長職務。

總的來說,弗裏茲·托特的死並沒有什麽值得惋惜的。雖然他負責和管理著德國的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但他也是一名忠誠的納粹分子,從事著奴隸勞動,就像他的繼任者阿爾伯特·施佩爾一樣。即便他曾經還獲得過德國國家藝術和科學獎又如何呢?(德國國家藝術和科學獎是由希特勒在1937年爲代替諾貝爾獎而創立的獎項。創立的原因是在1935年有個反納粹的德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隨後希特勒禁止了德國人接受諾貝爾獎)。

感謝閱讀,歡迎分享您的見解!

0 阅读:110

武器與戰爭

簡介:一個終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