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拼盤演唱會口碑崩盤,草台班子還是別來沾邊了!

音樂先聲 2024-05-05 14:23:38

作者 | 李沁予          編輯 | 範志輝

又一場拼盤演唱會被罵上熱搜第一了。

4月30日,“時光Classic演唱會昆山站”在網絡上引發不少爭議,甚至連藝人的專業能力都受到了質疑,不同粉絲群體也因此開始撕逼,“拼盤演唱會,看不得”也成爲該場演唱會的熱評之一。

相比于購買不同藝人個人演唱會的門票,且能覆蓋到更多個唱去不了的城市,拼盤演唱會往往更具性價比,一張門票的價格便能欣賞到多位藝人的演出,本來是好事一樁。

那麽,在各地大力扶持演唱會經濟的背景下,這場落地昆山的拼盤演唱會是如何狀況百出、引來市場惡評的?

狀況百出的拼盤演唱會

此前,“時光Classic演唱會昆山站”一直僅以李健、張韶涵、王心淩三位藝人爲宣傳點,且未在票務平台明示其他出席藝人,這也導致此次售票異常火爆。

甚至,連5月2日“時光Classic演唱會棗莊站”的票務也在二級票務平台存在溢價現象,原價1580元內場VIP票溢價接近50%達到2332元。

開演前3天,這場演唱會的官方微博“時光Classic”發布了未標注詳細時長的節目單,演唱會總時長約135分鍾,且增加了開場節目“時光序曲”以及一支名爲蜥蜴先生的搖滾樂隊作爲飛行嘉賓。

但讓人大失所望的是,這場演唱會李健、王心淩、張韶涵三位藝人的演唱時長不足總時長的一半。據現場網友反饋總結,當晚王心淩和張韶涵各自只唱了4首歌,李健則唱了7首,三位歌手演唱時長(含Talking)共計約78分鍾;其中空場等待、飛行嘉賓表演、開場曲共計76分鍾,也難怪消費者大呼上當。

但這並不是讓消費者當場發作、大喊退票的全部原因。從進場環節開始,主辦方即表現出極爲不專業的控場運營能力。

天公不作美,微雨之下,主辦方嚴禁消費者帶傘入場,甚至連此前溝通過可攜帶入場的折疊傘也被一並禁止,對此主辦方並無解釋,也未在外場准備存包處。保安也表示,不對物品保管負責,致使消費者只能將物品堆在外場或藏入灌木中,帶著情緒完成進場。

也正因外場混亂的入場秩序,導致不少觀衆跟著人流亂走,整體開場時間延誤15分鍾。

更糟糕的,是現場演出過程中軟硬件的諸多失誤。

據悉,現場不僅存在嚴重耳返問題導致重唱、多次音響爆鳴等低級失誤,更出現長達14分鍾的超長換場時間,無一不暴露著主辦方在實操中的經驗不足,以及對突發事件的備案處理能力孱弱。

宣傳貨不對板、現場內容注水、主辦執行拉胯,現場消費者真金白銀買來一場糟糕的體驗,大喊退票、比“×”抗議、憤然離場或許成爲當晚唯一共情的內容。

而“時光Classic演唱會昆山站”在前期主打的“打造品牌影響力,譜寫文旅新畫卷”的宣傳文案,著實是說得比唱的好聽。

演出行業的草台班子

這種嚴重貨不對板、現場體驗糟糕的拼盤演唱會,是怎麽堂而皇之上桌的?

對于備受觀衆指摘的前期宣傳問題,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第三方公司在申報該場演出時,申報單上除了李健、王心淩、張韶涵,還有別的歌手,是按照規定申報的,不存在瞞報的情況。

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主辦方卻存在主觀“欺瞞”。此次“時光Classic演唱會昆山站”中三位藝人包含Talking與重唱環節在內的表演時長與過多的暖場表演、抽獎互動、換場等待幾乎持平,嚴重的內容注水成爲了此次事件的關鍵導火索。同時,現場執行專業度欠缺,從調度成謎到設備故障,令現場直逼災難級體驗。

近年來,演出市場迎來繁榮,引來各方熱錢關注,但如此糟糕的現場執行,其背後無非是專業能力不足的投機者在演出市場的一次失敗操盤。

時光Classic官網上發布的往期演出回顧視頻,已暗示了如今的車禍現場並非偶然,而是由來已久。2023年6月,通過其官網“楊梅star甯波·慈溪時光Classic演唱會”李健演唱部分,可以聽出調音台對伴奏樂隊鼓的頻段過爆,在聽覺上有明顯的雜音,期間李健也有整理耳返的動作。

而在同年10月的“時光Classic演唱會南京站”楊宗緯演唱環節,也可以看出現場設備或調試人員技術的不足,出現了人聲和伴奏各唱各的情況。彼時,也有部分網友在社交網絡上控訴過對音響問題的不滿。

視頻暴露的問題也不僅設備和技術人員的問題,在2023年9月28日萬州·時光Classic演唱會回顧視頻中,張信哲演唱部分出現了近30秒的“卡頭”畫面。

此外,往期演唱會的宣傳官博也對文案不加考究,充分暴露整個運營團隊草台班子般的一貫作風。

經查證,不管是時光“Class演唱會昆山站”,還是5月2日“時光Class演唱會棗莊站”,兩場演唱會的官方海報主辦方都出現了“上海賞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字樣;而“時光Class演唱會”官網主頁也顯示,這一拼盤演唱會品牌由上海賞緣全程運營。

據查證,上海賞緣早在2018年就曾因違反《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六條的規定,因擅自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被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行政處罰。

細節決定成敗,如此粗糙的細節運營,配上堪比大型個人演唱會規格的票價,結合此前時光Classic對外標榜個唱標准、亞洲巡演、濃縮金曲,旨在打造亞洲mini concert領軍品牌的企業形象,不禁讓人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草台班子還是別來沾邊了

“時光Classic演唱會昆山站”的口碑崩盤並非孤例,“內容、時長注水”這一現象早已成爲近年來拼盤演唱會的代名詞。

比如在2018年廣東中山舉辦的拼盤演唱會“ALL IN 2 VIP”,在預售期間,主辦方不僅將宣傳點著重放在鄧紫棋一人身上,在活動詳情中表示鄧紫棋至少會演唱6首歌曲。結果在演出時,鄧紫棋僅唱了4首歌就早早離場,導致不少觀衆大喊退票。

更早之前的2012年,“愛茹潮水”洛陽演唱會甚至突發騷亂被迫中斷。主辦方打出的名目是張信哲、梁靜茹的演唱會,而梁靜茹登台只唱3首就退場,大部分時間演唱的卻是大量不知名的酒吧業余歌手。張信哲出場前,個別憤怒的觀衆登上舞台要求退票,還有人向舞台投擲水瓶和凳子。

這兩年是“演出+文旅”新消費商業模式成功破圈的一年。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統計,僅2023年上半年,全國舉辦了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共506場,直接創造了24.97億元票房,其中拼盤演唱會票房高達5.41億元。

其中,拼盤演唱會憑借其陣容多樣、性價比高、門檻較低的特性,借演出行業整體複興的態勢也隨之分到一杯羹;並且,隨著一線城市已逐漸飽和,音樂演出市場的下沉效應凸顯,在三、四線城市舉辦的比例攀升。

基于一場演唱會帶動目的地住宿、餐飲、景區等瞬時消費的溢出效應,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專門出台了大型演唱會落地補貼的專項政策,支持扶持發展演唱會經濟。

這也意味著,主辦方一方面肩負帶動文旅消費的責任,一方面與城市形象相關聯。

比如,此次“時光Classic演唱會昆山站”的惡劣影響下,不少網友表示“因爲一場演唱會討厭一座城”;而音樂人楊培安也在微博發聲,稱這個新聞已被台媒報導,“現在行業已經很不容易了,拜托要做就好好做吧,再這樣下去,觀衆會漸漸失去信任”。

很明顯,“演出+文旅”商業模式能否在低線城市複制成功,不僅對演出陣容和演出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還需要主辦方、場館、地方政府等多方配合,完善軟硬件條件,做足服務保障,才能營造良好的觀演體驗。

當然,如果以犧牲演出質量與消費者信任爲前提,只知道一味撈金的草台班子,還是別來沾邊了,不僅傷害消費熱情,更會對整個拼盤演唱會市場造成長期傷害。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