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第一,人口增量第二!鄭州,找回場子了!

城市財經 2024-04-09 12:01:24
作者:余飛01 | 鄭州超蘇州

鄭州,迎來了人口、經濟雙豐收。

4月7日,鄭州市發布了2023年統計公報,其中披露:

202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00.8萬人。

這一人口規模,相較于2022年增加了18萬,在已經公布常住人口數據的熱點城市中,增量暫居第二。

截至目前,熱點城市中仍有深圳、長沙、青島、東莞、佛山、福州、沈陽、大連、太原、貴陽、哈爾濱尚未披露。

在已公布數據的熱點城市,合肥以21.9萬的常住人口增量,暫居第一位。鄭州以18萬常住人口,暫居第二,杭州第三。

重慶則是目前公布人口數據的熱點城市中,唯一一個2023年常住人口減少的城市。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合肥在21.9萬人口增量助攻下,常住人口規模超越溫州,成爲長三角人口第四城。

鄭州在18萬人口增量助攻下,人口規模超越了蘇州,成爲中國人口第10城,且正在挑戰西安的排名。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其中帶*的城市未披露2023年數據,延用2022年數據

除了人口豐收外,經濟也迎來了豐收。

鄭州統計局披露:

2023年,鄭州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爲136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

7.4%這一增速,大幅跑贏了全國大盤2.2個百分點,穩穩位居26個萬億GDP城市增速第一席位。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相比于本號之前分析過的東莞、廈門、太原、南甯、昆明等水逆城市,鄭州算是去年爲數不多實現逆襲的城市。

回看數據,2021年,鄭州GDP12691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遠不及全國平均線8.1%,在24座萬億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二。

2022年,鄭州GDP爲12934.7億元,同比增長1%。相比上年,GDP增量僅爲243.68億元,在萬億城市中排名墊底;GDP名義增速1.9%,排名倒數第一。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鄭州在2019年超越長沙,建立的領先優勢消耗殆盡。2020年被長沙反超,2022年長沙將差距擴大至近1000億。

2023年,鄭州終于找回了場子。

02 | 鄭州虹吸全省

鄭州何以如此迅猛?主要有兩個因素:

第一,強省會戰略下的虹吸全省人口。

這一點,與合肥、長沙、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雷同。

中西部省會城市走得基本都是強省會戰略,此戰略之下,好的交通、醫療、教育、産業資源都會傾斜給省會,由此引發了省會虹吸全省人口現象。

來看幾組數據。由于很多城市尚未披露2023年常住人口數據,所以接下來的數據,仍延用2022年的。

2022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量第一,但湖南全省人口減少了18萬人,湖南除長沙外的其他城市,全部在減少。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再看安徽,由于大多數城市未披露2022年數據,仍看2022年的數據來看,2022年安徽只有合肥人口增量最顯著,滁州、蕪湖也尚可,絕大多數城市人口在減少。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陝西亦是如此,西安增量一騎絕塵,其他城市基本都在減少。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再看河南。除了鄭州,加上洛陽、商丘等幾個微量增長的城市,其余人口都在減少。特別是開封。

開封,這座北宋都城汴京,這些年由于工業失速,産業疲軟,人口大量流失。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河南一直都是人口輸出大省,2021年的人口減少量就位居全國第一,當年常住人口減少了 58萬人。2022年由于疫情導致的人口從東南沿海回流內地,河南人口減少速度放緩,但也減少了11萬人。

2023年,人口減少量繼續全國第一,減少了57萬人。從河南統計局披露的數據來看,去年河南省出生人口69.5萬人,死亡人口78.7萬人,自然人口減少了9.2萬人。

以此計算,去年河南省人口淨流出47.8萬人。

河南省其他城市流出的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奔赴省會鄭州,其余基本流向了東南沿海。

這也是中西部地區推動強省會戰略的目的之一,在抵擋不住東南沿海虹吸力量背景下,推動省會強大,抵擋虹吸,人口被省會虹吸走,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總比被東南沿海吸走,爲他人作嫁衣裳強。

第二,經濟産業大爆發。

除了強省會戰略引發的省會虹吸效應外,去年鄭州的經濟産業強勢複蘇也是主因之一。

從數據來看,工業是其最大助力。

從三大産業角度來看,第一産業(農林牧副漁業)增加值爲172.2億元,同比增長1.0%;第二産業(廣義工業)增加值爲5373.4億元,同比增長11.1%;第三産業(服務業)增加值8072.2億元,同比增長5.1%。

第二産業增速最猛,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一增速在重點城市中,同樣位居第一位。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鄭州第二産業表現強悍背後,是工業表現強悍。

2023年,鄭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這一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一位。

所以說,鄭州GDP增速搶眼背後,工業當記頭功。

從主要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6%、67.0%和12.0%。

計算機通信産業是鄭州的當家産業,去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增速最猛的還是汽車制造業。去年鄭州的汽車生産有多強悍?

2023年,鄭州市汽車産量83萬輛、增長61.7%,其中新能源汽車31.6萬輛、增長3.5倍。

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速堪稱狂飙。2022年,鄭州的新能源汽車産量才7萬輛,2023年猛漲至31.6萬輛。

數據:鄭州市統計局

迅猛背後,是比亞迪成産線正式投産。

根據鄭州市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

2023年,鄭州市制定了20條重點産業鏈三年行動方案,形成“一鏈一專班一研發機構一圖八清單”推進機制;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38個,簽約額2918.1億元、新興産業項目占比78.2%。比亞迪新材料等328個項目開工建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上汽乘用車二期等291個項目建成投産;工業投資完成1058.8億元、增長31.1%。六大主導産業增加值增長14.1%、占規上工業比重達84.5%,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8%、13.6%。

這麽多項目上馬,帶來兩個亮眼數據:

第一,便是汽車産量狂飙。

其中比亞迪生産線投産之後,鄭州比亞迪板塊當年完成産值334.7億元,生産整車超20萬輛,生産動力電池及儲能7GWh。

第二,拉動了固定投資增速。

去年很多城市增速疲軟,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固定投資增速下滑。而鄭州的固定投資增速逆勢飄紅。

2023年,鄭州固定投資增速高達6.8%。

2021年鄭州的投資增速爲-6.2%,2022年爲-8.5%。2023年相比于2022年反彈了15.3個百分點。

投資加速、項目上馬,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産量翻了四五倍,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就業,尤其是河南省其他城市的人群。

03 | 人多有何用

很多人不明白,城市要這麽多人有何用?更不明白,這些年中心城市發起的搶人大戰,有何意義。

其實,人口增量顯著,可以說明這座城市的人口競爭力強悍,人口競爭力強悍背後,是對城市經濟、産業的認可。

反過來,人口不斷流入,又會推動一個城市的經濟、産業、科技、消費、樓市發展。可以說,人口對于一個城市的綜合發展大有裨益。

更爲關鍵的是,中國的城市發展,政策主導爲主,而政策的傾斜和人口直接相關,尤其是城區人口和市區人口。

城區人口是劃定超大、特大、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I型小城市、II型小城市的唯一標准。

同時城區人口還是推動保障房建設、城中村改造的門檻。

去年8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下稱14號文件),拉開了中國新一輪房改序幕,也即確立了未來商品房、保障房雙軌制的制度。

14號文件明確提到,爲了防止出現“大幹快上”、盲目建設等現象,“14號文”強調穩慎有序、以需定建、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支持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實踐,具備條件的城市要加快推進,暫不具備條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項目儲備。”

也就是說,鼓勵城區人口300萬以上城市探索,其他城市不作要求。城區人口300萬以上城市,也即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

7月份國常會上審議通過的《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強調的新時代新任務。

文件明確進行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範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而市區人口則是各城市理論上能否擁有地鐵申報門檻的資格之一。

2018年國務院上調了地鐵和輕軌的申報門檻:

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産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引導輕軌有序發展,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産總值在1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擬建地鐵、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于每日每公裏0.7萬人次、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1萬人次以上。

來源:國務院官網

此前管理層明確表示,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這意味著未來人口多寡,不但決定了城市可獲得住宅建設用地面積,還與城市可以獲得的公共資源(如軌道交通、教育、醫療等)、政策紅利以及頭銜等有直接關系。

此外,人口多少還決定了你是否有國家級都市圈的申報資格。

2022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強調:

都市圈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優勢區域,需要充分考慮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城市逐步培育。不能跨越發展階段,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推動都市圈建設。

來源: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

這段話的意思是,都市圈不能泛濫,不能超周期發展,一些弱省會與首府城市,就不要湊熱鬧了。如蘭州、銀川、西甯、貴陽、南甯、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石家莊等城市的都市圈,大概率就此擱淺。

後續批複只會針對有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超大特大城市或者輻射能力強的大城市。

所以說,人口流入量越多,不僅意味著勞動力、人才儲備更豐盛,還能帶來更多的消費力,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同時,也能幫助城市自身爭取到更多的政策資源。

這就是各城市搶人樂此不疲的原因。

3 阅读:5340
评论列表
  • biu 20
    2024-04-09 21:09

    用戶16xxx77 回覆:
    注意嘴臉
  • 2024-04-09 17:18

    引進比亞迪真是一步好棋

  • 2024-04-10 10:30

    現在真的想趕緊把娃供出去,房子賣了回老家,收拾收拾院子種點花花草草,和發小吹牛打屁,過過像人一樣的生活,而不是一睜眼就是房貸、學費、物業費等等一張張填不滿的嘴[橫臉笑]

  • cc 8
    2024-04-09 14:45

    路過

  • 2024-04-10 22:10

    真不敢想幾乎全省地級市告負的情況下 鄭州大增600多億

  • 2024-04-11 07:56

    做爲鄭州的,想說,都沒幾個人願意過來,離國際鄭遙遙無期。有能力的最好離開河南省,去沿海,那邊福利啥的全方位碾壓內地。

  • 2024-04-09 20:07

    國際鄭發展才是硬道理!

  • 2024-04-09 21:27

    鄭州千萬別瞎折騰,區位優勢就足夠吃了

  • 2024-04-09 16:27

    怪不得咱們窮還生[笑著哭]

  • 2024-04-09 18:36

    看看房地産走勢

  • 2024-04-09 16:08

    經濟占三分之一,人口占五分之一 才是鄭州真正的定位!加油!!

  • 2024-04-09 20:17

    不知爲什麽要建大城市與超大城市,出行不便,到處擁堵,是多少人背井離鄉,把資源綜合分配,讓大家在家鄉就業不好嗎?

  • 2024-04-09 21:21

    國際鄭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