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真的去了洛陽,李淵讓位給李建成,雙方打內戰誰會贏?

尋根拜祖 2024-02-11 09:06:14

只要李淵活著,李世民一定會最大限度地克制,他與李建成的內戰很難爆發,如果打起來,李世民必敗無疑。

李世民去洛陽這件事我稱之爲“分陝而治”方案,它的提出者是李淵。

由于太子與秦王兩派的鬥爭無法調和,李淵既不肯廢掉李建成,又不願意傷害李世民,所以就想到了當年周公和召公的“分陝而治”,那就是將天下以潼關爲界一分爲二,李建成將來在長安當皇帝,李世民在陝東(包括河南、陝東、河北)如天子。

李淵的意思是讓李世民當個諸侯,除了沒有皇帝的名號,待遇等同于皇帝,只要從法理上承認大哥就行。

這種和稀泥的處置方式雖然能暫時壓住火,但其實後患無窮,他必然導致李建成與李世民的戰爭,甚至引發大唐帝國的分裂和瓦解,很不明智。我們只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李淵有點急昏了頭。

對這個方案李世民求之不得,于是秦王府上下立刻打點行裝,准備奔赴陝東,不料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此竭力反對,在哥倆的阻撓下李淵反悔了,“分陝而治”的方案破産了。

這個事件對李世民來說打擊很大,這也促使秦王集團加快了“玄武門之變”的步伐。爲了迷惑太子集團,李世民主動向李淵提出,將自己的心腹屈突通調離陝東道大行台,改由溫大雅接任。

溫大雅是李淵的心腹大秘,李世民此舉等于拱手讓出了陝東,這對李淵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其實李淵上當了,他根本不知道溫大雅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了。

此後,李世民立刻派心腹張亮率領1000人潛入陝東,與關東豪族秘密勾連。那麽,他們要做什麽呢?很簡單,爲“玄武門之變”做准備。

在秦王集團的方案中,一旦“玄武門之變”失敗,以洛陽爲中心的陝東就是他們的保命線、保底線。只是後來“玄武門之變”成功了,這張牌沒打出來。

交代了“分陝而治”的背景,下面我們講題幹分成兩個問題討論:第一,李世民爲何要同意“分陝而治”?第二,假如分陝而治導致戰爭,李世民能否打得過李淵、李建成的組合?

後人有一種誤解,認爲“玄武門之變”就是個過場戲,贏得很輕松,也必然很輕松,因爲李世民有兵權。

持這種觀點的人完全不懂什麽叫兵權,其實李世民根本就沒有任何兵權。兵權從來就不是一個整體,而是被切割爲管理權、調兵權、作戰指揮權,能讓他合二爲一的只有皇帝。

也就是說,除非作戰狀態下,將軍才能在兵符、調令以及相關單位的配合下,才能行使有限的“兵權”,否則無論多高職位的將軍都指揮不了軍隊。

事實上,李世民之所以猶猶豫豫不敢啓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因爲風險太大,兵力不夠,沒把握,偶然性太大。

在這種情形下,“玄武門之變”一定不是首選項。“分陝而治”雖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對身處劣勢的李世民來講就是勝利,起碼秦王集團保全了,合法地擁有了一塊“自留地”。

打個比方,就像賭場上,莊家拿出一個億,告訴你有兩個選擇,一是擲骰子,贏了一個億歸你,輸了拿命來;二是不用賭,直接拿走四千萬,你會選擇哪一個?

除非瘋了才會選擇第一個方案,所以李世民選擇了拿走四千萬,可惜莊家卻反悔了。

假如這個方案得到執行,李世民真的就萬事大吉了嗎?如果他能熬到李淵駕崩再動手,或許有勝機,否則他絕不可能贏得了李淵、李建成。

現代人過于神話李世民的軍事才華,認爲大唐是他打下來的,如果他舉兵,李建成甚至李淵捆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

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只能說他連曆史的門都沒摸著,也不懂軍事只是政治的延伸,得天下的核心因素是政治。

李淵能得天下,最關鍵的因素是他關隴集團成員的身份,正式靠這個身份李淵贏得了無法想象的政治地位。

李淵舉兵不算早,論影響力、論軍事實力,王世充、窦建德、李密、蕭銑、杜伏威,哪一個都比他強,但爲何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人沒有獲得關隴士族集團的支持。

李淵舉兵前身邊就聚攏了一批士族階級,進入河東、關中後,士族集團紛紛歸順,他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長安,那時候李世民還是個戰場上的實習生。

所謂李世民促成父親舉兵,那更是無恥的編造,李淵爲舉兵做了大量努力的准備工作,可謂處心積慮,李世民就是一個小跑腿的。

當然,這麽說並不是抹殺李世民的貢獻,但我們看清本質,大唐帝國李淵才是核心,李世民的貢獻遠不像史書說的那麽大,如果他不是李淵的兒子,他連表現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李世民跟李淵掰手腕,他一定不可能贏,雖然此時李世民在大唐帝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政治勢力。

唐初的基本盤還是關隴集團,其次是關東集團。關隴集團是李淵、李建成的“鐵杆票倉”,李世民的勢力範圍在關東,這得益于李世民在打敗王世充、窦建德後潛心經營洛陽有關。

也正因爲李世民急于打造自己的根據地,在洛陽動作太大,從而引發了李淵的猜忌和太子的反擊。

但李世民又犯了一個錯,在平定劉黑闼之亂後,他對河北士族階級的政策失敗了。史書寫得很含糊,從其它史料推測,李世民極有可能對河北的士族階級采取了高壓政策。

河北士族集團原本就很懷念窦建德,窦建德的死、李世民的高壓政策導致劉黑闼死灰複燃。所以二征劉黑闼時,李淵走馬換將,改用了李建成。

應該說李建成做得比李世民漂亮,同時在魏徵的建議下,李建成平定河北後加強了對河北士族集團的撫慰。

所以,李世民的關東基本盤其實不完整,缺失了河北,這是他的致命傷。也就是說,一旦父子倆撕破臉,李世民伸出被包圍的環境中,跟當年的王世充半斤對八兩。

更重要的是,李淵和李建成占據著道統的制高點,李世民戴上了不忠、不孝的帽子,追隨者也會大打折扣。

就算退一萬步,李世民是戰神,憑借這個特長他能“一白遮百醜”嗎?

我要說一句犯衆怒的話:論軍事才華,李世民其實就是個二流選手,算不上頂級的軍事家,跟當世的李靖相比,他做個學生都未必合格。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研究過唐初的戰爭史,如果研究過就不難看出一個真相,李世民談不上戰神,他也打過敗仗,是戰場讓他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他最大的特長有兩個,一是猛,常常以身犯險,二是忍,擅長後發制人。

真正的軍事家應該像李靖,人家水戰、山地戰、草原戰、沙漠戰,各種環境都能打,打過農民軍,也打過突厥、吐谷渾,各種對手都碰過,經曆過短兵相接,也玩過千裏奔襲,戰場變化玩得眼花缭亂,再複雜難打的仗到他這裏都“so easy”。

李靖還留下多部並發著作,包括蘇定方、李道宗、李大亮、薛萬徹、侯君集、契苾何力、執失思力能名將都是他的弟子。

李世民跟李靖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事實上,他曾經多次像李靖求教兵法。

如果李世民與李淵、李建成戰場對壘,我估計除了侯君集,不會有一個人站在李世民身邊。

我估計有人會說,李靖是支持李世民的。這是一個曆史懸案,有史料說,“玄武門之變”前李靖曾經表態支持李世民。但以李靖的性格特點來看,這種事不大可能發生,他應該會選擇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中立。

政治上明顯處于弱勢,加上河北這塊瘸腿,軍事上又未必占有,我看不出李世民有任何獲勝的機會。

那麽,熬到李淵駕崩,李世民對決李建成呢?這就不大好說了,李世民的獲勝幾率肯定會提高不少,但如果李建成不犯低級錯誤,恐怕李世民也很難成功。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