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唐帝國在中亞的數百年影響力

赫歇爾 2024-04-06 09:46:10

參考資料

Beckwith, Christopher I (1987), The Tibetan Empire in Central Asia: A History of the Struggle for Great Power among Tibetans, Turks, Arabs, and Chinese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simov, M.S. (1998),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ume IV The age of achievement: A.D. 750 to the end of the fifteenth century Part One The histor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etting, UNESCO Publishing

……在蒙古入侵之前,中亞穆斯林對中國的印象是“一個極其文明的社會,以其獨特的文字、熟練的工匠、正義和宗教寬容而聞名。”

安西大都護府(640年-約790年),是中國唐帝國于640年爲控制塔裏木盆地後而設立的機構。總部最初設在奚州(今吐魯番),後來遷至龜茲。

公元648年至658年間,龜茲、和阗、喀什等地設立安西四衛,作爲西部都護府的駐軍。到659年時,包括中亞的粟特、費爾幹納、塔什幹、布哈拉、撒馬爾罕、克什米爾、帕米爾高原、吐火羅斯坦、喀布爾等地區均歸唐帝國管轄。

安祿山叛亂(755-763)平息後,郭昕被授予安西大都護,盡管吐蕃帝國切斷了安西軍與長安的交通,郭昕仍堅守該地區。

安西大都護府的最後五年,被認爲是其曆史上的一個不確定時期,但大多數史料記載都同意唐帝國的最後殘余勢力,在790年被吐蕃軍隊擊敗,結束了唐朝在中亞近150年的影響。

唐三彩等中國工藝品在中亞和歐亞大陸西部給當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帝國的錢幣在中國人離開在該地區後“繼續被複制和鑄造”,考古發掘不斷現身帶有中文的錢幣。早期中東西亞人對中國的早期稱呼“Tamghaj”,該詞可能源自“唐家(Tangjia)”。

在波斯史詩《列王紀》中,“Chin”指的是唐帝國控制下的中國中原或中亞地區,唐帝國皇帝被中亞人稱爲Chin可汗(the Khan of Chin)。《阿拉丁》便是一部以中國勢力統治地區爲背景的阿拉伯故事,“發生在”唐帝國影響下的中亞。

之後的中亞草原帝國經常利用唐朝的影響,喀喇契丹(西遼帝國)的可汗使用“中國皇帝”的稱號。1124年,遼帝國貴族耶律大石率領的契丹西遷,除了蕭氏妃族和耶律王室之外,還包括大量漢人、渤海人、女真人、蒙古人和契丹人。

耶律大石打敗了喀喇汗國,征服了他們在中亞的領土。 契丹統治者被穆斯林稱爲“中國人”,以漢語爲官方語言,實行中國式的管理。“他們的管理效果受到尊重和尊重,部分原因是早年間唐帝國在中亞的影響力和地位”。

中國的文化吸引了中亞穆斯林,並有助于幫助喀拉契丹的統治。但因漢族人口相對較少,因此不太可能保留太多中國元素。後來,蒙古人將更多的中國漢族人遷移到中亞的撒馬爾罕等地,從事工匠和農業的工作。

“中國形象”對于契丹對中亞統治的合法性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蒙古入侵之前,中亞穆斯林對中國的印象是“一個極其文明的社會,以其獨特的文字、熟練的工匠、正義和宗教寬容而聞名。”

中國、突厥、阿拉伯、拜占庭和印度統治者並稱爲世界“五大君王”,人們對中國唐帝國的曆史記憶非常強大。一些穆斯林作家將喀喇契丹、甘州回鹘王國和喀什喀什地區視爲“中國”的全部部分。

1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