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時代的五次對外戰爭,逢敵必亮劍,如何能做到每戰必勝?

女公子來也 2024-05-06 16:32:17

毛主席,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新中國的締造者,在新中國國力不顯的年代,就曾經五次對外亮劍,而且無一敗績。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毛主席時代的五次對外作戰。

一、立國之戰

毛主席第一次對外亮劍是渡江戰役中的紫石英事件,這是一個面對外來侵略的強勢反擊。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打響,解放軍准備突破長江天塹,趕走國民黨。

這個時候,長江江面上出現了不速之客,英國的一艘護航驅逐艦——紫石英號。

紫石英號不顧警告,以保護僑民爲借口,硬闖長江防線,並且將炮口對准了解放軍的陣地。

在毛主席的指揮下,解放軍毫不客氣的炮轟紫石英,將紫石英號攆了出去。

毛主席知道,丟了臉的英國人不會這麽善罷甘休,于是先下手爲強,第一時間發表社論抨擊了英國的侵略行徑。

丘吉爾不樂意了,嚷嚷著要向中國派遣航母,找回場子。

但是沒想到,毛主席比他更強硬,再加上渡江戰役勢如破竹,英國再也不敢強行派遣軍艦了。

這一仗,告訴英國和西方列強,他們在中國領土來去自如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第二次對外亮劍是抗美援朝,這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1950年,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半島,一路打到了鴨綠江附近,將炮火燒到了中國領土上。

當時中國不少人都認爲中美之間實力差距巨大,而且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實在是不宜再興戰火。

但是毛主席分析了當時局勢,認爲中國有參戰的必要,于是力排衆議,派遣志願軍奔赴朝鮮。

美國仗著自己的裝備優勢,最初根本不把志願軍放在眼裏。

但是沒想到,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如此悍勇,一路平推。

不僅將美軍推回了三八線,還差點將美軍推下海。

打得美軍連主帥都換掉了。

這一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震懾了西方列強。

自此之後,他們再也不敢跟中國進行大規模戰爭,只敢在背後搞一些小動作。

抗美援朝戰爭之後,西方依舊在中國邊境搞事情,爲此毛主席又亮了三次劍,分別是哪三次呢?

二、對外反擊

毛主席態度強硬,指揮解放軍反擊,1969年在珍寶島大勝蘇聯。

蘇聯沒有想到自己會輸,怒不可遏,叫囂著要對中國核打擊。

毛主席絲毫不懼,縱橫捭阖,將美國拖下了水,逼得蘇聯只能將氣咽下去。

對美重拳出擊,對蘇鐵骨铮铮,毛主席帶領的中國人民面對兩大超級大國,絲毫不懼。

這下,美蘇都知道中國不好惹,再也不敢跟中國直接沖突。

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會扶持代理人,慫恿他們對付中國。

這就要說到第四、第五次亮劍了。

第四次亮劍是對印自衛反擊戰。

因爲曆史遺留問題,印度與中國産生了領土沖突。

美蘇覺得這是給中國制造麻煩的機會,于是支援印度對抗中國。

得到美蘇支持的印度自信心膨脹,在中國邊境制造事端,想要侵吞中國領土。

于是,1962年10月20日,解放軍突擊印度,將印度打了回去。

僅僅一個月時間,解放軍便劍指印度首都,讓印度知道了雙方之間的巨大差距。

印度至今對此有陰影。

第五次亮劍是西沙海戰,對付的是越南。

越南是在蘇聯的支持下,有了對西沙豐富資源的觊觎之心。

有了蘇聯的武器支持,越南信心滿滿,不斷入侵我國海域。

爲了保家衛國,1974年西沙海戰打響,這是已經81歲高齡的毛主席,帶病指揮作戰。

這一戰,解放軍以劣勢裝備戰優勢裝備,打出了南海40年和平。

新中國七次外戰,毛主席指揮了五次,從無敗績。

毛主席的勝利法寶是什麽呢?

三、制勝法寶

第一大法寶,就是毛主席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

每一場外戰,中國都是處在不利局面,每一仗都不好打,但是毛主席能看到打這一仗的必要性。

比如抗美援朝,中美實力差距太大,勝算很小,而且朝鮮半島的戰火,未必與中國有關。

但是毛主席敏銳地意識到了,美國入侵朝鮮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危害,力排衆議出兵朝鮮。

而且毛主席有著高超的指揮藝術,能夠選擇正確的時機出戰。

比如,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毛主席就是趁著古巴導彈危機之時,美蘇自顧不暇,沒空支援印度的時機出的手。

等他們反應過來,我軍已經撤了。

可以說,毛主席在世界曆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軍事大家。

第二大法寶,鋼鐵一般的軍隊。

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以保家衛國爲信念,是一支有思想,有信仰,有軍魂的軍隊。

精神的力量是解放軍凝聚力的源泉,也是戰鬥力的保障。

第三大法寶,群衆路線。

毛主席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人民群衆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毛主席珍惜民心,愛護百姓。

每次外戰,國內的民衆都全力支持,捐錢捐物,爲前線戰士做好後勤工作,讓他們免除後顧之憂。

有了三大法寶,全國上下一心,衆志成城,這才有了攻無不克的解放軍,有了百戰百勝的共和國。

參考資料

王宗志,武春霞.西方炮艦政策的破産——“紫石英號”事件背後的外交較量.共産黨員(河北),2020(17):55-56.

陰樹琪.影響毛澤東抗美援朝出兵決策的主要因素分析——兼評《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學理論,2015(15):95-96.

劉征魯.毛澤東決策對印自衛反擊戰.湘潮,2017(8):4-9.

洪星,張成軍.毛澤東與珍寶島事件.湘潮,2017(11):4-9.

劉征魯.毛澤東決策的最後一戰:西沙海戰.湘潮,2017(3):59-63.

王國龍.用大曆史觀看毛澤東“三灣改編”的永恒價值.黨史文苑,2023(12):9-12.

3 阅读:113
评论列表
  • 2024-05-08 22:42

    世界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