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奪權,爲何曹魏的衆多大臣都是無動于衷?沒有人站出來

文诩曆史 2024-05-21 09:23:38

曹操用盡一生打下江山,不成想爲司馬家做了嫁衣,在幾十年後,司馬家成爲了這片江山的主人。促成如此情況的事件就是正始十年的高平陵政變。但是,在整個事件中,那些曾與曹操打天下的功勳後人竟沒有什麽人站出來,只是坐看司馬家奪取朝政,這是爲什麽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曹魏的朝堂是如何構成的。

其一就是世家官員。

在曹操在世的時候,他一直致力于發展寒門勢力,不過麾下還是有著衆多的世家子弟,比如荀家、鍾家、司馬家等等。而到了曹丕時期,推行九品中正制以後,世家官員更是充斥了整個朝堂,這才有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說法。

其二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子弟。

曹家與夏侯家因爲有著宗親關系,他們基本掌控大量曹魏的軍政大權。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或者曹睿,他們對于宗親將領都是十分信任和看重的。

其三就是寒門官員。

這些人在朝堂實力並不強。不過在當初曹操南征北戰的時候,因爲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因此大力扶持寒門,比如五子良將幾乎全部出自寒門。

但是,無論是那一種官員,在高平陵政變發生的時候,都沒有站出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司馬懿當時已經徹底掌控了人心。

首先是寒門官員。

按理來說寒門應當與世家是敵對才是,但是司馬懿用人習慣深受曹操的影響,其在外統兵的時候對于那些出身寒門的人非常照顧,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鄧艾。

而當初與曹操打天下的寒門官員的子嗣在後來也逐漸歸附到司馬家,比如張遼與樂進的子嗣,後來就是一心跟隨司馬家。

接著說宗親。

曹氏與夏侯氏的宗親在曹魏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因爲最初兩家是人才濟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家的人才也逐漸開始凋零。尤其是在第二代離世以後。

在曹丕和曹睿在世的時期,兩家還是人才衆多,比如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這些人沒一個壽命長的。這才造成當曹睿臨終前,不得不讓曹爽作爲輔政大臣。但是曹爽的才能如何能鬥得過司馬懿?

此外,皇室對于宗親有著諸多限制,這也是造成宗親人才凋零的原因。

曹家與夏侯家說到底也是世家,雖然最初的時候曹家、夏侯家與司馬懿是一個競爭的關系,但是隨著人才凋零,他們不得不考慮後路,到後來也開始了合作以及聯姻。因此,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迎娶了夏侯徽。

最後是世家官員。

司馬家本身就是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大世家,那些世家官員自然是與司馬懿更加親近。自古皇權與世家的關系都是比較微妙的,在曹爽輔政的時期,更是制定了一系列限制世家的政策,這直接失去這些世家官員的支持。

正是如此,當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基本沒有人站出來討伐司馬懿,也就幾個出自宗親的官員發聲,但是如同一片水花一般,轉眼就消失不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