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坦言:中國在中越戰爭中得到的東西,瞞過了全世界

讀聞悅事 2024-05-07 20:07:04

文| 馬曉斌

編輯| 昭明

從地理位置來看,中越之間應當是唇亡齒寒,相互守望的兩國。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爲他國的地緣政治問題,中國與越南之間雖不至于敵對,但也算不上多好。

爲了進一步挑動中越兩國的關系,美國人甚至坦言放出了“中國在越戰中得到的東西,成功瞞過了全世界”的言論,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01從戰友到敵人

因爲地理相鄰的緣故,同處亞洲文化圈的中越兩國之間有著分不清、道不明的關聯。

尤其是在曆史上,越南與中國的關系更爲複雜。

近代以來,中國與越南的發展逐漸落後,進而都先後成爲列強剝削的對象。

越南淪爲法國的殖民地,而中國則成爲了半殖民半封建國家。

中越兩國人民的身體中,都住著一個高傲不屈的靈魂,沒有誰願意成爲他國的殖民地,爲了改變命運,中越兩國又選擇了相同的道路。

中國人民發起反抗的時間更早一些,爲了積攢經驗,一些優秀的越南領導人不惜前往中國,在中國的革命運動中,找尋越南獨立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沒有忘記越南這個同病相憐的夥伴,因而向越南派遣了一部分優秀的指戰員,參與越南反法戰爭。

然而面對中越兩國人民,法國並未選擇退卻,反而聯合了美國,妄圖將越南的武裝力量全部消耗掉。

越南優秀領導人胡志明意識到,僅憑借中越兩國的力量還無法與美法聯軍抗衡,于是又向前蘇聯求助。

越南反法抗美戰爭前後共曆經三十余年,中國在越南戰場上的消耗也超過了200億美元。

如此的情深義重,再加上同屬社會主義聯盟,任誰都會覺得中越兩國的友誼將日益彌堅,然而現實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巴掌。

胡志明去世後,越南政權交替,在中蘇交惡之後,越南新政權義無反顧的選擇站邊前蘇聯。

1972年後,越南對中的敵對意向明顯,不僅驅趕搶掠在越僑民,而且還派武裝力量在中越邊境制造混亂,蠶食中國領土。

爲了震懾越南,中國只能于1979年向越南發起自衛反擊戰。

02越戰中的損失

1979年發起的對越反擊戰是一場極快速的反擊戰,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僅搶回了被越軍蠶食的土地,更是將戰線一路南推至越南首都附近,大有一副直取越南首都的架勢。

就在戰爭局勢一片大好之際,中國宣布從越南撤軍,因爲中國的目的已經達到。

在很多中國人眼中,這場戰爭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強勢,達到了震懾越南的目的,然而在國際上,一些評論家卻認爲,中國並未在這場戰爭中討到便宜。

其一,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已經顯示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然而在對越反擊戰中,中國的對手換成了越南軍,結果中國軍隊卻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中國解放軍的傷亡人數便超過了兩萬(犧牲6954,傷14800)。

雖然這其中涉及到裝備、通信、地形、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還是准備不足。

其二,1979年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剛開始,中國亟需其他國家的好感,然而無論是對越戰爭,還是中國在外交上對前蘇聯的指責,都讓一些國家對中國有了意見。

尤其是像馬裏、利比亞以及馬達加斯加等前蘇聯集團之外的國家,更是沒有明確表達對中國軍事行動的支持,他們更希望中國能理性的看待兩國之間的矛盾。

其三,抗美援朝結束後,一些西方國家便已經開始鼓吹中國的“霸權主義”,尤其是中蘇交惡之後,中國幾乎已經被貼上了“霸權主義”的標簽。

中國對越戰爭的戰場被中國一路推到了越南境內,甚至在一些國家看來,這場戰爭自始至終都在越南境內,這種局勢無疑坐實了中國“霸權主義”的罪名。

一些評論家認爲,這種罪名被坐實,將會把一部分亞洲國家推向中國的對立面,這對中國的發展而言,有著明顯的不利影響。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一些評論家看來,中國對越反擊戰的主要目的是震懾越南,使得越南在軍事上更爲依賴中國。

然而這場戰爭打響之後,中國雖震懾了越南,卻使得越南在軍事上更依賴前蘇聯,這與中國原初的目的背道而馳。

綜合來看,中國對越反擊戰明面上好像贏了,但實際上失去的更多。

03越戰中的收獲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對越反擊戰于中國是利是弊的問題,現實給了答案,美國有學者更是坦言,中國在對越戰爭中所獲得的東西,遠比人們想象的更多。

從曆史機遇來看,中國要打響對越反擊戰,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中國爲什麽偏偏選擇了1979年。

1978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然而這項政策的事實並不順利,一些人以爲這項政策的實施,將改變中國的性質。

爲了安撫這些持反對意見的人,鄧小平同志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可實踐需要時間,中國到底需要多久才能證明,改革開放是當時中國最明智的選擇?

一些評論家認爲,無論中國是否有意識地將對越反擊戰選擇在了1979年,對越反擊戰都成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推力。

這種推力不僅體現在中國市場的內需上,更是體現在中國人的危機意識上,也許正是因爲有了對越反擊戰,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有效實施需要其他國家的配合,而其他國家是否能給到應有的配合,關鍵在于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認可。

中國對越反擊戰僅用二十多天的時間,便取得了理想的戰果,無疑是向世界釋放了兩個信號。

其一是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絕對不會向霸權主義低頭。

另一個便是中國已經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可以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是個值得信任的大國。

此外,在一些美國學者和專家看來,軍事上的進步是中國在對越反擊戰中的最大收獲。

在他們眼中,中國高層領導人借助這場戰爭,用合理的手段重新整頓了軍隊,爲中國軍隊後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基礎。

一方面中國借用對越反擊戰的借口,讓各軍區在此後十年間輪流作戰,不僅提升了部隊的凝聚力,更是鍛煉出了一支高素質的作戰部隊。

另一方面,中國借越南之手,讓中國軍隊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主動暴露出來,而後中國才能對症下藥,將軍隊打造成一支現代化的部隊。

比如在越戰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百萬裁軍、增加國防預算以及武器自主創新等都可看做中國對症下藥的結果。

也許正是因爲無論是對越反擊戰對改革開放的影響,還是對中國軍事的影響都在世界各國的預料之外,所以美國學者才酸酸的說,中國瞞過了全世界。

材料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參考文獻:

[1] 李雲逸.1975—1979年中越關系的流變——基于法國外交檔案的考察[J].冷戰國際史研究,2018,(02):91-106+4-5.

[2] 薛力,李骁.中越邊境戰爭:原因探析與中方收益評估[J].戰略決策研究,2015,6(02):67-83+103-104.

[3] 張學林.看曆史:中越之間的摩擦與沖突[J].輕兵器,2014,(13):10-13.

[4] 張凱蛟.中國爲何而戰[J].大科技(百科新說),2009,(10):4-9.

3 阅读:2172

讀聞悅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