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娃的十個“低成本”,把這些事做好,孩子自然而然就優秀了

蘭媽談育兒 2024-04-28 20:50:14

文/蘭媽談育兒

好的教育,應該是在相對于輕松的氛圍中産生的

如果你感到養娃太辛苦了,那說明方法沒有用對,早點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讓養孩子這事情變得更簡單一些

陪讀媽媽周周,家裏有個讀一年級的兒子,每到了周末嘴巴就停不下來,一直嘟嘟個不停

原因嘛,自然是孩子不聽話了

從剛步入小學開始,周周似乎就比其他父母更焦慮、更辛苦一些

就拿學校每天早上吃早餐這件事來說

其他同學都能遵守紀律排隊吃飯、排隊回教室,而周周的兒子偏偏要走在最後面,不是趁機跑去看大哥哥打會籃球,就是竄到其它年級找熟人聊聊天

就連吃飯的時候也挑三揀四,別人是實實在在地吃飯,他卻是實實在在地挑食,喜歡吃的食物一口沒動,不喜歡的食物被規規矩矩地挑出來放在桌子上

最後,班上其他同學都排隊回教室晨讀了,他才不緊不慢地把食物往嘴裏放

吃飯都如此磨蹭、敷衍,那學習就更不用多說什麽了,老師更因爲這些問題經常找到媽媽批評

也正因如此,周周才比其他父母顯得更焦慮煩躁一些

每每遇到兒子調皮的時候,她也一臉無奈地求助說:

有沒有不發脾氣就能養好孩子的“低成本”呀

事實上,輕松養娃不在于成本高低,而是在于適不適合孩子,就像你說的一句話能讓孩子恢複自信,這就是簡單不費力的低成本

但這個過程是需要方法、更需要耐心

所以,蘭媽今天就分享10個“低成本”又不消耗情緒的養娃方式,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01

不要比較

盡可能多發現孩子的進步地方

孩子身上的優點是需要靠發現和鼓勵的,如果總是盯著缺點不放,還愛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那心態崩了,還談什麽學習呢

有一個二胎媽媽,大女兒性格倔犟愛頂嘴,二女兒見風使舵懂得討好

比如,每次說起大女兒貪玩、不好好學習這件事情時,小女兒不是跑過來貼貼臉,就是拿筆拿本開始練字,然後再告訴媽媽:

“我喜歡學習,媽媽你教我讀書吧”

“媽媽你看我寫的字好不好”

在這種對比性下,媽媽也總會喜歡說:“學得好不好,字寫得怎麽樣,只要有讀書寫字的態度早晚都會優秀,也值得表揚”

回頭再看看大女兒,更是直接批評說:“你要多向妹妹學習,你看她比你小那麽多,人家多愛學習呀”

事實上,小女兒哪裏是愛學習,只不過看到媽媽教育姐姐時太凶了,爲了不成爲下一個批評對象,才做出積極學習的假象

平時只要媽媽沒在身邊、沒有批評姐姐的時候,就不曾再積極好學了

而多年之後,兩個女兒對媽媽的評價也是:“太凶了”、“不敢跟她說話”

學習方面,本來還在認真思考,一聽到批評的聲音就立馬暴躁起來,特別是每次被拿出來作比較的時候更加挫敗,抵觸的厭學心理也會隨之更嚴重

就像養育孩子一書中提到的:

聰明家長都應該意識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秘訣就是讓他們覺得“我進步了”,而不是“我有多麽失敗”

所以,輕松養出優秀孩子的“低成本”就是擺正心態

告訴孩子:“最近進步很多,特別是某某地方簡直是讓人感到驚喜,如果能繼續加油,下一次一定會比這次做得更好”

耐心、細心、和積極語言,這就是用“低成本”養出優秀孩子

02

不要刻板

對別人溫柔、對孩子更要溫柔

有那麽一段時間,女兒特別反感我說話,哪怕只是淺淺建議一下,都會惹得她大發脾氣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總責怪她:“脾氣太差”,情急時甚至還會說氣話:“你愛怎樣就怎樣,我又不欠你的”

直到又一次發生爭吵時,女兒在憤怒中說出了原因

她對我說:“媽媽,你爲什麽在外面跟別人說話的時候都那麽溫柔,回到家對我就不耐煩,你是不是不愛我,討厭我呀”

我詫異地問她:“怎麽會”、“有嗎?我好像沒有對你不耐煩”

女兒回答說:“有呀,你每次都特別喜歡吼我”

之後,她還特意清了清嗓子模仿我之前的說話語氣:

“快點,都幾點了,有沒有一點時間概念”

“這麽簡單的題都不會,還能幹什麽”

“幹啥?忙著呢,別來煩我”

聽完這些,我突然意識到:“人性就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意識不到自身問題”

幸運的是女兒還“敢”對我說出這些

而自從放下刻板,對別人溫柔、對孩子更溫柔的統一標准後,女兒對我的態度也跟著改變了

不再動不動耍脾氣哭鬧,也會主動來找我幫她提建議

03

不要嫌慢

貪玩愛偷懶是孩子的成長天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貪玩不代表差勁,愛偷懶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學渣

有個朋友,最近爲她女兒的學習可是操碎了心

爲了更好地輔導孩子學習,每天還把教輔資料帶到公司,趁著午休時間加班學習

用她的話來說,只有自己先把知識學會了,才能輕松把孩子教會

可結果呢,朋友在抽空就學的勤奮努力下把知識都學透了,她的女兒還停在原地踏步,甚至連上個周教的知識點還沒整明白

這讓朋友感到很挫敗,一直認爲:“學不會就是貪玩沒認真聽,沒聽懂就是偷懶,私底下沒有好好做練習題”

對于這樣的評價,女孩感到很委屈,哭著發泄說:“對,我就是又笨又懶,沒你學東西快,你滿意了吧”

是呀,孩子的接受能力又怎能和成年人相比呢

即便孩子貪玩愛偷懶,這也是他們的成長天性,回想我們小時候或許還沒有孩子做得好

所以,養好孩子的“低成本”需求還需要耐心等待、不要嫌煩

多對孩子說:“最近進步很大,爸爸媽媽小時候表現得還不如你”,這種“看得見的優點”才是激勵孩子更努力學習、積極挑戰的內在力量

04

不要批評

孩子喜歡挑戰、但也害怕失敗

每個人都希望在變好的路上可以更優秀,孩子也不例外,可他們喜歡挑戰的同時也害怕失敗

讀四年級的女兒,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就主動請求:“不需要接送”,她自己可以每天獨立上下學

原因竟然是很多同學都自己獨立了,大家還嘲笑她:“都那麽大了,還要媽媽每天接送,真丟人”

正是有了如此經曆,女兒每天上學才拒絕:“不讓家長再接送”

這種習慣一持續就兩年

可到了今年這個學期,女兒有天突然淚眼婆娑地跟我說:“媽媽,以後上學你能不能每天接送我”

問及原因才知道,原來是每天一起上學的朋友跟她鬧矛盾了

害怕孤獨、也擔心別人會嘲笑她沒有朋友,就硬拉著要每天接送

奶奶擔心好不容易養成的好習慣會因此功虧一篑,就批評說:“朋友跟你絕交了,就新交一個朋友,有什麽大不了的”

而我卻認爲:“這是友誼小船說翻就翻的挫敗感”,爲了幫助女兒克服心理壓力,我每次都尊重她的意見

她需要我接送時隨時待命,她不需要我接送時,交代幾句“注意安全”之類的話後就目送著離開

這就是尊重、理解和回應孩子的“低成本”養娃方式,孩子向你述說委屈最需要的也是得到幫助、而不是批評

05

不要謙虛

一句表揚會讓孩子開心好半天

不要吝啬對孩子的表揚,更不要在孩子優秀的時候謙虛

親戚家的一個女兒,讀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被調離新崗位,班裏也來了一個新老師

新老師進班級的第一節課,簡單地自我介紹後就開始選班幹部

女孩當時坐在第一排的第一桌,規規矩矩的認真模樣引起老師的關注,並選爲了新班長

而女孩得知自己成了班長,當時就喜極而泣地哽咽起來

面對老師的關心和詢問,也講出來內心隱藏已久的自卑感

原來,女孩從小到大做什麽事情都認真努力,可在家裏沒有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可,在學校競選班幹部、有任何比賽和舞台活動也從來沒有入選過

明明很努力卻從未被發現,這讓女孩感到挫敗、委屈和失落

這次能入選班長一職,對女孩來說就是學習更上一層樓的新起點

正如《如何養出自信孩子》一書中提到的:“成長型孩子自尊心強,需要鼓勵、更需要認可”

我們低成本養出優秀孩子也是一樣,誇孩子努力、能堅持、有進步…他們才能在充分的勝任感下一天比一天陽光自信

06

不要放任

該堅持要堅持、該拒絕要拒絕

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教育需要規矩束縛、更需要守住規矩底線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

“同樣一個班級、同樣一個老師,爲什麽教出的孩子卻有學霸和學渣之分”

很明顯,這跟班級、和老師無關,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孩子自己身上

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的表姐,面對衆人對她能力上的誇獎和贊美時,卻坦言告訴大家:

“我能擁有今天的成就,最感謝的人就是我的媽媽,因爲一路走來的所有成績,都是來自媽媽對我的堅持和培養”

原來,表姐小時候身體比較差,經常因病請假,每次在家裏也不願意面對枯燥的書本作業

爲了逃避學習,最擅長的就是無病呻吟,明明只是普通的小感冒,卻誇張地嚷嚷著:“手不能動,腿也不能動了”

面對如此一幕,姑媽也是“姜還是老的辣”,生病可以請假在家休息,手和腿也可以不能動,但學習不能落下

每次表姐一犯懶、抱怨時,她都把作業拿到床上,可以不動手寫答案,但一定要動腦筋思考、動嘴巴說出答案

久而久之,表姐即便是請假也沒有落下功課

而多年後再回想這些事,表姐也坦然說:“如果當初媽媽沒有堅持,放任不管我,那也就沒有現在的我”

可見,指望孩子自覺自律本身就不現實,該堅持就要堅持,該拒絕的時候也要拒絕

只有讓孩子把行爲慢慢變成了本能,習慣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07

不要催促

孩子更喜歡你陪著他一起學習

有一個年薪百萬的父親,事業有成,在公司裏領導著百十號人,可他在家裏卻連自己的兒子都“搞不定”

有次家長會上,他當衆提出疑問:“爲什麽我的孩子成績還是那麽差,明明我和他的媽媽每天都那麽認真輔導”

結果,班主任反問他:“你知道孩子哪科學得好、又不擅長哪科嗎”

父親搖搖頭

老師又接著問:“那你知道孩子爲什麽成績不見提升,有沒有想過是不是壓力太大了呢”

父親還是搖搖頭

可也恰恰是這兩個問題,讓他明白了問題所在

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原來是那麽的微乎其微,根本就不了解孩子,又如何能動動嘴巴就低成本把孩子培養好呢

所以,教育的低成本就是先了解孩子、後影響孩子,盡可能地把自己也當成“另一個孩子”

比如,把孩子當成你的“小老師”,多請教一些他們能解答的問題

又或者,重視親子共讀、一起做家務、講故事、玩角色扮演遊戲,當孩子每突破一個小目標時,還要爲他們制造一些小驚喜,這些都能夠很好地提升孩子的成就與滿足感

08

不要缺位

爸爸媽媽角色是無人能代替的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父親和母親的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媽媽帶來的是安全感,而爸爸帶來的則是擔當

有這樣一個頻臨崩潰的家庭

爸爸整天忙工作,也只有周末兩天才回家一次,家裏的家務事、和兒子的學習問題,幾乎就沒怎麽參與過

媽媽呢,就是典型的全職媽媽,每天都是以孩子和家庭爲主

可男孩子嘛,終究是喜歡探險、好動和頑劣一些,每次不聽話的時候媽媽爲了好管教一些都是非打即罵

時間一長,孩子開始叛逆不聽話

媽媽試圖讓爸爸拿出威嚴管管孩子,但爸爸卻不想當那個壞人,擔心會因此被孩子疏遠討厭,就保持沉默地冷眼旁觀,把一切事情都交給媽媽去處理

最後,媽媽的情緒變得越來越暴躁,兒子也像是脫缰的野馬一樣經常會沖動失控,有時候還會氣性大地對爸爸媽媽“動手”

這是父母缺位的後果

一個家庭若沒有爸爸的參與,媽媽會容易情緒化,最後也會把這些情緒轉移在孩子身上

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的角色都是無人能替代的,大家只有各守其位才能把一個家、一個孩子經營得更好

09

不要著急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建立榜樣

並不是說我們生養了孩子,孩子就會親你、愛你、敬你,所有親密關系背後都是相互依存的

學校門口,有一位爸爸正在批評兒子說:“讓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現在考試才考這麽點分數吧,看你回家怎麽給媽媽交差”

男孩聽後,一臉不服氣地怒怼回去:“就知道說我,你還不是一樣,每天下班回家就往沙發上一躺,跟個大爺一樣玩手機,笑得還跟個傻子一樣”

接著,就是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的互不相讓了:

爸爸說:“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子,這能一樣嗎”

男孩說:“大人怎麽了,大人也需要立好榜樣,媽媽嗑瓜子,你玩手機,而我卻在學習,這公平嗎”

很顯然,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成長過程中給他們建立榜樣

父母在前面怎麽做,孩子就會在後邊跟著怎麽學習

6歲以前,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12歲以前,父母是孩子的成長榜樣

到了青春期左右,父母又是孩子的挑戰和超越目標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用心陪伴、以身作則,他們才能在更多潛移默化中激發鬥志,積極向上地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鬥

而孩子優秀這條路上,父母用心陪伴、育兒先育己、並爲孩子樹立榜樣,成爲孩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模板,那孩子成長之路上就有了精神世界的力量支撐

父母現在所展示的,也會成爲孩子將來所發展的樣子

10

不要內讧

家庭統一戰線、才能立好規矩

父母和孩子還是彼此相互成長的共同協作之路,只有統一戰線才能立好規矩、成長得更優秀

有一個9歲女孩,從小自尊心強、還喜歡攀比

只要是看到班上其他同學、身邊其他朋友有的,那她也一定要擁有

讀三年級那年,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只能接打電話的電話手表

她帶到學校和同學的一對比,不能加好友、不能拍照片,也不能微聊之後,就回家要求媽媽給她換個跟同學一樣的手表

媽媽拒絕了,她就找到爺爺軟磨硬泡,最終故意把舊手表泡水,爺爺看到徹底不能用後只好答應買個新的

四年級那年也一樣,看到其他同學訂購了少年月刊,回到家就讓媽媽也訂購

媽媽爲了挫一挫“想要什麽就買、買到手又不珍惜”的性格,就要求她寫保證書

比如,拿到書後有什麽計劃,每天打算讀多少頁,如果沒有滿意的回複就不給買

結果,女孩一哭二鬧找到奶奶訴苦

奶奶還吐槽媽媽:“買書是好事呀,爲什麽不買?平時不知道買多少東西了,現在連幾十塊錢都舍不得花”

聽到這裏,媽媽委屈極了,有那麽一段時間對女兒不聞不問,吃什麽、用什麽、要什麽統統都找爺爺奶奶

可沒過多久,爺爺奶奶也招架不住了,知曉孩子的攀比、虛榮心強又怕說重話得罪,就呼喚媽媽趕緊回來管孩子

這就是家庭不統一的教育內讧,明明是管教孩子,結果卻是大人之間的觀念、和越位之爭,孩子最後不知道怎麽做、更也不知道該聽誰

所以,養好孩子的低成本建議,還需要保持家庭統一戰線的和諧穩定

爸爸媽媽不缺位,爺爺奶奶不越位,大家先做好自己、然後再去影響孩子

這一路或許比較漫長,也沒有那麽輕松簡單,但只要不放棄、不泄氣,終有一天,相信我們會看到孩子破繭成蝶的那一天

那麽,關于養好孩子的一些低成本建議,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6 阅读:2248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