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千年瓷都“修”陶瓷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5-16 19:44:40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者按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如我在訴,念念在茲。人民法院辦理的案件,絕大多數都是看起來十分普通的“小案”。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即日起推出“如我在訴”欄目。欄目從小案小切口入手,通過記錄法官辦案,體現法官查明事實的微末細節;注重法官釋法說理的微言大義,體現法條中的公平正義存在于每個鮮活案例裏;注重“小案”辦理“情法交融”,展現法官將心比心的每一句話語所傳遞的司法溫情。

江西省景德鎮市在千年窯火錘煉下,催生出了燦爛輝煌的陶瓷文化,積澱了濃郁的陶瓷藝術氛圍,而保護好景德鎮陶瓷知識産權,是守護“千年瓷都”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知識産權是文化創意産業的核心資産,保護好知識産權才能提升陶瓷創客們的創作熱情,保障陶瓷文化創意産業的繁榮發展。”景德鎮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胡志勇說。

“陶瓷花器(奇異)這款産品是對自然的波浪線進行抽象化的處理,對陶瓷材質電鍍,然後搭配磨砂的工藝進行組合對撞。這款産品上線後銷量特別好。看到有商家在抄襲我的設計,我是比較心痛的。”江西省景德鎮市貝漢美陶瓷有限公司設計師岑鵬指著陶瓷花器說。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陶瓷花器(奇異)産品實物(中)。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設計師岑鵬向記者介紹陶瓷花器(奇異)産品時說:“這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2023年7月,貝漢美陶瓷有限公司就“陶瓷花器(奇異)”專利與某陶瓷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糾紛向景德鎮市知識産權局提出專利侵權糾紛處理請求。景德鎮市知識産權局依法作出行政裁決,認定被請求人侵權行爲成立,責令其立即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侵犯請求人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産品,銷毀制造模具,不得銷售尚未售出的侵權産品或者以任何方式將其投放市場。

隨後,貝漢美陶瓷有限公司提出侵犯專利權賠償數額糾紛調解請求,于是,景德鎮市知識産權局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邀請景德鎮知識産權法庭參與調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景德鎮知産法庭副庭長胡志勇(右)到貝漢美陶瓷有限公司,了解專利産品。

“貝漢美公司最大的訴求是盡快下架侵權産品,因爲侵權産品價格一般很低,會拉低産品市場價值,正品的價格就賣不上去了。”景德鎮知識産權法庭法官汪至美表示,“賠償一方面是彌補損失,另一方面是對侵權方起到震懾作用。”

辦理案子的同時,汪至美一方面跟企業說要有自己的創新産品,法院會保護你的權利,同時也告誡企業,不要去模仿別人的産品,不要有侵權的行爲。

而侵權方認爲下架産品可以,但不太能理解爲什麽還要賠償。

汪至美耐心解釋:“原創産品在設計時要反複調試,設計稿出來之後要做出成品,又要在調色、材料等方方面面進行探索。這個過程需要有大量的投入,成本很高。而侵權産品投入市場導致原創公司市場份額被搶占、銷售價格被侵蝕,造成經濟損失。”

“這件事情其實也是給你提了個醒,讓你知道侵權行爲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這次一點錢都沒賠的話,你會覺得侵權這件事是輕飄飄的。甚至可能有這種心理:‘首先,我抄襲了,別人不一定抓得到我。如果抓到了,那我就下架産品,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所以,賠償還是需要的。”汪至美說。

侵權方認爲汪至美說得有道理,最終,向請求人支付了侵權賠償金4萬元。

貝漢美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接明表示,法官盡心盡力爲雙方考慮,保護陶瓷行業發展的精神值得肯定。

汪至美對景德鎮和陶瓷行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她說:“我是景德鎮本地人,我對景德鎮陶瓷業的成就感到自豪。我和陶瓷從業者都希望把陶瓷品牌做得越來越好,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

汪至美在辦理陶瓷侵權案件的時候,會對侵權人說:“如果大家都抄襲、又進行低價競爭的話,景德鎮的品牌是會受影響的。我們現在要通過不斷創新才能把這個品牌擦得更亮。”

“我們做過調研,很多藝術家多次提出來陶瓷一定要有法律的保護。”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主席于集華推動了景德鎮知識産權法庭的設立。2024年4月26日是法庭成立三周年,于集華表示,景德鎮知識産權法庭是強化陶瓷知識産權司法保護,護航千年瓷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于集華在景德鎮市接受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采訪。

爲促進法律適用統一,加大對陶瓷知識産權侵權行爲的打擊力度,景德鎮法院將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涉陶瓷知識産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統一歸口至景德鎮市珠山區人民法院管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涉陶瓷知識産權案件統一由景德鎮知識産權法庭審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景德鎮知産法庭的法官們向商戶了解知産保護情況。

王錫良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大師去世後,女兒王某霞發現有多家商鋪使用王錫良的名號進行虛假宣傳,售賣的陶瓷作品涉嫌侵犯王錫良的著作權,遂訴請法院判決被告停止侵權並公開賠禮道歉。

“看到這些侵權行爲,我們感覺很痛心。這不僅侵害了我父親的名譽,也損害了景德鎮的名譽。”王錫良的女兒說。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記者在王錫良女兒王某霞女士家中,看到了假冒王錫良作品的陶瓷産品。

景德鎮市珠山區人民法院法官趙東東介紹,法院先是聯系了本地幾個比較有名氣的商鋪,發現他們大多數都不是主觀惡意假冒王錫良大師的名號,主要還是法律知識比較淡薄。

“我們當時告訴他們,要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消費者,以爲自己買到了王錫良大師的作品,後來發現是假冒的,那麽體驗就比較差。消費者不會說這家企業銷售的是假冒産品,而會說景德鎮制的産品好多都是假的,影響的是整個景德鎮的品牌。景德鎮發展到今天,是無數匠心通過智慧和心血換來的,不能因爲假冒産品毀了景德鎮‘瓷都’的名聲。”趙東東說。

通過普法宣傳,商戶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主動向王女士道歉,消除了影響。這些舉動在陶瓷商戶間形成示範效應,其他的商戶知道假冒作品是錯誤的,也主動道歉消除影響,達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景德鎮陶瓷商戶是不容易的,一代一代的工匠,大夏天也要大汗淋漓地做作品,整個過程是非常辛苦的。我們不能因爲一個案子,就否定了這些商戶。我們在維護王錫良先生名號的同時,對商戶進行普法宣傳,從源頭上防止這類事件再次發生。”趙東東將心比心地說。

“我們很感謝法院的工作人員,爲我們這件事做了很多調查研究,還主動打電話問我們有什麽困難,我們感到很欣慰。”王女士表示。

一座景德鎮,半部陶瓷史。景德鎮法院正在以“如我在訴”的理念,用法律講好陶瓷的故事。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策劃:王兵 劉曼 王俏 吳凡 陳政

統籌:王俏 吳凡 趙炜烽 羅慧青 胡志勇

文字:吳凡

攝影:王俏

攝像/剪輯:趙炜烽  劉乾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