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炸毀上千輛坦克裝甲車的中國地雷:72式/85式反坦克地雷

薩沙講史堂 2024-03-15 22:45:55

作者:薩沙

本文章爲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在中東炸毀上千輛坦克裝甲車的中國地雷:72式/85式反坦克地雷

今天的主角,是赫赫有名的72式反坦克地雷。這是建國後解放軍第三代反坦克地雷,性能有很大增強。該地雷大量出口到國外,是中東地區的大殺器,摧毀了超過千輛各種坦克裝甲車和軍用卡車。直到今天,72式仍然可以用于實戰。聽薩沙說一說吧。

在1969年,解放軍成功研發了69式反坦克地雷。相比解放軍第一代,仿造蘇聯反坦克地雷的59式,69式性能增強了數倍之多。

69式有很多新的特點,比如它采用塑料外殼,很難被金屬探測器發現;它采用更強的黑索金混合炸藥,爆炸威力遠大于傳統的TNT炸藥;它采用雙沖擊引信,坦克第二次壓中地雷才會爆炸,爆炸點在坦克第二個負重輪,會導致更嚴重的損傷;它還采用了抗爆設計,即便TNT炸藥在二三米外爆炸,也難以引爆地雷。

總之,69式的性能有很大進步,似乎可以徹底淘汰59式。

然而,解放軍方面還不是很滿意。

1969年珍寶島戰鬥中反坦克作戰不利的教訓,讓解放軍非常重視反坦克地雷。

當時軍方推出了諸如新一代主戰坦克、新一代反坦克火炮、新一代反坦克導彈、新一代火箭筒、新一代無坐力炮等項目。

報道這麽寫:1973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委托余秋裏、張才幹同志主持召開了反坦克武器專業會議,即“737”會議。會議總結了“823”會議以來反坦克武器所取得的進展,肯定了成績,交流了經驗,並按照中央軍委批准的《關于解決反坦克武器問題的建議》,制定了“四五”計劃後三年的發展規劃。“823”會戰中的科研成果,凡是列裝的項目均立即安排生産,建設生産線。會後在五機部系統國家共批准了新建與改擴建反坦克武器項目66個。其中,反坦克導彈2項,單兵火箭和69式40毫米火箭筒和彈項目23個,坦克項目19個,火炮項目7個,炮彈項目14個、反坦克地雷項目1個。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除了反坦克地雷以外,其他項目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等到項目完成研發,恐怕也要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

珍寶島戰鬥中,解放軍摧毀唯一的那輛T62,就是依靠59式反坦克地雷。

相比其他項目,反坦克地雷項目的技術要求最低,研發周期最短,又如此實用,自然是最急迫的項目。

在整個70年代,解放軍共研發了12種地雷,重中之重就是72式反坦克地雷。

對69式反複測試中,發現相比當時世界主流反坦克地雷,它還有明顯的弱點。

其一,69式的雙沖擊引信比較落後。

早期的59式反坦克地雷,只要被壓中就會爆炸。

59式可以有效炸毀卡車、裝甲車,炸坦克卻不太好。由于壓中就炸,59式往往只能炸毀坦克第一個負重輪、炸斷履帶,不能對坦克造成嚴重損傷,也不能大量殺死坦克成員。

以美蘇兩國的戰場搶修能力,受損坦克的乘員花費一二個小時,就可以自行修好坦克,根本算不上擊毀坦克。

69式的雙沖擊引信,就讓地雷盡量在坦克中部爆炸,可以重創坦克行動系統,增加了破壞力。

但是,這種雙沖擊引信的設計過于複雜,制造難度大,可靠性差。

當坦克第一次壓中69式反坦克地雷時,地雷壓蓋下降,彈簧被壓縮,引信的套筒受壓下降,保險夾展開,內套筒上的銷子被擠進外套筒頂部,擊針下降,但不能擊發起爆管。

當第一個負重輪過去以後,壓蓋在彈簧的作用下上升,同時引信外套筒在擊針簧的張力和扭力的作用下上升,保險夾自動恢複保險。

接著,第二輪負重輪壓上地雷時,壓蓋再次下降,將引信外套筒下壓,待外套筒上的兩個圓孔對正鋼珠時,在擊針簧的張力作用下,鋼珠被推出,擊針失去控制,擊發起爆管,使地雷爆炸。

大家看看就知道,這種雙沖擊引信的操作太繁瑣。實戰表明,越複雜的武器就越不可靠。69式起爆這麽多步驟中任何一個出現問題,地雷就無法爆炸。

其二,69式的部署要求很高。

雙沖擊引信的存在,對于埋設69式地雷的要求非常高。

工兵被告知,務必保證埋設的深度。如果地雷埋的太深或者太淺,都可能導致雙沖擊引信失效。

這種要求,近似于扯淡。以中越戰爭爲例,兩國邊境經常陰雨連綿甚至暴雨傾盆。在大雨作用下,各種地雷不要說深淺會有很大改變,位置都會頻繁長距離移動。

在這種環境下埋設69式地雷,失效的概率很大,非常不實用。

即便是非常理想的環境下布雷,由于精神緊張、技術不熟練等因素,工兵未必能夠保證每枚地雷都埋設的很好。

根據實戰經驗,很多時候反坦克地雷甚至根本不被埋設到土裏,而是直接放置在地面。

而埋設反坦克地雷的重要目的,不是單純爲了炸毀敵人坦克裝甲車,也需要遲滯敵人裝甲部隊的前進速度。

顯然,69式坦克難以勝任這種目的作戰。

其三,69式雖然有一定的抗爆能力,但還不夠。

工兵排爆的TNT炸藥在69式2米外爆炸,也難以引爆地雷,卻有可能導致地雷失效。

如果炸藥在地雷上方或者附近2米內爆炸,69式一樣會被引爆。

反坦克地雷有著自己的特殊性質,往往直接埋設在公路或者野外土路上。

這些道路本身就不寬,反坦克地雷又不會被步兵踩中爆炸,工兵排爆相對容易。

只要采用火箭排雷器直接引爆,就可以快速清理出數百米的道路,引爆所有的反坦克地雷。

那麽,需要反坦克地雷具有更強的抗爆能力。

這種情況下,解放軍在1972年推出了72式反坦克地雷。

在72式誕生以後,僅僅3年前研發的69式就顯得過時了,很快就被淘汰。

72式反坦克地雷分爲三種,分別是72式塑料外殼地雷、72式鐵殼地雷、72式鋼簧鐵殼地雷。

前兩種是72式的主要型號,也是解放軍的制式反坦克地雷。

相比前輩69式,72式做出了很多技術上的重大改進。

72式最大的改進,是廢除了華而不實的69式雙沖擊引信。

此時美蘇都研發了很多現代化反坦克地雷,稍微借鑒一下就會有技術上的突破。

72式就是借鑒蘇聯TM62反坦克地雷後的産物!TM62系列地雷,至今還在各大戰場使用,比如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

至于72式反坦克地雷,它的耐爆引信非常簡單實用!

坦克的負重輪壓中地雷,傳統裝置就會下壓引信,是緩緩的受力。延遲幾秒後,引信外套筒的曲槽斜面在擊針簧的扭力作用下,沿著內套筒上的銷子緩緩下降並轉動,保險夾張開,銷子進到曲槽左邊。此時鋼珠對正外套筒上的長孔,並被擠出,擊針失去控制,擊發起爆管使地雷爆炸。

這種耐爆引信看起來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沒什麽技術含量,卻是美蘇千錘百煉的研究結果。

被壓後幾秒鍾的延時,一來徹底改變了69式雙沖擊引信的複雜結構,二來讓地雷具有非常強大的威力。

72式地雷爆炸時,爆破點基本都在坦克中部甚至底部。

72式鐵殼反坦克地雷裝藥量較小,爲5公斤。地雷爆炸以後,會産生巨大沖擊波和大量的金屬破片,導致坦克行動裝置和車底嚴重受損。

而72式塑料外殼地雷,裝藥爲5.4公斤,單一依靠沖擊波造成毀傷效果。這種百分之五十混合的黑索金炸藥,威力相當于10多公斤TNT炸藥。

即便是幾十噸的坦克壓中72式,基本都是車毀人亡的嚴重後果,坦克會被徹底炸毀。

在多次實戰測試中,實驗用的解放軍36噸59式坦克直接被炸翻,坦克內實驗動物全部死亡。

廢除了不實用的69式雙沖擊引信,72式地雷的埋設也沒有太多要求。

地雷埋深一些、淺一些都沒什麽關系,甚至可以直接堆在地面。

另外,72式引信的耐爆效果更是有很大進步。

即便是TNT炸藥在地雷上空爆炸,沖擊波向下沖擊,地雷也無法引爆。

壓蓋受到瞬間壓力時,傳統裝置不再是緩緩受力,會快速的下壓引信外套筒。

此時外套筒來不及轉動,就不能觸發擊針,當然也無法引爆引信,地雷根本就不會炸。

于是,72式地雷具有了非常優秀的抗爆性能。

不要說埋設在地下,就算直接堆在地面,也可以長時間發揮作用。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爲了阻擋聯合國部隊坦克裝甲車的推進,曾經大量部署反坦克雷區,其中就包括不少從中國購買的72式反坦克地雷。

伊拉克軍隊埋設地雷方式簡單粗暴,就是將地雷直接放在地面。

很多軍迷覺得難以理解,不埋在地下的地雷,這還算是地雷嗎?

這是因爲72式具有很強的耐爆性,排除相當費時費力。聯合國裝甲部隊無論是直接排雷,或者繞過雷區,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進攻的勢頭就被阻止了。

美軍工兵曾做過實驗,在伊拉克軍隊的雷場中,引爆重達500公斤,50米長的TNT排爆炸藥。

劇烈爆炸以後,距離炸藥1米外的72式地雷大多不會被引爆,也不會因爲爆炸而失效。

有意思的是,解放軍也難以排掉自己的72式地雷。

國産威力最大的GSL111履帶式火箭掃雷車,使用內裝32個重量各爲12千克炸藥包的大型掃雷火箭。在清掃非耐爆雷場時,能夠一次開辟縱深150米,寬度不小于20米的通道。但在清掃72式地雷的雷場時的效果卻很差,空爆和地爆都只能使極少數地雷誘爆、失效或掃除其僞裝層。

根據反複測試,72式第一次耐爆率高達90%,連續三次也有75%。

這就非常恐怖了,需要工兵花費大量時間來排雷,嚴重阻礙了坦克部隊的前進速度。

72式誕生以後,立即大量出口到國外。由于物美價廉,僅僅賣到中東幾個大國的地雷就有數萬枚,一說全世界銷量爲20多萬枚。

兩伊戰爭期間,兩個國家都曾大量進口72式地雷。西方認爲,這種單價只有80美元的地雷,造成兩軍坦克裝甲車輛的重大損失。

一般認爲,蘇制T55和T62坦克、中國制的59式、69式坦克以及英制酋長、美制M48、M60等坦克遇到72式地雷,會導致行動裝置嚴重損傷,必須拖到後方長期維修,坦克兵還有可能出現傷亡。由于伊朗和伊拉克的維修保障能力都很差勁,基本上坦克觸雷後就直接遺棄不要了。

在兩伊戰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外表似乎完好,履帶卻斷裂,負重輪受損的坦克,基本都是觸雷後放棄的。

如果是蘇制BMP步兵戰車、美制M113裝甲運兵車、中國制63式裝甲車等車輛觸雷,往往就是車毀人亡,車輛會被嚴重炸毀,大部分坦克兵和倒黴的車內步兵都會傷亡。

如果是裝甲汽車、軍用卡車觸雷,對不起,基本車輛直接成渣,車載士兵直接送火葬場了。

西方認爲,兩伊戰爭以及後來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治安戰中,約有1000多輛坦克、裝甲車和普通車輛被72式炸毀。

到今天爲止,還有部分72式反坦克地雷,存儲在中東國家軍火庫中。

而72式反坦克地雷的保存時間,理論上只有10年。也就是說,這些中東的72式早已經超過保質期,卻仍然能夠發揮作用。

2015年9月,阿聯酋軍隊在也門地區,發起了馬裏布複仇行動,其主要目標是奪取馬裏布大壩和錫爾瓦地區周圍的山脈,打擊胡塞武裝。

之所以開展這次行動,是因爲8月胡塞武裝發射了一枚“圓點”導彈,造成56名阿聯酋士兵、10名沙特士兵和5名巴林士兵死亡。

阿聯酋軍隊非常憤怒,開始了報複性的攻勢。

此次攻勢中,阿聯酋使用了12輛法國勒克萊爾坦克。

這些昂貴的現代化坦克,是阿聯酋在90年代花費巨資從法國購買的。戰鬥第一天,一輛勒克萊爾坦克被伊朗制造的反坦克導彈擊中受損,有兩名坦克兵傷亡,坦克被拖回後方修理。

第二天,另一輛勒克萊爾坦克被72式反坦克地雷徹底炸毀。這輛50多噸的坦克,履帶被炸斷,車底也被炸了個洞,一名坦克兵當場死亡。

連續損失了兩輛勒克萊爾坦克後,阿聯酋軍隊將所有坦克撤退到後方。

72式地雷的性能已經比較成熟,解放軍在1985年又推出了85式反坦克地雷。

85式是72式的改進型號,外形基本一致,引信方面做出了改進。

85式最大的特點是,它是全備雷,也就是不需要像72式一樣在埋設時手工安裝引信。

85式的引信直接裝在地雷上,使用前將延期保險螺蓋上的扳手逆時針轉動90°,使其緩慢解除保險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72式和85式構成了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解放軍反坦克地雷的主力軍,直到今天也是非常實用的。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0 阅读:5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