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要靠大模型盈利了?

長安街知事 2024-05-17 15:10:37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漸成熟和政策法規相繼出台,自動駕駛領域風起雲湧,乘坐無人車直達機場、橫跨長江已經成爲尋常事,測試路段範圍進一步擴大,自動駕駛已經來到了大規模商業化的前夜。

5月15日,以“曙光”爲主題的Apollo Day 2024開放日在武漢百度蘿蔔快跑汽車機器人智行谷舉行。在此次開放日上,百度Apollo重磅發布了全球首個支持L4級別無人駕駛應用的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同時上新了搭載百度第六代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價格20萬元的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據悉,在大模型的賦能與重構下,百度自動駕駛或將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與此同時,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表示,自動駕駛要實現商業化,需要收入側與成本側雙管齊下。而通過精細化的成本管控,蘿蔔快跑的成本持續降低,收入穩定增長,有望成爲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化盈利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

至此,自動駕駛大規模盈利的時代即將到來。

安全奠定商業化基礎

自動駕駛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已經成爲行業的共識。根據證券機構預測,到2025年和2030年,自動駕駛出租中國市場規模分別有望突破1.18萬億元和2.93萬億元。

而看准了這塊蛋糕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們也開始“圈地跑馬”。以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爲例,示範區內已有28家測試車企、超過800輛車在開展測試驗證與商業化探索,累計測試裏程超過2000萬公裏。在服務商層面,以百度爲例,百度蘿蔔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長沙、陽泉等城市落地,面向公衆提供常態化出行服務。

有投資人士認爲,如果自動駕駛車能夠達到預期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有可能改變汽車擁有和使用的模式,從擁有轉向共享。然而,這兩個關鍵要素也成爲自動駕駛遲遲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重要原因。

業內普遍認同,安全性是實現商業化盈利的基本前提。有從業人員公開表示,對于乘客來講,安全是出行服務的最基本要素,但對于舒適以及效率的要求更明顯;政府、交管部門更加關注安全和效率,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是否足夠安全,是否會造成交通效率下降或者是提升,作爲業務提供方需要將三個要素做到最優秀,自動駕駛技術才能夠商業化落地。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率先解決安全問題的服務商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沖出重圍。在百度看來,無人車的極致安全應該是“永不宕機,永不失准,永遠在線”。而深度學習大模型的數據處理和學習能力可以實現這種安全。

這也是百度將自動駕駛大模型作爲核心技術基礎的原因。據了解,百度Apollo ADFM基于大模型技術重構自動駕駛,可以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更高,實現城市級全域複雜場景覆蓋。同時,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全面應用了“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産品+安全架構”的方案,該方案通過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確保車輛穩定可靠。

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經理尹穎在開放日介紹,截至4月,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裏程已經超過1億公裏,但從未發生過重大傷亡事故。同時,百度Apollo爲每輛無人車及乘客購買了500萬元的保險,但過去兩年的數據顯示,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爲人類司機的1/14。

“以自動駕駛大模型爲基礎,我們已經完全具備了城市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所需的技術能力。”百度自動駕駛技術部總經理徐寶強表示。

成本控制規模化進程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行業內多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搶跑布局,安全技術屢屢實現突破,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依然面臨一個共同的發展瓶頸——成本高企。

在業內看來,自動駕駛車輛的成本負擔首先來自硬件。近些年來,硬件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有業內人士透露,自動駕駛硬件采購成本不到1萬美元,量産後還能下降70%。

除了自動駕駛硬件成本降低外,尹穎曾表示,還有兩方面因素可以使車輛成本降低:“第一,整車成本降低。針對運營場景定制,應用了全自有知識産權平台,大幅降低車輛本身的成本;第二,中國制造優勢,供應鏈及生産制造成熟完善,進一步壓低成本。”

開放日亮相的新一代無人車诠釋了這一特點。據了解,搭載了百度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的無人車,整車成本相較于5代車直接下降60%,只需要20萬元,再次刷新了行業紀錄。

與此同時,運維成本也是決定盈利的重要因素——“開得起但養不起”已經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共同的痛點。

在百度看來,規模化部署可以攤薄運營成本。“規模越大,往商業化去沖刺的可能性會越大。所以,我們不斷增加運營覆蓋面積,增加無人車車輛服務,爲的是朝著規模化方向去做。規模化會讓我們的商業化沖刺變得更爲迅猛。”在百度世界大會2023上,百度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如今看來,規模化策略似乎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大模型的支持下,快速泛化的能力爲規模化部署帶來了優勢。在開放日的活動中,徐寶強表示,在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帶來的技術躍進的支持下,在一座新的城市,完成全域無人駕駛的運營准備現在只需要半年時間。

陳卓則表示,營運成本方面,隨著蘿蔔快跑無人車自動運營網絡完成建設,營運成本將降低30%。“2023年初,我們運營規模還比較小,每輛車跑一天都要虧不少錢。到今年年初,隨著時空覆蓋和運營效率的大幅提升,蘿蔔快跑營收增長了9倍,虧損減少了一多半。隨著千台第六代無人車陸續投入使用,蘿蔔快跑的營收增長速度會更快,已非常接近收支平衡的臨界點。”陳卓表示。

“百度和車企合作夥伴將持續思考和定義無人車,目標是每一代産品成本下降一半、能力提升10倍。”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雲鵬則表示。

營收推高盈利可能

規模化給百度帶來的不只是攤薄成本,還有經營收入提高。在現階段,用戶的需求依然是支撐自動駕駛車輛收入的重要因素,而究其邏輯,自動駕駛和其他出行服務一樣,需要依靠規模效益進行變現。“規模越大,能服務的用戶、獲得用戶的需求就會更大,用戶需求更大,轉化成的收入就越大。”百度認爲。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北京、上海、深圳部分區域已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武漢也在今年實現了無人車跨越長江大橋的突破,但是,作爲新鮮事物,無人車當前依然處于培養用戶心智和消費習慣的階段。

如何讓更多用戶接受“車內無人”?歸根到底,解決安全隱患、保證乘坐體驗始終是首要選項。對此,百度采取的是基于大模型,通過真實場景運行的數據積累提高出行體驗。例如,蘿蔔快跑通過逐級或跨級降級的方式,在惡劣天氣、緊急情況下做到“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安全表現”;通過自動化運營實現車輛喚醒、出車、換電、清潔,監控、收車等全流程的自動化管理,在保證車內清潔的同時保障乘客的私屬空間;通過調整運營時間和線路,提高打車、約車的便利性。

當無人車切中用戶更廣泛的消費需求,提高消費意願、養成消費習慣、增加用戶粘度水到渠成。而有了用戶對于自動駕駛的強需求,以訂單收入爲主的商業模式就可以嘗試變現。“想要實現更高的收入目標,就需要持續提升時空覆蓋,滿足更多用戶需求。”陳卓表示,“截至目前,蘿蔔快跑收到了176萬用戶反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希望我們擴大區域範圍、增設上下車點、延長服務時間。”

據了解,在武漢營商環境的基礎上,以及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蘿蔔快跑在武漢的服務面積已經超過了3000平方公裏,覆蓋近770萬的人口,相當于大半個武漢。落地至今,蘿蔔快跑帶著武漢市民去過153家醫院、179所學校,200多座大小商場,500多個居民區。

目前,蘿蔔快跑在全國已完成超600萬次的出行服務,在武漢,訂單量也在飛速增長,是2023年同期訂單數的4倍還多,蘿蔔快跑市場份額已經超過1%。“隨著更多車輛投入營運,我們相信這個數字還會持續攀升。”百度相關負責人認爲。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4年底,蘿蔔快跑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並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蘿蔔快跑或將成爲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化盈利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陳卓表示。

-3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