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輸速度超過2000MB/s——體驗ORICO奧睿科太極M20移動固態硬盤

微型計算機 2024-05-20 11:11:40

如今隨著固態硬盤的普及,其小巧體積、高傳輸速度的特性受到越來越多裝機用戶的歡迎。也正是如此,移動固態硬盤也更受高效能人士的青睐。另外,移動固態硬盤也有速度快慢之分,像支持USB 3.2 Gen 2×2規格的高速移動固態硬盤傳輸速度能超過2000MB/s。當然,這類高速移動固態硬盤價格並不低,而ORICO奧睿科太極M20則是市場中一款少有傳輸速度能超過2000MB/s的高性價比産品。

産品參數

容量:512GB、1TB、2TB

尺寸:80mm×45mm×11mm

接口:USB 3.2 Gen 2×2 Type-C

顆粒:TLC

緩存:模擬緩存30%

傳輸速度:至高2000MB/s

材質:合金+ABS塑料

線材:0.3m C to C/A

有限質保:5年

參考價格:689元(1TB)

小巧輕薄不到手掌一半大小

奧睿科太極M20是一款體積小巧輕薄的移動固態硬盤,與市面上其他移動固態硬盤相比,它更加迷你。其尺寸僅爲80mm長、45mm寬、11mm厚,裸機重量也僅爲50g,非常輕便。這款硬盤不到成年人手掌的一半大小,褲兜、襯衣口袋都是它的“容身之處”,攜帶它外出時甚至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奧睿科太極M20機身小巧輕薄,兩根手指頭就能將其輕松拿捏。

奧睿科太極M20的機身上只有一個用于數據傳輸USB Type-C接口,其基于USB 3.2 Gen 2×2(SuperSpeed USB 2000MB/s)規格,它是通過使用2個高速USB Type-C線纜或連接器中的通道來實現的,每個通道以1000MB/s的速度運行,因此能夠提供高達2000MB/s的數據傳輸速度,同時可與USB 4.0、Thunderbolt 4(雷電4)和Thunderbolt 3(雷電3)兼容。

▲附件中配備了一根0.3m的C to C/A二合一數據線,支持2000MB/s高速數據傳輸速度。

奧睿科太極M20附帶有一根長度爲0.3m的C to C/A二合一數據線,無須再購買轉接頭。我注意到,該移動固態硬盤的接口旁邊和線材的C/A端還特別標示有“20”的字樣,代表它能夠支持2000MB/s的高速數據傳輸。接口另外一邊還有一個狀態指示燈,綠色燈常亮時代表已經連接設備,閃爍時則代表正在傳輸數據中。

▲機身接口位置特別標示有“20”的字樣,代表它能夠支持2000MB/s的高速數據傳輸。

我們知道,硬盤在讀寫數據時顆粒會出現發熱現象,爲了給太極M20提供良好的散熱,奧睿科在接口端采用了占整體機身大約三分之一的合金材質,從而快速導出內部熱量,避免出現過熱降速問題。機身後半段位置則是采用的ABS塑料,它能讓機身更加輕巧。

▲占機身大約三分之一的部分采用了合金材質

采用TLC顆粒與SM2320主控

奧睿科太極M20系列提供了512GB、1TB、2TB共3種容量版本可選,價格分別爲429元、689元和1299元。另外,它采用了TLC顆粒,相比QLC擁有更好的性能。這兩種顆粒的主要區別在于存儲單元的密度的不同,TLC使用三個存儲單元來存儲一個字節的數據,每個存儲單元可以存儲2比特的數據。因此,TLC的存儲密度較低,但它的讀寫速度更快,適合用于大多數應用場景。QLC則使用四個存儲單元來存儲一個字節的數據,每個存儲單元只能存儲1比特的數據。QLC的存儲密度較高,但它的讀寫速度較慢。另外,由于每個存儲單元需要承受更高的電壓和電流,所以QLC的壽命較短。這也是爲什麽很多采用了TLC顆粒的固態硬盤比QLC價格更貴的原因。

▲不同顆粒類型對比

固態硬盤的顆粒只是影響性能的原因之一,主控單元也很重要。奧睿科太極M20采用的是慧榮SM2320主控方案,該主控推出有一段時間了,比較成熟可靠。該主控將橋接芯片和主控芯片合二爲一,這樣設計的好處不僅可以大幅降低PCB尺寸,同時還能降低生産成本和發熱問題,這也是爲什麽奧睿科太極M20能做到如此小巧輕薄的原因。此外,慧榮SM2320主控支持4個NAND閃存通道和USB 3.2 Gen 2×2接口,最大支持容量爲4TB,可適用于TLC、QLC顆粒。對于該主控的性能,我們將在後面進行測試。

▲奧睿科太極M20采用的是慧榮SM2320主控方案

▲慧榮SM2320將橋接芯片和主控芯片合二爲一,因此體積小巧,非常適合用于移動固態硬盤。

值得一提的是,奧睿科太極M20爲了確保其更快的傳輸速度,它還特別配置了30%的模擬緩存空間。目前消費級固態硬盤的緩存技術主要有兩種:獨立緩存和模擬SLC緩存。獨立緩存是通過加裝額外的SDRAM芯片來實現,不受固態硬盤剩余空間的影響,性能更穩定;而模擬SLC緩存是在固態硬盤內部劃分出一塊區域,模擬SLC閃存的性能來提升其他閃存的讀寫速度,但性能可能受到硬盤剩余空間的影響。模擬緩存相比很多無緩存的産品,它能夠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更加高效地存儲和讀取數據,從而提升整體傳輸速度。此外,在質保方面,奧睿科太極M20全系産品提供長達5年的質保期。要知道許多同類型且價格更高的産品大多也只提供3年質保時間,這也說明了奧睿科對其産品質量的自信。

▲模擬SLC緩存是在固態硬盤內部劃分出一塊區域,模擬SLC閃存的性能來提升其他閃存的讀寫速度,奧睿科太極M20正是從TLC閃存中劃分出30%作爲模擬緩存空間來提升讀寫速度。

我們這樣測試

接下來我們對奧睿科太極M20進行詳細測試。我選擇的測試平台是具備相應接口的榮耀MagicBook Pro 16筆記本電腦,它能充分發揮出奧睿科太極M20最高2000MB/s的數據傳輸性能。測試中我們不僅采用了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這類基准軟件測試了奧睿科太極M20的基准性能,還通過實際的文件傳輸,以及PCMark、《最終幻想14》考驗了這款産品在軟件、遊戲應用中的表現。奧睿科太極M20對于系統的兼容性做得很好,使用Windows的PC、蘋果Mac OS、iPhone、HUAWEI HarmonyOS、Android設備以及Linux設備都能與它即插即用,不用安裝驅動或重新格式化。

基准性能測試達到USB 3.2 Gen 2×2性能水准

我們首先通過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以及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三款基准軟件測試奧睿科太極M20的性能。

基准軟件默認1GB容量測試

▲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顯示,奧睿科太極M20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2049.36MB/s,超過了標稱的2000MB/s數據傳輸水平。

奧睿科太極M20移動固態硬盤在默認1GB容量測試中的性能表現非常亮眼。根據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顯示,其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2049.36MB/s,明顯超過了標稱的2000MB/s數據傳輸水平。另外順序寫入速度也達到了1822.97MB/s,相比那些最高傳輸速度僅有1000MB/s左右的USB 3.2 Gen 2移動固態硬盤,明顯更爲出色。

這款移動固態硬盤在處理單個大容量文件時表現出色,特別是在讀寫ISO、視頻類文件以及壓縮文件等方面。其高速的讀取和寫入速度保證了用戶可以快速地進行文件的傳輸和存儲。無論是處理大型視頻文件,還是解壓縮壓縮包,奧睿科太極M20都能夠提供出色的性能和效率。

▲奧睿科太極M20在AS SSD Benchmark中的評分達到了1109分

▲奧睿科太極M20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的評分達到了6347.32分

除了CrystalDiskMark測試外,奧睿科太極M20在AS SSD Benchmark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中也有出色的表現。相比普通移動固態硬盤,其性能表現更加突出。一般而言,USB 3.2 Gen 2移動固態硬盤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的評分通常在1000分以內,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測試得分在4600分左右。然而,奧睿科太極M20在這兩個測試軟件中的評分分別達到了1109和6347.32,評分明顯高出一大截。

基准軟件最大容量測試

▲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顯示,奧睿科太極M20在最高64GB容量下的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2051.86MB/s,與1GB容量數據下的測試成績相比沒有明顯差別,說明其表現穩定。

奧睿科太極M20移動固態硬盤即使在最大容量下,它的性能依舊亮眼。根據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顯示,奧睿科太極M20在最高64GB容量下的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2051.86MB/s,寫入速度則達到了1821.19MB/s。這與1GB容量數據下的測試成績相比,並沒有明顯差別,其表現穩定可靠。無論是處理大容量文件還是小文件,奧睿科太極M20都能夠提供出色的讀寫速度,確保用戶能夠快速地進行文件的傳輸和存儲。

▲奧睿科太極M20在AS SSD Benchmark最大容量下的評分達到了1083分

▲奧睿科太極M20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最大容量下的評分達到了6060.76分

除了CrystalDiskMark測試,奧睿科太極M20在AS SSD Benchmark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測試中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奧睿科太極M20的得分超過了1000分。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測試中,奧睿科太極M20的得分更是超過了6000分,再次證明了其出色的表現。

實際文件傳輸測試最高速度突破2000MB/s

對于移動固態硬盤而言,僅靠基准測試只能了解其大概的性能,不能完全反映用戶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的真實表現。爲了更准確地測試奧睿科太極M20在實際使用中的性能,我們特別進行了一系列實際文件傳輸速度的測試。這些測試不僅涉及了不同大小和類型的文件,還模擬了用戶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數據傳輸需求。我們的測試平台采用的筆記本電腦內置的PCIe 4.0×4固態硬盤,它可以確保奧睿科太極M20能夠充分發揮其數據傳輸速度,不存在任何瓶頸。

▲在進行49.9GB視頻文件的讀取時,奧睿科太極M20的速度超過了2000MB/s。

在容量達49.9GB、包含72個視頻文件的文件夾傳輸測試中,奧睿科太極M20的表現尤爲出色。其實際順序讀取速度高達2022MB/s,甚至超過了其標稱的2000MB/s速度,完成整個傳輸過程僅用時26.5s。在將同樣的視頻文件夾寫入奧睿科太極M20的過程中,其速度也達到了1553MB/s。盡管這一速度相較于基准測試成績略有下降,但在實際使用中仍然是非常快的。整個寫入過程用時僅爲34.5s,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這樣的速度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了。

當我們測試傳輸一個由398個文件組成、總容量高達63GB的《古墓麗影:暗影》遊戲文件夾時 ,這款移動固態硬盤的讀取速度達到了2043MB/s,甚至超出了其標稱的最大速度,用時僅33.1s。與此同時,其寫入速度也高達1541MB/s,在不到44s的時間內,就能完成整個遊戲文件夾的寫入操作。對于用戶而言,使用奧睿科太極M20時,總用時只需等待幾十秒鍾,就能輕松地將這樣一款大型遊戲從一台電腦轉移到移動存儲設備上。更爲便捷的是,目前許多遊戲已經不再需要重新安裝,而是可以通過STEAM、UBI Connect等遊戲平台軟件直接重新定位並找到遊戲安裝文件,從而在另一台電腦上迅速啓動。因此,具備快速讀寫小文件能力的移動固態硬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戶在這一類應用場景中的使用體驗。無論是頻繁切換遊戲設備的遊戲玩家,還是需要快速備份和傳輸大量小文件的攝影師、設計師等專業用戶,奧睿科太極M20都能爲他們提供高效、便捷的存儲解決方案。

▲奧睿科太極M20在PCMark 8存儲性能分數爲4987

攝影師作爲對數據存儲速度和穩定性有著極高要求的職業群體,自然也成了奧睿科太極M20的主要目標用戶群體之一。爲了更貼近這一用戶群體的實際需求,我們對奧睿科太極M20在傳輸大量照片時的性能進行了詳細的測試。測試中,我們選取了一個包含2524張高質量照片的文件夾,總容量達到了15.2GB。這樣的數據量對于任何一款移動硬盤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從測試結果來看,奧睿科太極M20在這項測試中表現出色,其讀取速度達到了驚人的1699MB/s,而寫入速度也高達912.8MB/s。同時,在傳輸15.2GB的照片文件夾時,奧睿科太極M20僅用時9.6s就完成了讀取任務,而寫入過程也僅需17.9s。可以想象,奧睿科太極M20在短短不到20s的時間裏,就能寫入超過2500張照片。這一速度遠超普通閃存盤,甚至比許多同類USB 3.2 Gen 2固態移動硬盤還要快。對于經常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照片的攝影師來說,這樣的性能無疑能節省更多的時間。

應用與遊戲測試

我們還對奧睿科太極M20在應用與遊戲中的性能進行了測試。在模擬實際應用的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中,奧睿科太極M20很好地發揮出了USB 3.2 Gen 2×2接口的高帶寬優勢,取得了4987分的總成績。通過對測試結果的詳細分析,我們發現奧睿科太極M20在處理Photoshop、After Effects和InDesign等常見設計軟件的讀寫任務時,均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任務。特別是在Adobe Photoshop的重載測試中,該硬盤的性能表現出色,讀寫超過6000MB文件總耗時僅爲354.2s。這個成績相比筆記本電腦內置的PCIe 3.0 x4 SSD在同一測試中的耗時通常在350s至352s之間。也就是說奧睿科太極M20與這些高性能內置SSD之間的性能差距微乎其微,最多僅有4s的差異。考慮到奧睿科太極M20是一款外置移動固態硬盤,能夠取得如此接近內置SSD的成績,是比較難得的。

▲奧睿科太極M20在遊戲《最終幻想14:黃金的遺産》 中的場景總載入時間爲12.984s

▲奧睿科太極M20在遊戲《最終幻想14:曉月之終途》中的場景總載入時間爲13.874s

▲奧睿科太極M20在遊戲《最終幻想14:暗影之逆焰》中的場景總載入時間爲14.11s

在實際的遊戲啓動測試環節,我們選擇了《最終幻想14:黃金的遺産》《最終幻想14:曉月之終途》和《最終幻想14:暗影之逆焰》這3款遊戲的Benchmark來模擬真實的遊戲場景載入過程。測試結果顯示,這3款遊戲的載入時間分別爲12.984s、13.874s、14.11s。盡管這一時間相較于筆記本電腦內置PCIe SSD的6、7s載入時間稍長一些,但對于那些需要在不同設備間頻繁切換遊戲體驗的玩家來說,這樣的等待時間仍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畢竟,相較于重新安裝遊戲或等待漫長的雲同步過程,使用奧睿科太極M20就能快速載入無疑大幅提升了玩家的便利性。此外,對于那些電腦存儲空間有限的用戶來說,將部分應用和遊戲安裝在奧睿科太極M20上也不失爲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樣做不僅可以釋放筆記本電腦寶貴的本地存儲空間,還能確保遊戲和應用的快速訪問和流暢運行。

工作溫度測試

我們測試了奧睿科太極M20在長時間滿載狀態下的發熱情況。爲此,我們使用了TxBENCH軟件對其進行了全盤寫入操作,並通過FLIR熱成像儀探測其外殼溫度。在室溫約23℃的測試環境中,經過約30分鍾的全盤寫入操作後,我們觀察到奧睿科太極M20的正面塑料外殼(帶有ORICO Logo的部分)最高溫度達到了55℃。與此同時,背面塑料外殼的最高溫度則達到了62.8℃。

▲奧睿科太極M20全盤寫入30分鍾後正面的熱成像圖

▲奧睿科太極M20全盤寫入30分鍾後背面的熱成像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奧睿科太極M20的金屬外殼部分具有光滑的表面特性,熱成像儀無法准確測量其實際溫度。我通過手觸摸可以明顯感覺到金屬外殼部分的溫度明顯高于塑料外殼部分,有燙手的感覺。這種溫感上的差異是因爲金屬外殼部分下方正好是主控芯片的位置。奧睿科太極M20之所以采用金屬外殼和塑料外殼結合的設計方式,或許正是考慮到數據寫入過程中可能會産生的大熱量,所以在主控芯片部分采用了金屬外殼,以提高其導熱性能,從而確保其穩定性和性能不受熱量積累的影響。可能有讀者會問:爲什麽不全部采用金屬外殼,導熱性能不是更好嗎?實際上,如果全部采用金屬外殼,如果手觸碰到外殼就容易被燙傷,而采用金屬和塑料結合的方式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寫在最後

通過以上全面的測試,可以看到奧睿科太極M20的性能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不論是視頻大文件的讀寫,還是在傳輸遊戲、照片等小文件組成的文件夾時,它的傳輸速度都不錯,明顯優于普通移動固態硬盤。同時,它在應用程序的啓動速度上也做得比較好,在應急時完全可以將應用程序放在它上面進行使用。同時,它還提供了同級産品中少有的5年質保,讓用戶可以放心使用。特別是它的價格很有競爭力,不到700元就能入手一款傳輸速度超過2000MB/s、TLC顆粒、慧榮SM2320主控的1TB移動固態硬盤,擁有很高的性價比。整體來說,奧睿科太極M20非常適合預算有限且對移動硬盤有高讀寫速度要求的用戶。

0 阅读:24

微型計算機

簡介:以“MC評測室”爲基礎提供各種科技和IT産品評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