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爲何這麽受歡迎?

娛魚美人 2022-12-26 13:13:03

青花瓷,是指以钴藍料爲主要原料在陶制的坯胎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的瓷器。 青花瓷出現于元代,成熟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清代乾隆、嘉慶時期。 青花瓷是我國瓷器的主要品種之一。 青花瓷屬于外銷瓷器。 青花料)與紅彩(紅釉、紅銅)、白彩(白釉、白瓷)並稱爲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瓷。 青花瓷是中國陶瓷文化中最富特色、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制瓷工藝水平的瓷種之一。 青花瓷是指以氧化钴爲呈色劑,用氧化鉛作脫脂劑的釉料燒制而成的瓷器。 它的燒成方法是在坯胎上繪畫紋飾後,在窯內以低溫二次還原焰進行二次燒成。 清代乾隆時期,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青花瓷器的生産也達到了曆史上空前的高峰——其産量是乾隆時(1795-1798年)青花瓷器産量總和的5倍多!

一、概述

名稱:青花瓷 。産地:中國。 種類:青花瓷、唐三彩、單色釉、釉裏紅。 特點:呈色有濃豔的青翠和淡雅的淺藍兩種,以青花爲貴。 用含鐵量高的钴料在白瓷上繪畫,然後罩上一層透明的釉料加以高溫燒制而成。它是在元代白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品種,其特點是:色澤青翠光亮而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二、基本特征

胎體:胎呈白色,有粗細之分。 釉面:胎體潔白無瑕,有細密的氣孔。 繪畫裝飾:繪畫技法主要是青花和釉裏紅兩種,用藍色料繪上花紋後再罩以透明釉,最後入窯燒制,故稱青花。 底足:底部較高,呈淺凹的圈足;或圈足下有較多支釘痕迹;或底足稍平。款識:一般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爲主。裝飾風格:一般青花中常采用回勾填彩技法,即在胎體上先勾出紋飾輪廓線,再塗上釉彩,然後高溫燒成的瓷器。鑒別方法: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圖案內及胎底有細小的縮釉現象。

三、青花瓷的發展變化

青花瓷的生産開始由宮廷向民間發展,民間也燒出了一些著名的瓷器,如景德鎮窯的青花瓷瓶、碗、碟,都是傳世很少的珍品。 從明初至明亡,青花瓷出現了衰落之勢。 到清中期以後(康熙晚期-雍正時期)達到曆史上青花瓷器燒成工藝最高水平。 從康熙中期至清末(民國初年-1911年),景德鎮瓷器生産呈現了一個繁榮興盛的局面。 清晚期青花瓷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的藝術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獨領風騷至今。 清晚期青花瓷主要以出口爲主,因此它也稱外銷瓷。 清晚期青花瓷器由于原料、燒成技術、造型、紋飾、胎質及釉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進展,青花色澤也更趨穩定,呈現出青翠幽雅之美,使人賞心悅目,對清代陶瓷工藝作出了重要貢獻。

0 阅读:123

娛魚美人

簡介:希望能和各位一起分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