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殘害王皇後和蕭淑妃,唐高宗爲何不出手相救?有什麽隱情?

俊顔聊文史 2022-11-23 17:50:03

655年的一天,唐高宗想起被廢爲庶人的王皇後和蕭淑妃,于是就來到囚禁她們的地方探望。

看到囚禁處的情景之後,唐高宗心裏特別難受,因爲這裏不僅光線昏暗,而且地方狹窄,封閉極其嚴密,只留了一個僅供傳送食物的小窗口。

王皇後曾經貴爲後宮之主,蕭淑妃曾是唐高宗最寵愛的妃子,兩個人以前都是養尊處優,錦衣玉食,其待遇和現在的處境有霄壤之別!

唐高宗想起以前種種,再看眼前的慘況,不由悲從中來,輕聲呼喊道:“皇後、淑妃,你們在哪兒呢?”

昏暗之中,只聽兩個人哭泣著回答道:“妾等得罪了宮中貴人,已經被廢棄爲宮婢,哪裏還敢讓人稱呼皇後、淑妃呢!”話音未落,兩個人已是泣不成聲。

過了許久,王皇後和蕭淑妃才懇求說道:“如果陛下念及往日恩情,能夠讓我們在這個院子裏見見陽光,把這裏改名爲‘回心院’,我們就感激不盡了!”

唐高宗連忙回答道:“朕馬上就會有安排!”

可是,還沒等唐高宗對這件事情做出任何處置,武則天就聽說了唐高宗探望王、蕭二人的消息,她當機立斷,下令把王、蕭各自杖責一百,然後截去手足,投于酒甕之中。數日之後,王蕭二人受盡虐待而死。

此時唐高宗不過二十七、八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曾經借助各方力量除掉威脅皇權的房遺愛、高陽公主等人,手段淩厲迅疾,並不是軟弱可欺的君主。反觀武則天,入宮不過四年,她在後宮的地位完全仰仗唐高宗的寵愛,爲什麽唐高宗偏偏保護不了曾經的皇後和寵妃呢?

說到底,唐高宗遇到武則天,簡直就像是圈養已久的小綿羊遇到雄心勃勃的野生孤狼。

1、幸運立儲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他的母親就是有“千古賢後”美名的長孫皇後。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感情深厚,因此對長孫皇後所生的子女尤其寵愛。長孫皇後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李世民即位之後,李承乾毫無懸念地被立爲太子。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成長用盡苦心:李承乾很小的時候,李世民就安排知名大儒孔穎達做他的老師;李承乾長到十幾歲,李世民就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理政能力,早早地派遣房玄齡、魏征等重臣專門輔佐他。

可惜的是,李承乾身有足疾,內心深處對此頗爲介意,更讓他忌憚的是:李世民在教導、寵愛他的同時,更加偏愛他同父同母的弟弟李泰。李泰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在父親的盛寵之下,漸漸生出了對皇儲之位的妄想。

李承乾敏銳地感覺到了這一點,爲了避免落入被動地位,李承乾曾經試圖暗殺李泰,結果沒有成功;于是他又圖謀不軌,結果事情敗露,被廢爲庶民,流放黔州。

看到哥哥被廢,李泰以爲自己有了機會,于是向父親承諾:如果有一天自己即位,一定會殺掉兒子,將帝位傳給弟弟李治。

李世民爲了保全自己最愛的三個兒子,最後決定立性格寬厚仁慈的李治爲太子。

在兩個哥哥你死我活的爭鬥之中,16歲的李治幸運地被立爲太子。

2、武則天

李治被立爲太子的時候,武則天已經在後宮中度過了6年時間。

和李治生于皇家,一生下來就備受寵愛相比,武則天的早年經曆顯得頗爲艱辛。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和唐高祖李淵的關系很好,李淵在汾、晉兩地行軍的時候,經常在武士彟家停留休息。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時,武士彟出資相助,後來跟隨李淵來到京城,成爲“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曾經擔任工部尚書和荊州都督的官職。

武士彟先後娶過兩位妻子:第一任妻子生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第二任妻子就是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楊氏嫁給武士彟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她生下三個女兒,次女就是武則天。

635年,李淵去世,當時武士彟正擔任荊州都督,他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竟然悲痛成疾,雖然李世民派去不少名醫爲他醫治,最後還是病重不治去世,當時武則天不過12歲。

武士彟去世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已經長大成人,他們本來就對繼母楊氏不滿,父親健在的時候還不敢輕舉妄動,現在父親去世,楊氏年紀漸老,家裏事情的決定權都掌握在兄弟二人手裏。武氏兄弟對待楊氏和武則天姐妹三人十分刻薄,這在年少的武則天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處逆境中的強者往往會希望對事情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武則天顯然就是這樣的人,12歲的女孩子雖然對世間事似懂非懂,但是她能夠感受到父親去世前後自己境遇的截然不同,沒有一天不希望盡快從這種屈辱境地中擺脫出來。

這樣的日子大概過了兩年,這對于早熟、敏感的武則天的心理成長顯然十分重要。

這和從小就養于深宮、深受父母百般寵愛的李治的心理成長顯然完全不同。

3、各自的武器

李治9歲的時候,長孫皇後去世,李治哀哀哭泣,他的悲傷之情感染了很多人,因此也獲得了父親更多的寵愛。

644年,李世民准備率軍討伐高句麗,此時李治已經被立爲太子,于是李世民讓李治留守定州。沒想到李治知道了父親的發兵日期之後,居然再次痛哭流涕,他深情地要求和父親飛馬傳書,傳遞彼此的生活起居情況。

對于兒子的這個要求,慣于戎馬生涯的鐵漢李世民居然同意了。

這一年,李治已經17歲了,眼淚,仍然是他情不自禁最喜歡使用的工具與武器。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入宮7年,她慣常使用的武器名喚“無情”:當年,她只有14歲的時候,身在洛陽宮的李世民聽說她容貌美豔,于是下旨召她入宮。楊氏接到聖旨之後心疼女兒,哭哭啼啼,哀傷不已。年少的武則天只說了一句話:“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去見天子怎麽見得就不是福氣呢,爲什麽要哭哭啼啼地做小兒女態?

一句話可知她對現在的家庭生活並沒有什麽留戀,來自兄長的欺辱對她的影響太大了,她知道,要改變母女四人的命運,只有靠自己去努力爭取!

雖然武則天容貌很美,李世民也聽聞她的美名,但是武則天入宮後並沒有受到特別的恩寵,李世民只是封她爲五品才人。

心懷異志的武則天很希望有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快她就等來了。

李世民有一匹好馬名叫“獅子骢”,此馬性格剛烈,沒人能馴服。武則天恰好跟隨李世民看到了這一幕,于是她進言道:“我能馴服它,只需要三樣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先用鐵鞭打,如果打不服就用鐵棍敲它的腦袋,如果還不服就用匕首斷其喉!”

這樣的提法,李世民雖然當面稱贊武則天,不過肯定不敢用在自己的愛馬身上。----李世民時武則天爲什麽不得寵,由此也可略見一二。

如果李治在場聽到了武則天如此雄武的回答,沒准兒還會流下傷心同情的淚水。

這樣迥然不同的兩個人,當他們長期相處時,誰會掌握主動權,誰會處于劣勢顯而易見。

如果李治沒有成爲太子,沒能成功即位,或許兩個人永無交集。以武則天如此剛硬的性格,她最崇拜、信服的或許只是李世民那樣飽經戰火洗禮的鐵漢,柔弱無爭的李治怎麽會進入她的法眼?

4、如意娘

可是,柔弱多情的李治被父親選中並順利即位,成爲手握生殺大權的一代君主。

此時的武則天呢,已經和前朝沒有子女的妃嫔們一起來到感業寺中,每天青燈古佛,吃齋誦經。

心懷大志的武則天怎麽願意永遠屈居于此?于是,一首首滿含深情與思念的詩歌從她筆下流淌而出,其中就包括那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爲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此詩中讓武則天流淚長相思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已經即位的唐高宗李治。

如果鐵鞭、鐵棍可以用作武器,詩歌爲什麽不可以?只要它能夠成功制敵。

650年五月,唐高宗前來感業寺進香,與武則天“巧遇”,二人四目相對,情意盡在眼波流轉之間。

正發愁如何與蕭淑妃爭寵的王皇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于是向唐高宗建議,將武則天納入宮中。

唐高宗早有此意,武則天求之不得。

不幸的是引狼入室的王皇後,和她視爲勁敵的蕭淑妃。從此以後,後宮妃嫔有了一個共同的敵人,只是這個敵人,合後宮之力也不能將其戰勝。

如果說李治被選爲太子、成功即位是他的幸運,他的幸運卻是整個李唐皇室的不幸。柔弱多情的眼淚終究敗給了冷酷無情的鋼鐵強權。

參考資料《舊唐書》

1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