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造車“完全靠蒙”?走出北京車展的雷軍,像是換了一副面孔

汽車情報 2024-05-06 16:50:06

一直以來,造車新勢力都是“創造流量”的高手,但與小米雷軍相比,蔚來李斌、理想李想便顯得“小巫見大巫”。

在過去的2024北京車展上,雷軍成爲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除了人聲鼎沸的小米汽車展台以外,雷軍頻繁與其它品牌CEO親切交流,開創出全新的“串台式”營銷手段。尤其是經曆過“李想焊門”之後,雷軍在“50萬網友點贊”的支持下自費購買了一輛理想L6,塑造一段佳話。

在有些人看來,這是自主品牌“抱團取暖”的開端,實現了化幹戈爲玉帛;但也有人認爲,車企老板間的親密互動頗顯怪異,本質上不過是爲了流量妥協。

或許正如羅永浩一語成谶,走出北京車展的雷軍,便在某論壇采訪期間發表了不同意見。據《汽車産經網》報道,雷軍稱看完車展後很絕望,面對其它車企推出如此多同質化車型,表示“哪是在做産品,完全是在靠蒙”。

相較于寒暄時的笑臉相迎、連連稱贊,雷軍上述言論無疑是換了一副面孔。

顯然,雷軍雖說並非汽車行業“科班”出身,但此番言論卻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現狀。仔細想想,蔚來旗下的ET5、ET5T,理想旗下的L6/7/8/9,零跑旗下的C11/C10,以及智己旗下的LS6/LS7等品牌車型,除了在尺寸、配置等層面稍有差異以外,産品的定位及價格均有著較大重合。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雷軍稱“車圈的卷是在同質化卷”,並非毫無道理。

不過,若是只因雷軍一句話,便否定了其它造車新勢力近10年的努力,同樣也有失偏頗。不同于小米汽車的順風順水,類似蔚來、理想、零跑等新勢力誕生之初並不受市場青睐,且技術積累相對薄弱;相較于産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性價比,引導消費觀念的轉型同樣重要。

正因如此,早期的新能源車企側重于車輛的“差異化屬性”,通過推出符合不同用戶喜好的産品,既能拓展市面上的新能源陣容,又能爲消費者帶來更多選項,從而率先搶占細分市場的高地。其中不乏“靠蒙”的屬性,但放到當時則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徑。

如今來看,理想汽車憑借著“套娃”家族,如今已在豪華市場站穩腳跟,成爲率先扭虧爲盈的自主新勢力品牌;而比亞迪依托王朝/海洋網的協同發力,加速了“油轉電”的消費認知,去年創下了産銷300萬輛的傲人成績。因此,“同質化”並非車企的短板,能否實現産品與銷量的協同進步,才是車企實力的體現。

本月初,小米SU7交出上市首個自然月的成績單,4月交付7058輛,足以令雷軍挺直腰杆,提前鎖定“2024年最幸福的人”。不過,理想MEGA的前車之鑒曆曆在目,流量固然重要,但如何合理地利用流量、布局車企長遠發展,顯然更關乎到車企基盤。至于雷軍能否經受住流量考驗,小米汽車未來發展如何?值得拭目以待。

0 阅读:589
评论列表
  • 2024-05-08 16:49

    爲什麽集體都說問界不好,其他老總互相捧場

  • 2024-05-06 18:44

    不搞多點競爭,肯定會壟斷

汽車情報

簡介:中國汽車媒體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