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女生節:飽含深情的一首詩,送給你心中的她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3-05 18:07:36

每天讀一首詩,歡迎關注槐序

01.

每年的3月7日爲“女生節”,又稱“女神節”,是近些年興起于網絡的,並非傳統節日。

但是,每個女生都值得被祝福,所以這一節日也很有意義,畢竟每個人的母親都曾是少女。

尤其現代生活節奏快,需要這種儀式感來增進親人、愛人之間的感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遇到喜歡的人,一定要懂得珍惜,女孩子柔弱,需要被照顧,女孩子堅強,很少抱怨委屈。

女孩子有時候也愛發脾氣,耍耍小性子,那是因爲她知道,你是她最信任、最在意的人,所以男人要懂得包容。

女爲悅己者容,士爲知己者死。

有些女孩子光是遇見,就已經是一輩子的幸運,更何況能夠相知、相愛、相守。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袅袅,魚尾何簁簁!

適逢佳節,今天我們就讀一首適合表達愛意的詩,送給你心目中的她。

02.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贈別二首 · 其一》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好;

十三余:詩中指女孩子的年齡;

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于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故常用來比喻十三四歲的少女。

杜牧進士及第後,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召入幕府,任掌書記,居住在揚州。

此時他剛入而立之年,意氣風發,奈何這段時期正是“牛李黨爭”的激烈時期,杜牧爲了躲避官場紛爭,故意流連秦樓楚館,因此留下了風流之名。

所以多年後他曾在詩中寫: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公元835年,杜牧轉任監察禦史,回京履職,因此離開了揚州。當時他在揚州結識了一位多才多藝的少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回到長安後依舊念念不忘,故作此詩。

下面我們再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03.

詩文大意可解爲:

十三四歲的少女體態輕盈,婀娜多姿,就像二月裏含苞待放,初現梢頭的豆蔻花;

春風十裏,揚州路上春風蕩漾,那些深鎖珠簾翠幕中的佳人,都不如她美麗動人。

杜牧這首詩,從妙齡少女寫到花朵,又從花朵寫到揚州城內的十裏花街,最後又從熱鬧的煙花之地寫回少女,短短28個字迂回曲折,遊刃有余。

從這裏就能看出杜牧的筆力和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在這裏我們插一句,杜牧和元稹、白居易生在同一時代,但是杜牧一直看不上他們倆,尤其是白居易。這不僅僅是因爲元、白曾貶低張祜而捧徐凝,更是因爲杜牧寫詩很講究格調。

白居易寫詩,恨不得讓街邊賣菜的大媽都能聽懂,類似于我們講的杜牧這首,在白居易的詩作中是很難見到的。

從詩的後兩句,我們大概能得知,杜牧這首詩是寫給某位歌女的,十三四的年紀,出落得水靈靈,但身世淒苦,這些都是讓杜牧深著筆墨的原因。

既然是“贈別詩”,也說明杜牧對這位女孩有著很深的眷戀。

因爲《贈別》還有另一首: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充分證明杜牧和這位妙齡歌女緣分不淺,至少有一段悱恻纏綿的故事。杜牧身爲朝廷命官,有太多的不自由,也不可能肆意妄爲,投身到一段風花雪月的感情中去。

人生總是充滿遺憾,永遠都不會有十全十美,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惜人惜緣惜福。

適逢“女生節”,願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被歲月溫柔以待,永遠年輕漂亮。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