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造星不是僞命題

潛水魚X 2024-04-13 10:58:37

文 | 李小溪

編輯 | 何潤萱

烈火烹油的短劇市場,終于讓演員吃到了紅利。

從已經晉級長劇擔當男主的丞磊,到不久前通過《授她以柄》出圈的李菲,再到最近通過熱播綜藝《無限超越班2》登陸微博熱搜的錦超,幾人均涉足影視、綜藝、主流輿論場。足以證明短劇造星能力已經得到驗證。

李菲和錦超都曾主演過快手爆款短劇,通過《養敵爲患》《長公主在上》等爆款短劇完成了初始流量積累,而這些從短劇一路上遊至主流視野的明星藝人,給行業帶來的一個啓示是:短劇並非昙花,有耐心做好內容的平台依然能在此複制造星體系。

登堂入室

繼丞磊完成微短劇男主-長劇男配-長劇男主三連跳、成功升咖後,更多短劇男主角正在進入主流視野。

開年熱播短劇《授她以柄》南川王飾演者李菲造型俊美,上頭觀衆直呼“人臉小還會演“,“比古偶市場的男主質量還高”。稍一考古,李菲早在快手主演了《朝歌賦》《養敵爲患》《臨夜傳》等多部短劇,和導演周潇成“黃金搭檔”。目前快手粉絲數已經突破220萬。

《授她以柄》裏李菲飾演南川王

接受采訪時,李菲提到想和劉亦菲演年下,可以說對自己定位准確,升咖的思路也挺上道,相關話題很快登上微博熱搜,網友也很買賬,說他離丞磊“只差一部《雲之羽》”。

除李菲外,同樣主演過快手的高口碑短劇《長公主在上》和《東欄雪》的錦超,也漸漸在短劇場域外達成了個人流量增長。去年出演熱播古偶劇《長月燼明》後,錦超又出現在熱播綜藝《無限超越班2》裏,導師郝蕾認可他“有潛質”,讓她想起張子楓。“內娛話題王者”于正也表示看好錦超,欽點“有機會要合作一下”。

快手積攢的“初始流量”連帶節目熱度,錦超頻頻登上熱搜,#錦超也嗑鄭合惠子cp# #錦超回應與李菲兒不和#,已經是內娛熟面孔了。

錦超相關熱搜

除這兩位,不少快手短劇演員都在快手實現了有效播劇,進入長劇、綜藝的演員選擇庫。比如圻夏夏在抖音、快手和B站都有作品,直到去年快手春節檔和錦超主演的《長公主在上》,女A男O設定新穎上頭,快手的檔期運營和營銷得力,累計播放量3億,數次登上熱搜榜單前10,播完後也收到了《長月燼明》的邀約。

《長公主在上》裏圻夏夏飾演李雲貞

再比如爆款短劇《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的主演張淼怡和方曉東,劇播期間全平台漲粉超過110萬,雙人合體微博直播,登上實時直播榜首位,“以劇捧人”的造星路徑放在快手短劇身上也能得到驗證。

盡管短劇素來被行業視爲新人演員試手的領域,但快手短劇相對其他平台,更能爲潛力演員提供有效刷臉甚至彎道超車的機會。

耐心者贏家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不過,百億量級的短劇市場,說到造星,業內似乎一直都覺得是個僞命題,爲什麽偏偏快手是獨一份?

答案可能是快手是行業最有耐心的平台。長視頻的優質內容需要一個內容團隊反複試錯,但到了短劇,很容易被市場帶偏,覺得是豬都能飛。

從2019年的“快手小劇場”開始,快手星芒短劇持續升級分賬規則和商業化能力,爲優質短劇項目提供“一對一”扶持,精品短劇還能得到專項市場宣發、平台招商等配套服務。2021年8月,快手率先提出了短劇暑期檔概念,配合檔期化運營策略,快手設立了五一青春季等相關檔期,玩法領先同行。五年的基建,才有了如今日均DAU2.7億、播放量破億的短劇326部的生態。

對于寄居在娛樂生態下演員而言,不論劇集短長,反複在人設相近、類型雷同的劇裏刷臉,看似是快速起量,但本質是一種消耗,不過是讓演員困在平台和自己的瓶頸期。而打破這種消耗的只能是平台,帶領創作者做多樣化和精品化內容,才能給演員帶來更多的場外流量,比如去年星芒短劇的《東欄雪》《長公主在上》,以及多次登頂貓眼短劇日冠的《我在大宋開酒吧》等,站內爆款,站外也能出圈。

《長公主在上》裏錦超飾演顧玄清

在網生內容時代,高品質內容引爆的邏輯是通用的,一萬部低質量短劇也抵不過一部高品質。這種邏輯同樣適用于長劇,《狂飙》和《繁花》擊破圈層的能力,抵過太多部粉圈自嗨的A級劇。

短劇基本都是速食,但快手是提前備好土壤,短劇生長茁壯,不會速朽。五年的星芒短劇,足以證明這裏已是紮實的內容平台。

其他平台入局短劇往往引進成熟內容影視團隊,比如抖音短劇的招牌爆款作品《二十九》系列就來自傳統劇集六大之一的檸萌影視,演員和制作團隊均是長劇水准。而快手則另辟蹊徑,反而扶持從劇情號起家的中小MCN機構和導演工作室。比如短劇導演知竹,在星芒短劇陸續拿出了豆瓣評分6.8分和7.3分的《長公主在上》《東欄雪》,打破外界對短劇無優質作品的刻板印象。

《東欄雪》裏錦超飾演褚甯遠

事實上,長視頻平台的內容邏輯也大同小異,比如愛奇藝扶持小糖人、恒星引力,騰訊扶持靈河文化、入股檸萌等。這樣既可以避免長短劇內容創作的轉換成本,又能激勵新的創作者。

在商業化方面,快手也有讓好內容實現正向反饋的能力,不至于讓創作者“斷供”。一方面,快手爲創作者提供了商業化短視頻、電商、直播等多維變現渠道,給予政策和資源傾斜,據《2023快手短劇數據價值報告》,快手累計上線商業化短劇超90部,品牌合作數量超35家,2023年三季度短劇招商收入環比提升10倍,累計覆蓋了電商互聯網、食品飲料、美妝護膚等多個行業領域。

另一方面,除了傳統的廣告植入和定制短劇,快手還爲短劇IP發掘了更多元的變現路徑。比如《長公主在上》和《東欄雪》等原創劇本被售賣改編爲有聲書,《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撒野》等短劇則出海到東南亞、日韓地區。

此外,快手也跟隨短劇生態的生長和行業政策的引領,嘗試拓展更多業態可能性。隨著文旅行業的複蘇,快手響應國家廣電總局提出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和地方文旅聯合推出文旅+短劇的精品項目。在AIGC風口下,快手探索生成式AI與視頻內容的結合玩法,寒假檔期間,AIGC的創意玩法吸引超20萬用戶體驗。

短劇時代,很多人的確踩中了風口,成爲起飛的豬,但真正走到最後的人一定是有耐心等待內容成長的人。流量時代,贏家屬于耐心者。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運營|CC

校對|刺梨

今日互動:你看過快手的短劇嗎?

⤵️歡迎「關注」潛水魚X 並設爲星標⭐️

0 阅读:20

潛水魚X

簡介:關注劇集,流行文化和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