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起源》:穿越時間與空間,認識真正的科學世界|新書

新黃河 2024-05-08 16:30:57

科學是什麽?是牛頓的蘋果,是孟德爾的豌豆,還是富蘭克林的風筝?元科學又是什麽?在浩渺的曆史長河中,科學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爲人類探索世界、理解自然的重要工具,照亮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之路。然而,要想真正深入理解科學的本質和價值,我們有必要追溯其起源,探尋其發展的脈絡。《科學的起源》一書,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科學曆程,引導讀者認識真正的科學世界。

關于科學與技術發展曆史的書籍數不勝數,但它們往往只側重于某一種文明、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領域,缺乏一種全球性的、系統性的視角,沒有把地球作爲一個整體系統來考慮,忽略了科學技術在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影響。到底有沒有一本書不偏向某一文明、某一國家,能夠做到用整體的和系統的眼光來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呢?

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科學的起源》一書從科學的發展過程出發,分析科學背後的哲學基礎,梳理科學曆史發展脈絡。該書由西湖大學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生輝和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學士、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結構可靠性專業博士崔維成共同編撰。

作者表示,本書在寫作時堅持四個特色:不偏向特定國家、學科、地域、宗教,關注整體、多重融合;通過多種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比較,在融合比較中,中立地展示東方文明在世界科學史上的貢獻;通過大跨度、多視角的整理,幫助讀者整體地認識和分析繁雜的科學;盡可能多地圖形化表示,讓這本書生動起來、鮮活起來。

在《科學的起源》中,作者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科學,全書分爲六篇二十八章,詳述了科學的概述—科學的萌芽—科學的形成—科學的發展—科學的分化—科學的融合,涵蓋了近代科學形成之前的文明(16世紀牛頓力學誕生之前的時期)、經典力學時期(17-19世紀)、現代科學時期(20世紀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科學高潮時期(21世紀上半葉,複雜系統論)和科學未來(21世紀及以後,在複雜系統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萬統論)。

總的來說,《科學的起源》是一部包容性極強、統一性極高的著作。它通過時間上的推演及不同地域和領域間的相互比較,得出更多的科學理論間相互聯系的信息。從科學技術及科學思想兩個角度,探究科學家和核心的科學理論是怎樣一步一步推動科學體系的形成及發展的。這部作品不僅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科學技術的演進過程,也能讓我們對現代科學,及科學的未來發展有更深入的思考。

記者:徐敏 編輯:徐征 校對:冬平

0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4-05-08 20:34

    自然絕對誠實,創造了人類,給了人類無窮的機會,是人類唯一的生存依靠。敬畏自然的絕對誠實,是你的本分,也帶來了人類科學。………明天還有太陽是普遍規律,本質是不知道!根本原因也是不知道!!!沒有人能證明明天還有太陽!只能信任敬畏絕對誠實的自然。(所有的規律和觀測結果都已是過去了。)——笨狗🐶追兔子走直線?悖論斯坦智商高追兔子走蟲洞?………迷信蔑視自然的騙子悖論斯坦,瞎搞假說科幻,將導致人類無法逃脫第六次地球生物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