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回歸“油電共存”,就是電動化“差生”?

車厘子大叔 2024-05-11 11:07:02

“流量易逝,風格永存”,當雷軍和紅衣教主流量“挾持”的北京車展,都成隔夜茶之後,還有誰會關心在車展之前,有一家傳統車企曾“內涵”過(廠家表示“皮一下”)小米呢?

所以,當價格、流量、營銷等表層因素關注遠遠蓋過技術、性能等其他參數,當外資、合資車企無論多努力,推出的新能源車,都比國産新勢力賣得更差時。這個想“皮一下”的凱迪拉克,也“學乖了”,重拾起“油電將會長期共存”兩條腿並行的思路。根據凱迪拉克高層透露,凱迪拉克不會在2030年完全電動化,會繼續售賣燃油車,但純電産品依然會覆蓋全系。

早前,在歐美日“碳中和”提法如火如荼時,很多跨國大車企都把自家的豪華品牌,作爲完全電動化轉型的“先鋒”。除了凱迪拉克,當中不乏奔馳、奧迪這些體量龐大的品牌身影,而經過在戰略地位很重的中國市場,這兩年的“毒打”後,先是3月初奔馳公布不再施行2030年前,在重點市場全面轉向電動化銷售的目標,如今到凱迪拉克宣布“油電共存” ;目前對電動化有明確時間表的,只有雷克薩斯、沃爾沃、捷豹、英菲尼迪、捷尼賽思等銷量相對少的品牌,和“頭鐵”的奧迪。

誠然,不要以爲“油電並存”或“ALL IN 新能源”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無影響,産品層面的影響確實不大,凱迪拉克肯定不會讓“油電並存”,影響到IQ系列的智能化程度;但差別就在營銷端,尤其是中國這種具戰略地位、能通過中國感知明日全球汽車市場變化的市場,不“ALL IN”的後果,就是在感知層面,4S門店的風格、品牌形象、線上線下的營銷手段,都告知消費者,這個品牌的主力還在賣燃油車,他們家的新能源車,與玩得很轉的新勢力差異在哪?即便凱迪拉克IQ系列、大衆ID.都有單獨的純電動序列、也有城市展廳和賣電動車的營銷體系,爲什麽出不了爆款,産品層面的落後是一個,體系、營銷都跟著新勢力後面走,掀不出浪又是一個。

不過說到底,堅持電動化或者油電並存,自然有車企的考量,這有産業鏈的因素,也有本土國對電動化不熱情的因素,更有政治考量的因素。“碳中和”本是歐美日掀起的産業鏈變革,如今被中國車企彎道超車,走在了全球最前沿,而且中國車還大有出口占領市場之勢,嘴上怎麽說還是其次,各跨國車企的“身體”最誠實,在最有優勢的燃油車領域保持市占率,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燃油難,純電也難

當然,我們也看到,目前在中國,尚未有一家傳統豪華品牌轉型新能源完全成功,甚至在實際成交價30萬+市場,沒有一台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車賣成爆款。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3月,豪華品牌純電動SUV占新能源份額6.8%,總體市場滲透率不過2.5%,而轎車更低,份額只有2.6%,滲透率更不足1%。與3月豪華車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6%相比,市場顯然更青睐插混、增程車型。

更有意思的是,德、美系的BEV都有上漲姿態,尤其是大衆、寶馬等德系,對賣純電動車是上心了,所以累計同比有基數少,上升快的趨勢;但兩家插混的成績非常難看,尤其是美系,是集體缺席了國內的插混市場。另一方面,同樣是“油電並行”,奔馳可以比其他家活得更滋潤,因爲品牌能力較好,油車一直有話語權,即使價格戰驅使利潤下壓,擠壓的先是二線豪華品牌的空間。

所以,當凱迪拉克的美方高層說繼續“油電並存”,而沒給出更多方案時;上汽通用凱迪拉克的中方領導會不會眉頭緊鎖,不得而知。擺在二線豪華品牌面前的,不僅是被價格戰擠壓的生存空間,還有長期競爭力被削弱的問題,如果外方在智能化進展一直慢而且沒起色,找中方的援兵不失爲一種方式,去年奧迪購買上汽的電氣化、智能化架構,用于上汽奧迪,今年豐田聯手華爲、騰訊,就是很好的例子,但融入了他人之後,自家的特色是否鮮明,又是下一個問題,不過相比不能活下來,這都是後話了。

誠然,就算堅決轉型純電動,豪華品牌至今也未能在全球走出一條硬氣的道路,這裏特指有吉利集團依托的沃爾沃。早在2022年底,沃爾沃將持有的Aurobay 33%股份出售給吉利控股,完全退出參與內燃機的開發和制造,斷了燃油的念想,只剩2030年轉型爲純電品牌的一張牌。但去年沃爾沃的70.87萬輛全球零售銷量中,只有11.34萬輛是純電動汽車,份額剛過16%。不過,吉利正忙于優化産品結構、降本增效和擴大規模,去改善現金流問題,要賺錢養家,完全靠沃爾沃自己賣電動車了。

不過,現在幾乎可以預判沃爾沃電動化的前景,海外市場比國內更加有戲。歐洲上市不滿一年,EX30如今已是沃爾沃在歐洲最好賣的電動車,拉動品牌純電銷量同比增長76%。而在國內,沃爾沃最得好賣仍然是油車XC60。即便EX30很快也在國內上市,但一定難逃定位的拷問,定價太高固然沒人買,太低了難逃浩瀚平台的極氪X和smart#1的同門互鬥。去年EM90也在一片質疑“高配極氪009”中,歸根結底,吉利在國內太多品牌紮堆,沃爾沃也未能給出自家的特色,更何況新勢力的競爭又那麽慘烈。

車厘子觀察:插混,是豪華品牌的轉機?

這兩年,插混、增程在中國賣得風生水起已人盡皆知,但歐日德豪華品牌,都完美錯過了。

在整體市場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如果要繼續擴張,最好的武器就是用插混技術,把油車固守的細分市場逐一擊破,其中豪華車市場用戶雖不及下沉市場客群對插混的期待,但如果更先進的技術、更低油耗、更友好的場景和不差的品牌接受程度,至少持幣待購30-50萬車型的家庭是樂于接受的,理想的L系列不就是這樣火起來麽?

更具現實意義的是,今年起多家中國主流車企,已經開始卷“多模混動”,可以靈活串並聯,純電、混動和增程去涵蓋更多出行場景。這必然帶動國內插電市場,由普通插混過渡到增程混動。若規模效應一顯現,不僅對傳統燃油車,對HEV、BEV都是致命一擊。

外國車企也必然感受到中國市場插混的驚人變化,在本次北京車展中,大衆,豐田兩家大車企集團,已經公開說加快在華插混車型研發,不過進度條、技術成熟度等細節都完全沒公布,但若果轉型再慢,等于又把機會拱手讓給自主品牌。

講一句“油電並存”不難,再立個flag把純電動車做成一個系列也不難,最難的是預判押寶全球技術趨勢,尤其是像中國一樣有戰略定位的市場。如今在電動化方面,外資或者合資車企,完全競爭不過中國車企,“油電並行”不應該是進退失據的代名詞,面對將要來的多模混動風潮,蹉跎就是再誤戰機了。

0 阅读:46

車厘子大叔

簡介:由一群華南汽車人共同打造的全國知名度的汽車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