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倒長城處”,別讓遊客“哭倒”了|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5-15 22:20:20
挖掘曆史文化資源,不能把虛構當真實、把傳說當曆史,形成誤導。

▲“孟姜女哭倒長城處”石碑引發爭議。圖/網絡截圖

文 | 戴先任

近日,一塊寫有“孟姜女哭倒長城處”的石碑,引起了輿論關注。

爲此,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該石碑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非遺科科長張洋。據其介紹,該石碑確實位于山海關區,立于“天下第一關”景區內,目的在于推廣孟姜女傳說相關的文化。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廣爲流傳,不僅是因其故事與老百姓有共鳴,更因揭露了秦朝的暴政,也爲當時的統治者樂于見到。但孟姜女仍只是傳說中的人物,故事也難以被證實。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史實的虛構人物,就不能樹碑塑像。一些神話人物,民間也爭相爲其塑像,還因此“香火鼎盛”;一些經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與故事,也被當成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挖掘。

孟姜女等傳說中的人物,是早已植根于民族血脈的文化符號,也因而具有“持久價值”,樹碑塑像並無不可。但地方在爲其立碑時,也需更嚴謹,不能“言之鑿鑿”地混淆傳說與史實的區別,把傳說“硬說”成曆史。

比如,既然是傳說,當地是如何認定此處便是“孟姜女哭倒長城處”的?如無真憑實據,是不是就需要寫上“相傳”“傳說”等字樣進行解釋說明?一言以蔽之,爲“孟姜女哭倒長城”立石碑不能“以假亂真”,誤導公衆。

近年來,國內“文化遊”持續升溫,各地爭相挖掘曆史文化資源,有的還爭搶名人故裏,如諸葛亮故裏、李白故裏,甚至連西門慶、潘金蓮、孫悟空的故鄉都被爭搶,孟姜女故裏也有多處。

這無疑就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了。把虛構當真實,把傳說當曆史,誇大、扭曲甚至是亵渎了相關史實,實質也是一種曆史虛無主義。這樣的文旅資源挖掘只會徒增笑柄,並不利于增強當地的文化“軟實力”,甚至是適得其反。

爲促進旅遊發展,地方主動挖掘曆史文化、盤活文化遺産資源,當然是好事,但也要有“正確挖掘方式”,掌握好其中的分寸。

比如,要能分清傳說與史實,不能將傳說故事、虛構人物與真實曆史相混淆、相沖突,對其來源要予以強調,避免公衆尤其是青少年對曆史産生誤讀與曲解。

這就要求,地方對待曆史文化資源,要有更爲專業、嚴謹的正確態度。文旅資源開發,也要讓傳說的歸傳說、史實的歸史實,避免盲目跟風。“有棗沒棗打一竿子”,過度消費文化資源,只會把文化遺産保護庸俗化。

撰稿 / 戴先任(職員)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張彥君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1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4-05-16 08:27

    [點贊]

  • 2024-05-16 04:29

    雁門關也一樣。哪兒搞旅遊都一樣,就是編故事忽悠遊客花錢,宰客

  • 2024-05-16 16:43

    我們的哪吒小英雄就是天津人

  • 2024-05-17 03:59

    我還看到更滑稽的呢,在我們湖北黃陂木蘭雲霧山風景區,也有這麽類似的一個石碑,上面刻著“ 花木蘭出生地”。讓人哭笑不得 。

  • 2024-05-16 08:49

    這些文化人真能的研究

  • 2024-05-16 06:55

    庸俗,膚淺,過度消費文化資源,淪爲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