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貓跳江,最大的倒黴蛋竟是譚竹,警方還原事件經過,瞬間上熱搜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5-21 10:54:55

胖貓事件,一個由愛生恨的故事,一個由情轉怨的劇本,一個由真實走向荒誕的現實。

重慶警方通報一出,瞬間登上熱搜榜。

這時大家才猛然發現,在這場被輿論扭曲的戀愛劇中,最大的倒黴蛋,竟是譚竹!

譚竹與胖貓的故事,不是簡單的黑白對立,而是一段複雜的情感糾葛,一場被誤解的深情告白。

2021年11月,胖貓與譚竹在網絡遊戲中相識。

從確定關系到計劃共同經營花店,從微信朋友圈的公開示愛到雙方親友的認可,譚竹與胖貓的關系,似乎正朝著幸福的方向發展。

但誰又能料到,這場戀愛的每一步,都將被推至公衆的放大鏡下。

2023年10月,胖貓爲了愛情,從湖南郴州搬到重慶。

與譚竹的距離更近了,但兩人的關系卻開始出現裂痕。

2024年2月,春節前夕,譚竹將胖貓帶回家中,這是對胖貓最大的認可,但也是兩人關系的最後一抹亮色。

4月3日,兩人的爭吵升級,分手成了不可避免的話題。

4月5日,譚竹在微信上提出互相冷靜一段時間,而胖貓卻在4月10日,通過支付寶轉賬66666.66元給譚竹,並留言自願贈予,隨後將譚竹拉黑。

這一舉動,似乎成了胖貓絕望的前奏。

4月11日淩晨,胖貓發出了最後一條微信“我們已經結束了”,隨後跳江自盡。

消息一出,全網震驚。

而劉某,胖貓的姐姐,卻在這個時刻,開始了她的表演。

劉某用精心剪輯的聊天記錄,用情感化的敘述,用購買的流量,構建了一個有利于自己的故事版本。

胖貓與譚竹的關系,被簡化成了金錢與利益的交易。

譚竹被塑造成了一個冷酷無情的撈女,而胖貓則成了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但真相遠比劉某所描述的複雜。

譚竹與胖貓不是偷偷摸摸戀愛,交往兩年多來,曾幾次互見親友,公開戀愛關系。

經濟往來方面,兩人也互有轉賬。

胖貓轉給譚竹79.9萬余元,譚竹給胖貓和他親屬轉賬46.3萬余元。

兩人還建了情侶攢錢賬戶,方便隨時自行存取。

胖貓在這個賬戶中,還多支取了近8萬余元。

甚至在分手跳江前,譚竹還曾對胖貓的轉賬明確表示拒絕。

這哪裏是虛構事實,以戀愛爲名騙取財物的撈女詐騙行爲?

悲劇發生後,譚竹退還給其父親13.6萬余元,並達成再無經濟糾紛一致意見。

但胖貓姐姐劉某卻認爲弟弟的錢都花到譚竹身上了,與妹妹商議“要讓譚竹被網暴”。

爲了引爆輿論,姐妹倆聯系多人代寫文案,討論如何博取網友同情。

還購買流量擴散傳播,提升熱度。

一番表演下來,譚竹成了撈女、提款機。

而劉某的賬號粉絲,迅速從263個漲至290余萬個。

一場戀愛悲劇,演變成了輿論災難。

有人發布譚竹電話號碼和收款賬號截圖,煽動網民留言辱罵;

有人曝光譚竹老家地址,並去打探拍攝視頻發布到網上;

有人編造自己跟譚竹在交往;

有人散布“跳江的不是胖貓”“譚竹被打”等謠言;

還有人甚至揚言接到“懸賞令”,要殺譚竹全家......

爲了博眼球,蹭流量,這些人真是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當然,更多的是同情心被操縱的。

他們往江邊送花、送外賣,以表哀思。

沒想到,卻成了無良商家的狂歡。

而推動整件事件的劉某,用剪輯過的事實,編織了一個謊言的網。

網住了譚竹,也網住了公衆的理智。

在輿論的風暴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受害者。

人民日報就此事發表評論:我們別成了流量的獵物,比流量更重要的是真相。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造假者應當付出他們應付的代價。

胡錫進評論說:人都有感情,有情緒,但是不能放縱情緒,違反法律。胖貓姐姐裁剪了事實,忽悠了大家。

網友的評論就更加直白了。

“一場由男方姐姐劉某和妹妹專門策劃網暴引起的鬧劇。”

“之前他姐全妝直播,一堆人心疼,搞笑。”

“5月4日的嘉年華,能不能退啊?能不能假一陪三啊?還錢啊!”

“胖貓譚竹事件裏唯一的倒黴蛋——譚竹。”

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但更有追求真相的責任。

在劉某的情感操縱下,一場私人的悲劇,變成了一場公衆的狂歡。

她的行爲,是對網絡空間秩序的破壞,是對他人隱私權的侵犯,是對法律的挑戰。

有律師解讀這起事件,表示劉某可能會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追責的法律後果。

法律不會因情緒的波動而改變,道德也不會因輿論的壓力而妥協。

在這場鬧劇中,公衆的情緒被操縱,公衆的善良被利用。

而網絡暴力,更像一把無形的刀,一刀刀割在譚竹的心上。

她的故事,不只是一場悲劇,更是一個警鍾。

告誡我們,在追求真相的路上,不能讓情緒左右判斷,不能讓偏見蒙蔽雙眼,不能讓謠言成爲向導。

(*本故事來源于真人真事,經過適當藝術處理,人物均爲化名。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賬號友情提醒: 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