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趕海弱爆了,我們小時候有更爽的100種抓魚方法

正宗真理是我親戚 2024-04-15 10:39:48

看網上的視頻,釣魚和趕海是頂流。說實話,我也喜歡看。但是,我一直有一個塊壘壓在心中,不吐不快:跟我們小時候相比,釣魚、趕海真是弱爆了,那時,我們有更爽的100種抓魚方法。

我所在的生産隊,大約有20戶人家,但有6口塘、1條河、1條小溪和1個小型水庫,由此衍生的溝渠坑灣圳壩星羅棋布,包括水田,都是長魚藏魚的好地方。

而且,那時是公有制,水塘與水庫的魚均屬于集體或國家,對我們小孩子弄兩條魚吃的事,相當寬容,基本不管。更加天時地利人和的是,那時,除了魚,沒有什麽好吃的;除了抓魚,沒有更好娛樂。

于是,我們成天浪迹于各處水面,運用十八般武藝,大展身手,與魚們唱出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鬥智鬥勇的大戲。

釣魚的事,我也是幹過的,但鮮有開心體驗,釣魚也被我評爲小時候的抓魚方式中的最差選擇。現在看來,是釣具太差。我的釣具,都是臨時做的,砍一根竹子,扯出媽媽縫衣的線,用大頭針彎一個鈎,綁了蘆杆作浮標,用保險絲做鉛墜,挖上蚯蚓,就出發了。

那時因爲村民都在魚塘裏挑水喝,是不放飼料餵魚的,魚們都很餓。我的釣具每次的結局都一樣,前面釣幾條小魚,然後就被大魚幹掉了。要麽是直了鈎,要麽是斷了線,悻悻而回。

趕海那樣的幹魚,我們也幹過,體驗也不行。一般是在放學的路上,某位同學看到哪個小灣灣裏有一條大魚,馬上約好回家拿桶過來幹一票。然後,一人提一個桶就來了(那時沒有塑料桶,都是木桶)。先把上遊的來水堵住,然後一人一個桶往外倒水,把水舀幹,魚就手到擒來。然後幾個小朋友就魚分幾份放草地上,一人拿一份放桶裏提回家。

這不挺好嗎?爲什麽體驗也不好呢?因爲經常性的,我們下面的水還沒有舀幹,上遊的來水就堵不住了,功虧一篑。

釣魚幹魚體驗不好,我們自有體驗好的抓魚方式。

最初樂此不疲的抓魚方式,非常原始。我們一群小朋友在一個小池塘學遊泳時,因爲人多水不深,總是把性子急的鲢魚弄得跳起來。有一天,池塘邊有人丟棄了一床不要了的竹席,一個小朋友無聊,把席子弄過來浮到水面上。這下發現了新大陸,有魚跳起來,掉到竹席上,被我們逮住。

那段時間,遊完泳回家,手裏經常提著魚。

美美地吃上一頓,還得到了媽媽的誇獎。于是,我走上了一條抓魚的不歸路。

我抓鬥水魚。下雨後,往塘裏、河裏去的溝渠有很大流量的水,塘裏或河裏的魚喜歡逆流而上,跑到溝渠裏來。拿筝往入口處一攔,沿著溝渠把魚往下面一趕,再把筝拿起來,能抓到魚和泥鳅。

我摸魚。河裏塘裏的一些藏魚的角落,直接可以徒手摸到魚的,而且熟悉情況之後,經常去摸都有。一般是夏天遊泳(就是洗澡)前,先去摸一下。還有就是在河壩下面的淺灘,水很清,是看得到魚的。魚看到你來了後就躲,你盯著魚,看它藏到哪個石頭下面了,輕輕走過去,把魚逮到就好。能摸到的魚,一般是慢性子的鲫魚或鯉魚。

我網魚。偶爾父親會幫我買一片粘魚的網,把它放到哪個水裏,過一陣去收就行,上面就粘有大小很均勻的魚。遇到周日或放假,還可以隔晚放,第二天早上收,就會有很多魚。

我定魚。自己拿蚊帳布、竹條做的定筝,放上一把豬潲和兩片瓦片,丟掉水裏,過一段時間拿起來,就能抓到一把小魚。

我趕魚。我曾經有一口方筝,在夏天水少的時候,往水裏一放,拿根竹條慢慢把魚趕到方筝裏,一起,就能抓到一把小魚。

我扒大水魚。下大雨後,河水是洶湧的黃湯,河道的回水灣裏,會藏著不少魚,用帶長竹竿的筝去這些回水灣裏一扒,雖然經常落空,但不斷去扒,總有一回會上魚。

我罩魚。夏天大中午,往河裏的小灣裏丟兩顆大石頭,看魚藏到哪片水草裏,撒網罩住那片水草,下水把網腳踩到泥裏,然後隔著網去踩倒這邊水草。就算你網一個4平方米的水草,裏面有3條一斤以上的魚,你要踩一個小時才能把它們全部抓上來,期間,令你不放棄的原因,是你的手或腳隔一會又碰到魚。撒網是個技術活,那時太小,我在曬谷坪裏學了幾天都撒不開,幹這事,得找一個大人同行。這個辦法的好處是,抓的都是大魚。

我簍魚。我曾經有一個魚只能進不能出的竹制的魚簍子,裏面放上豬潲,丟到水裏,過半天去提上來就行。這就像現在的地籠,有時也有大魚甚至甲魚。

我叉魚。初夏的晚上,帶個手電或煤油火把燈,帶個魚叉,照到那個溝裏有魚或黃鳝,一叉過去。那時不懂光的折射原理,魚並不在我看到的地方,還很奇怪明明叉到了,怎麽沒上魚?叉魚也曾經叉到很大的魚。

我夾魚。把三根竹條綁起來,就可以做一個魚夾子。夏天的晚上,出去夾鳝魚。

我擂魚。夏天河裏水少時,找幾個小朋友去一個小水面裏,把水一陣擂,當水被攪成泥漿之後,就不時會有一條魚要把嘴鑽出水面呼吸,把它一捧就行了。

我撿魚。那時春夏犁田時喜歡用石灰消毒,我腰間綁個魚簍子,去田裏撿死去的鳝魚、泥鳅和魚就行。

我砸魚。夏天放牛時,總是看到懸崖下水庫大壩邊好多大草魚在遊弋。從山上拿大石頭砸下去,偶爾也能砸到一條。只是看到它翻白後,下去抓到並背回家,挺費力氣,還可能無功而返。

我抓蝦。蝦喜歡藏到石頭縫裏,有意思的是,它的須大概是“雷達”,總要露出來,把手輕輕伸過去,抓住須把它扯出來就行。

.............

因爲愛抓魚,我家裏櫃裏、壇裏、缸裏,洗衣板、房梁、樹上到處是魚,一年四季吃魚。別人到我家做客,都是打發一包(那時沒塑料袋,是報紙包)幹魚回家。我上小學帶菜,小朋們都喜歡拿自己的菜跟我換魚吃。

我曾經很奇怪,魚這麽好吃,抓魚又這麽好玩,爲什麽跟我一樣喜歡抓魚的小朋友卻很少(我哥都不愛抓)。後來自己在外地結婚做菜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我媽煮的魚特別好吃。

我花了10年時間,去學我媽的煮魚方法,居然沒學會。又10年後才發現,原來我媽的煮法,要做我們老家的魚,才好吃(可能跟魚、水和竈有關)。從此,我在我生活的城市,不再吃魚。

據科學研究,吃魚的人聰明、記憶力好。我家是農村裏罕見的兩個兒子全部考上大學出來的家庭,也不知道是不是常年吃魚的原因。反正我小時候讀的課文,我現在還隨口背出來,我女兒則明顯沒有我這記憶力。

其實,我們小朋友抓點魚,對生態真是毫無影響。後來,大人們在河裏毒魚、電魚,才有一點影響,但只要發一次大水,河裏又什麽都有了。上世紀90年代,村裏建了一個皮革廠,把整條河汙染了,才徹底沒魚了。但治汙之後,河水又清了,又什麽都有了。

現在,我的老家住的人很少了,我也回不去了,我跟我哥商量後,也聽任父母的房子倒塌了。但最爲懷念的是,是老家的魚。

幾年前,我專門准備了一根釣杆,回老家釣了一次魚。還是那條河(魚塘承包了),在我熟悉的地方,用蚯蚓、不打窩,連續咬鈎,一上午釣了50多條鲫魚。

說到這裏,我已經恨不得再次飛回老家,坐到河邊,用我小時候最爲鄙視的抓魚方法——垂釣(現在是因爲老了),再次跟魚兒玩玩。

0 阅读:31

正宗真理是我親戚

簡介:高端、深邃、有情懷的體育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