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炒作中國“氰化物捕魚”?又是賊喊捉賊的把戲!

南方+客戶端 2024-03-12 09:38:41

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鬧海”鬧上了瘾,一邊在仁愛礁出爾反爾,一邊在黃岩島碰瓷挑釁。作爲美國的忠實小弟,菲律賓完全掌握了美國人“兵馬未動,輿論先行”的伎倆,可謂逢鬧必炒,祥林嫂一般反複念叨中國“以大欺小”“威脅地區安全”,妄圖洗白違法侵權的惡行。

最近,菲律賓又抛出“中國使用氰化物捕魚”的新花樣,就是想一石三鳥——除了汙蔑中國人破壞南海漁業資源,抹黑中國人破壞海洋環境,還影射中國漁民捕的魚可能損害消費者健康。

▲炒作中國“氰化物捕魚”,菲律賓賊喊捉賊。(漫畫丨劉蕊)

跟美國人造謠中國新疆“黑心棉”一樣,這也是一出賊喊捉賊的把戲。事實上,中國漁民從來就沒有使用氰化物捕魚的傳統和習慣。反而菲律賓是全球公認的氰化物捕魚最嚴重的國家,連大量這方面的研究文獻都是以菲律賓爲主要研究案例。

先科普一下。氰化鈉是一種劇毒化合物,菲律賓的許多捕魚者將其溶解在噴射瓶中,潛入海中噴灑在魚類以及珊瑚礁和附近所有其他海洋生物身上。魚類吸入氰化物後會暫時失去行動能力,從珊瑚礁中浮出,最終被輕易俘獲。這些中毒的名貴魚種大部分會直接死去,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活過來。氰化物還會對珊瑚造成致命影響。而沒有了珊瑚的海洋,無異于海洋生物的墓場。下面來看菲律賓使用氰化物捕魚的七宗罪。

一、菲律賓是氰化物捕魚的最早實施者,距今已有超過60年曆史。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說法,氰化物捕魚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菲律賓,以滿足國際水族館貿易的需求。

▲上世紀60年代,菲律賓漁民就開始規模使用氰化物捕魚。

60年代初,隨著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對觀賞魚需求日益增長,菲律賓等漁業資源豐富的群島國家獲得了廣闊商機,開始源源不斷地向歐美市場供應珊瑚礁魚。

和普通的魚類相比,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名貴食用和觀賞魚價格蔚爲可觀。大部分菲律賓漁民生活赤貧,爲掙快錢,粗放的氰化物捕魚法便在一部分漁民中間流行開來。

二、菲律賓至今仍是全球最主要的氰化物捕魚實施者。

在菲律賓境內,因爲嚴重貧困、治理失效、利益勾連等深層次經濟社會原因,每年有相當規模的漁民使用氰化物開展捕撈。

菲律賓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在該國許多地區,非法捕魚仍然猖獗,尤其是氰化物捕魚等破壞性捕撈。據調查估計,2010年前後,僅卡拉延群島就有超過26萬宗用氰化物捕魚事件。

2023年6月,《馬尼拉公報》(Manila Bulletin)報道的一項研究指出,菲律賓氰化物捕魚雖然不像以前那麽普遍,但仍在進行。

三、菲律賓大規模氰化物捕魚對周邊海域造成不可修複的巨大損害。

菲律賓長期以來縱容氰化物捕魚,造成的後果是毀滅性的,且遺害無窮。據一項1997年的科學研究成果表明,截至當年,菲律賓漁民已經投放了累計超過一百萬公斤的氰化鈉,造成了規模駭人的珊瑚礁被毀。還有研究表明,每有100個捕魚者使用氰化物,就會有1100萬株珊瑚受到危害。

▲菲律賓呂宋島附近被破壞的珊瑚礁。

可想而知,直到今天仍在大量進行的氰化物捕魚,使得地處全球“珊瑚大三角中心”的菲律賓仍在持續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對人類的共同財産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破壞。

除此之外,菲律賓漁民自20世紀30年代起,便開始使用敲震法和炸魚法。這些操作同樣對魚群堡壘——珊瑚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四、菲律賓對包括氰化物捕魚在內的非法捕撈嚴重失治。

在菲律賓境內,利用氰化物來捕撈名貴食用和觀賞魚,有著成熟的産業供銷鏈條。出于經濟利益及團體私利等考慮,菲律賓當局和政客對此熟視無睹。

菲律賓政府也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地方性規定,禁止包括氰化物捕魚在內的破壞性漁業活動。然而,在大多數城市,這些規定並沒有得到執行或執行不力。不時有報道披露,菲律賓國內對此執法不嚴,非法捕魚行爲仍屢禁不止。

▲菲律賓的非法氰化物捕魚活動至今仍屢見不鮮。

隨著近年來菲律賓旅遊的逐步升溫,名貴食用和觀賞魚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導致菲律賓境內的氰化物捕魚活動仍然猖獗。有研究揭示,菲律賓警察和軍官本來應該采取措施制止使用炸藥和氰化物捕魚,但實際上有大量執法者本身就是包庇犯。

五、造成菲律賓長期開展氰化物捕魚無法禁絕的根源是國際市場的主要潛在買家。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也就沒有環境破壞。菲律賓利用氰化物捕撈的名貴魚獲,大部分輸往美歐水族館和寵物店,特別是美國70%-90%的進口熱帶觀賞魚都是用氰化物非法捕獲。

▲著名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主角尼莫,其原型就是氰化物捕魚的主要對象和受害者之一。

美國《雷斯法案》禁止交易以氰化物等違反其國內外法律的方式捕獲的魚類,但執行收效甚微。美國國內也有相關社會組織長期大聲疾呼從市場入手,徹底終止這種毀壞人類共同生態財産的破壞性捕撈行爲。但由于經濟利益的綁架,至今仍不見實質性進展。

這種視而不見、屢禁不絕的“買賣”是造成氰化物捕魚持續破壞全球海洋環境的最終推手。

六、菲律賓近年來多次借氰化物捕魚進行虛假宣傳。

菲律賓經常炒作抓捕越南氰化物捕魚漁民等個別熱點案例,是典型的以己罪度人、以己惡誣人,這也反襯出氰化物捕魚在菲律賓的普遍存在和稀松平常。

此次菲律賓漁業和水産資源局公開炒作中國漁民在黃岩島海域開展氰化物捕撈後,菲律賓海警局又旋即出面否認、試圖降溫,這種反複,爲菲律賓這次認知戰的虛假宣傳本質做出了清晰自證。

七、“氰化物捕魚”烏龍暴露出菲律賓打著環保旗號炒作南海問題的險惡心機。

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漁業和水産資源局等明確表示,炒作氰化物捕魚是服務于南海“二次仲裁”。

爲了煽炒南海環保議題,甚至策動新一輪司法濫訴,服務菲律賓非法海洋主張,菲律賓少數政客發動國家機器,又是制造議題,又是搜集“取證”,忙得不亦樂乎。

此次“氰化物捕魚”烏龍事件,實質上暴露了菲律賓炒作所謂“南海環保仲裁”,就是一場費盡心機、羅織罪名、編造謊言的鬧劇。

如果菲律賓個別政客真的關心南海生態環境,真的關心沿海人民生計和生命健康,真的關心南海的珊瑚魚蝦龜貝藻,就應該放下賊喊捉賊的把戲,來中國學學先進的海洋環境保護實踐和治理經驗。然而,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現在真相被揭穿,還敗露了自家醜事,又出了一輪國際洋相,值嗎?

▲浙江省“藍色循環”項目動員漁民收集海洋塑料垃圾。該項目于2023年獲得聯合國最高級別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