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取消造車,難道是怕了特斯拉、理想、問界們嗎?

郭靜的互聯網圈 2024-02-28 17:45:52

最近,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將取消造車計劃。

李想和雷軍則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想表示,“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適。”

而雷軍則稱,“看到這個新聞,非常震驚!”

要知道當前最熱門的行業早就不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數碼産品,而是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等,再加上華爲、小米也涉足新能源汽車,蘋果也在很早之前就盛傳會推出新能源車。爲什麽蘋果突然就取消了造車呢?難道是怕了特斯拉、理想、問界、蔚來、小米們嗎?

顯然不是。

1.蘋果更傾向于使用成熟的技術。蘋果過去被貼上了“創新”的標簽,但現在的蘋果早就不是“創新”的代表,《iPhone簡史》一書中曾提到稱,“iPhone是一種融合技術,在任何領域都算不上是創新”。

從蘋果最終推出的成品來看,包括iPhone X、到iPhone 15 Pro、AirPods、Apple Watch等,這些産品在技術上是非常成熟的,就像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防跌落等,都不是只有蘋果才有,它也不是第一家推出這些技術的廠商。

蘋果公司公布的2022會計年度供應商名單顯示,總共有186家廠商,這些廠商遍布全球各地。一方面,蘋果強烈依賴于這些供應鏈企業,另一方面,蘋果需要有超強的整合能力,才能讓這些企業發揮作用,並造出穩定可靠的産品。

對于目前的新能源車産業鏈而言,蘋果可能認爲時機未到。技術不到位,最終造出來的産品顯然不會好,這不符合蘋果公司的定位和慣常做法。

2.汽車的代工比iPhone等數碼設備更複雜。現在大家只看到了馬斯克在特斯拉上的成功,卻沒想到的是,特斯拉一度處于破産邊緣。《馬斯克傳》中曾提到,“spacex和特斯拉當時的經營狀況似乎都在經曆螺旋式下降,呼嘯著奔向破産的境地”。

《馬斯克傳》一書中還提到,爲了造車,馬斯克經常直接在車間工作,産品設計圖也經過多次更改,馬斯克把特斯拉當成是創業的項目。該書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還總結了馬斯克的五步工作法:1.質疑每項要求;2.刪除要求當中所有你能刪除的部分和流程;3.簡化和優化;4.加快周轉時間;5.自動化。

馬斯克在特斯拉上面的這種拼勁兒,遠遠不是庫克這種職業經理人所能比擬的。話說回來,從《馬斯克傳》中的內容來看,馬斯克所謂的“五步工作法”落到産品來看,其與蘋果的氣質和基因也不符合,蘋果更追求穩定、可靠、靠譜,而馬斯克就是大膽。

馬斯克所打造出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蘋果該如何做到呢?這一點也是蘋果必須解決的問題。智能手機産業鏈方面,蘋果尚能依靠富士康、立訊、和碩、立訊精密和緯創等,汽車的代工廠方面,蘋果又該跟誰去合作呢?如果是傳統車企,他們本身就有自己的産品,比如比亞迪,如果是找專門的汽車代工廠,能符合蘋果水平的少之又少。

馬斯克自己造了特斯拉超級工廠,蘋果的造車代工似乎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3.與現有産品的協同。爲什麽會有那麽多人離不開蘋果公司的設備?因爲蘋果自身打造了一個內部開放的iOS系統,iPhone、iPad、iMac、Apple Watch、AirPods,這些硬件産品可以依靠iOS系統相互協同,用戶可以不用蘋果手機,但如果他用的是iPad,電腦用的是MacBook,那麽,最流暢的手機終端還得是iPhone。蘋果在各個産品之間的協同方面做得非常好,後來許多國內的廠商也開始像蘋果一樣注重系統和軟件適配,以及各個産品之間的協同。

與特斯拉、小米、理想們不同的是,蘋果顯然會關注車機協同等問題特別是與現有産品之間的協同,蘋果本身就有這方面的優勢,但如何協同,這是個難點。

當前的特斯拉、理想、問界、比亞迪們確實風生水起,但誰都不敢說當前就是汽車行業未來最終的樣子。目前的消息是蘋果取消造車計劃,但究竟是取消,還是推遲還不知道,合適的進入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4.需要考慮盈利。盡管特斯拉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Model S汽車,但直到2020年,特斯拉才首次全年盈利。理想汽車成立于2015年,直到2023年才首次實現全年盈利。截止到目前,仍有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處于虧損狀態。

蘋果公司更看重利潤。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Q4季度,蘋果公司憑借優于同行的應對能力,獨占整體(智能手機)市場85%的利潤。蘋果公司公布的2024財年一季報顯示,該季度淨營收爲1195.75億美元,淨利潤爲339.16億美元,淨利潤率達28%。

造車的成本更高,但如何能賺到錢,這才是重點。馬斯克曾在特斯拉財報會議上表示,2024年的銷量增速“可能明顯低于2023年”。市場銷量不容樂觀,新進入的汽車廠商就很尴尬,汽車不是手機,手機幾千塊錢咬咬牙還能買得起,但一輛車動辄四五十萬元,要想跟智能手機一樣成爲暢銷品,難度非常大。

或許,蘋果還沒想明白,怎樣從汽車領域賺錢,這就導致汽車計劃終止/推遲。

5.蘋果不能輸。有不少果粉對庫克的偏見在于,喬布斯之後,庫克根本就沒推出過任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産品,庫克比不上喬布斯,但正是讓蘋果公司的市值一路攀升至3萬億美元。

喬布斯之後,蘋果公司陸續推出了Apple Watch、AirPods、HomePod等産品,這些産品雖然沒能像iPhone、iPod一樣瘋狂,但也讓蘋果在該領域站穩腳跟,甚至取得了行業前五的地位。

也就是說,蘋果如果要推出新産品,必須保證蘋果公司能夠在該市場取得非常好的成就才行,蘋果不能輸,這就導致,蘋果在推出新産品的時候會畏手畏腳,就像智能手機一樣,近幾年來,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點,比如折疊屏手機、屏下指紋、高刷新率屏幕等,蘋果都未跟進。

這就又回到前文提到的,蘋果更傾向于向市場推出穩定可靠的産品,蘋果更追求“靠譜”的技術,顯然,當前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還不夠成熟。

今年年初,便有新能源汽車廠商傳出停擺風波。新能源汽車不止是機會和機遇,同樣危機四伏。國內不少廠商都很擅長“跨界”這一套,但到最後,又有幾家能挺下去?余承東曾提到稱,未來也許中國市場的主要汽車廠商數量會少于5家。究竟會是哪5家?

沒有一家科技巨頭公司是什麽都做的,或許外界忽略了“專注的力量”,過于追求熱點行業,一家公司如果什麽風頭都去追,就很有可能把主營業務給落下,反而得不償失。

0 阅读:16

郭靜的互聯網圈

簡介:關注互聯網,關注TMT,用心做互聯網領域的原創狗。